
初中音乐人教重点篇目:九年级下册重点篇目精品说课.pdf
12页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 游击队歌说课稿游击队歌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其中领域之二“表现”要求“初一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 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 , “能 够依据歌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 能,使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 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内容是人教版 9 年级第 18 册第 1 单元的内容,歌曲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 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 略者的坚强决心歌曲为 G 大调,4/4 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 段明亮轻快,巧妙地、恰倒好处地塑造 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 段节奏发生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与 A 段形 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记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再现 A 段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 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记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游记队歌作于 1937 年年底,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总司令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随后便流传到全国各 地1942 年拍摄的影片自由中国曾用此歌作插曲此外,曾为大型记录片华北是我们的作配乐1964 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用它作重要素材,至今,这首歌仍然保持着久唱不衰的魅力把游击队歌 纳入初一的音乐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的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能积极参与听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4、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感受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内容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所教的歌曲学生都比较熟 悉,估计能唱者较多,但是对歌曲的结构形式弱起节拍的演唱不甚了解,能唱容易,但是唱出时代的感受,体 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较难。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主要通过 “听 赏” “歌唱” “创造表现”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 1、视觉图像法 结合多媒体欣赏教学,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同时参与,使内容具体形象化,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提 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对比演唱法 让学生分析歌曲结构,用不同的情绪和声音演唱歌曲的两个乐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 情 3、创编表现法 师生共同创编声势节奏, 即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又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体验 音乐带来的愉悦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光盘、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 VCD咱当兵的人 ,师生一起跟唱,体验军旅歌曲的特点(热情、自信、乐观、豪迈) 教师:军旅歌曲大多反映了军人热情、乐观、坚强、豪迈的性格,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一种情 感一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常常传承着一定的历史与文化,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流金岁月1937 年年底,音乐家 贺绿汀在救亡演剧一队工作,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写了一首歌曲游击队歌 ,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高级将 领的热烈欢迎,至今保持久唱不衰的魅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军旅之歌 2、新课教学 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游击队歌 (1) 、听赏游击队歌 (合唱) (整体感受) 要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 方法: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影视作品:地道战、南京大屠杀、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勇敢、顽强、豪迈的人民英雄形象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深入敌人后方,在平原 上,在铁道上,配合八路军作战,当时人们都相信,抗日战争一定能胜利,因为真理在我们广大人民手中 (2) 、观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再一次听赏游击队歌 要求: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旋律采用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的写作手法,节奏紧密、富于变化歌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生动 刻画了游击战士坚强、勇敢、豪迈、乐观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 决心 (3) 、聆听游击队歌 (轮唱) ,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艺术魅力。
要求: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区分合唱与齐唱、轮唱与重唱、领唱与独唱 学唱歌曲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3 (1) 、学生轻声视唱旋律,注意后拍起唱的弱起节奏 (2) 、随琴用 lu 模唱旋律,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3) 、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 、学生跟琴唱词 3、分析歌曲结构 (1) 、分析歌曲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ABA) (2) 、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节奏特点,采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旋律: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节奏:紧密轻快、舒展有力表现游击队员不畏艰险、英勇善战、乐 观自信的革命精神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 (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 (3) 、第二乐段旋律、节奏有何变化?表现游击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节奏由紧密变为 宽松,旋律给人一种豪迈有气势并且乐观向上的感受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 ) (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的旋律,然后完整演唱全曲,注意歌曲的情感与力度表现 ) 4、创编表现 声势节奏创编: 师生共同创编简单、富有动感的声势节奏,通过跺脚、拍腿、拍手等动作,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身体的 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 (1)声势节奏练习时,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练习其中一节奏型,然后交替进行,各种节奏熟练以后,可 将拍手、拍腿、跺脚同时进行声势节奏练习。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此声势节奏基础上,进行再创编 (3)教师、学生对再创编的节奏进行点评 5、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击队歌 ,了解了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通过音乐实践活 动,获得了愉悦的感受与美的体验,最后,请同学们再一次演唱游击队歌 ,并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七、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 1、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科特点 2、创造合作互动 尊重独特体验 3、运用现代手段 打破时空限制 4、实现学科整合 了解多元文化 八、教学启示 本课以人文理念为主线,注重情感体验,从情境切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回顾历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注重处理学习的过程与情感处理方式,通过听赏、分析、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加深情感体 验的深度,体现了音乐课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理念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4 保卫黄河说课稿保卫黄河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难忘岁月之保卫黄河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 学流程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难忘岁月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单元主题共组织了四个 教学内容:演唱游击队歌 ,欣赏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以及四渡赤水出奇兵 ,旨在通过这 些作品增强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所执教的保卫黄河属感受 与鉴赏这一学习领域 保卫黄河选自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通过齐唱、轮唱的演 唱形式,以及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 壮丽情景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选自黄河第四乐章,由合唱改编而来两者虽然艺术表现形式不 同, 但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两者在音乐情绪上都激昂热情, 气势宏伟, 充分表现出中华儿女不屈 不挠的英雄气概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 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 热爱. 2、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 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 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是: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有了一定的聆听经验,在聆听时能展 开丰富的想象, 但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感受与见解大胆、 准确地用语言表述上大部分人还存在障碍 同时, 当今的初中生,对革命题材的音乐不感兴趣,平时对这类作品了解聆听也很少 四、教法学法分析四、教法学法分析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5 1 1、设计理念:、设计理念: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我将遵照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尊重学 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 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听赏的兴趣,积累感受与鉴赏的经验 2 2、具体方法:、具体方法: 我将采用讨论谈话法、图谱教学法、体验欣赏法等教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法、讨论谈话法、表演 实践法等学习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营造氛围 通过教师演唱的黄河怨 ,拉近此类歌曲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深情的演唱 可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仇恨,既可以顺利的过渡到保卫黄河的欣赏,也为保卫黄 河提供了一个对比欣赏的素材 二、音乐赏析、情感体验 (一)欣赏歌曲保卫黄河 对一首音乐作品,只有通过反复的聆听,才能感受其艺术魅力,体味其表达的感情因此对歌曲保 卫黄河的欣赏,我分为这样三步:初听,谈整体印象 复听,品艺术特征 再听,悟思想内涵每一遍的聆听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不同的目标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反复聆听 1、初听,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比黄河怨 ,通过讨论谈话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 情绪、速度、力度,演唱方式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介绍也会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和兴趣 2、复听,深入分析,体会不同演唱形式的艺术魅力采用图谱教学法,让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 与四根线条进行对应的选择,可以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歌曲的结构及每一种演唱形式的不同艺术效果结 合图谱,教师巧妙的提问:齐唱用单根线条表示,轮唱用多根线条表示,这两种演唱形式带给我们的感受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一、第四段同为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