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工作情况介绍.docx
10页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工作情况介 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工作情况介绍武夷山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范围79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景区64平方公里按景区划分为九曲溪,武夷宫,溪南, 云窝一天游、桃源洞和山北五个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内独特 稀有的自然景观与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相互溶合,是人类与自然环境 和谐统一的代表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 双遗产地长期以来,在南平市委、市政府和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 导下,景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 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构建“文明景 区、精品景区、活力景区、和谐景区“为目标,以强化保护、规范管 理、完善设施、持续发展为重点,有利地推进了景区各项事业的协调 发展2005年以来,景区先后被中央文明委、国家旅游局、建设部 等部委授予“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 AAAAA^^景旅游区”、“国家级综合整治十佳单位”、"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 景名胜区”、“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成 为福建省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将武夷山风景区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个简要的一、强化行政管理职能,规范资本运营体系。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武夷山风景区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各方面 的变化,但是坚持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没有变,这是武夷山风景区成 功发展的基本经验一)统一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在1990 年成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时就得到了很好的确立2004 年,福建省南平市委、市政府经过讨论决定,再次确定武夷山风景名 胜区为副处级行政单位,作为武夷山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武夷山 市政府对武夷山风景区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武夷山风景区的保护、 管理、建设和利用目前,景区管委会内设"一办一室四局",即,党 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监察室、世界遗产保护局、景区财政局、建设发 展局、园林绿化局二)规范资本运营体系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武夷山风景区明确 建立了"景区管委会・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营运机构)・企业"三个 层次架构的景区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将景区管委会对景区的行政管理、 监督职能和景区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明确景区国有资本投资主 体,实现政企分开,建立起了具有武夷山风景区特色的资本营运体系, 形成了景区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监管,以及以资产为纽带,人财、 物运作协调有效、精干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二全面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精神,严格资源保护管理。
长期以来,景区始终把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不断努力完善保护管理体制,严格规划建设管理、健全各项保护管理 措施,使景区保护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一)优化保护管理体制为适应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强 化遗产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职能,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2002年 九曲溪上游的程墩、四新两个采育场和下游城村先后划入景区统一管 理,景区先后成立了世界遗产保护局,在九曲溪上 下游分别设立大 峡谷生态公园管理处与闽越王城管理处,全面负责保护、规划、建设 管理采育场400多名伐木工人转变为护林员,城村的保护管理也 从属地分散管理变成了集中管理,从根本上强化了世遗地资源保护管 理的力度二)合理编制发展规划为更好地适应景区发展的需要,明确 保护管理目标经过7年的努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 —2010 )修订》于2002年8月1日正式通过国务院批准修编后 的武夷山风景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70平方公理调整为现在的79平方 公虱并确定景区及周边地区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划定一、二三级 保护地区,确定重点保护地带和一般保护地带同时,根据景区保护 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在《总体规划(2001—2010 )修订》的框架下, 景区先后编制完成了 “星村镇总体规划”、“赤石主入口小区规划”、"桂 高公路规划建设方案”"南星公路规划建设方案”、“武夷山国家森公 总体规划“和“闽越王城景区遗址保护规划"、“闽越王城景区古村落 保护融J”。
三)严格执行规划要求坚持“规划在先,建设在后”的原则捋规划与建设职能分离,并建立了相应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专门 负责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在项目开发上,严格按《总规》和 《详规》安排建设项目,凡规划中没有的项目,坚决不予安排建设, 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在项目审批上,认真把好前置审批关,凡与环境 不相协调的项目,凡有可能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并严格执 行景区建设项目澈转制度;在项目规划上,坚持“宜低不宜高、宜 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藏不宜露、宜散不宜聚”的指导思想注 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并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做到环保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在游人 容量控制上,严格执行《总规》游客容量的标准,合理制定游客分流 预案,控制游客数量,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四)提高依法治景力度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 提下,景区结合实际,积极争取福建省人大和省政府的支持,于2002 年和2005年,分别颁布出台了《福建省武夷山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 管理条例》和《福建省武夷山景区管理办法》,同时,依照《条例》和 《办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于今年成立了景区行政执法 大队,把景区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五)提高遗产监测能力建立世界遗产监测中心,专门负责对武 夷山遗产地自然文化资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先后投资200多 万元,配备了大气监测仪、噪声仪和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系统等设备, 建立了中国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管理动态预警系统和景区卫星遥感监测 系统,实行与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三级管理监测体系,实现了景区±地利用、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等信息资料的动态监控同时,广泛 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深入开展自然文化遗产监测,形成了 许多价值报告,为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六)严格保护管理措施一是实施科学管理于2002年率先 导入ISO14001国际标准化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同年12月顺利取得 了体系认证,并连续五年顺利通过年审,2004年景区管委会被国家 质量监督局中方委授予优秀认证单位荣誉按照体系“持续改进”的 原则,景区资源保护工作在不断的改进中得到了强化和完善;二是明 确制度职责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指导下,景区先后制定完善了《建 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等30多项规章制度及《森林防火》等15项成 急响应预案;三是划定生态公益林将景区林木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 林,统一纳入国家保护管理范畴;四是健全资源保护应急队伍。
组建 了应急响应指挥部,完善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系统,相应在机关、 基层及各相关行政村建立了应急响应队伍并聘请了景区周边行政村 的村主任、书记和有一定能力的人员担任景区协管员,共同抓好资源 护保护管理工作;五是抓好防治管护定期对虫情进行调查,并适时 施放各种药剂,确保重大病虫害发生率为“0” ;同时建立古树名木追 踪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坚持做到每年自我普查一次专家亲临 指导一次、复壮养护一次建档立案一次,确保古树名木完好率达 100% ;六是加强文物管理成立文物管理专门机构,设立景区文化 遗产保护专项基金,并定期进行调查,完善文物古迹档案文物修缮, 坚持“以旧修旧”的原虬 并聘请专家为保护顾问,具体指导文物保护工作七)努力提升环境质量在世遗一期整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世界 遗产保护二期工程,进一步迁移景区原住弘口,投资3.38亿元, 拆迁户数1100余户、夕卜迁人口 4000多人 拆迁占地面积达13万 平方米,拆迁后风景区内的人口按照只出不进的原则进行控制,从根 本上解决人为对资源的破坏强化环境整治对与环境不相协调的, 违法违规乱搭、乱建、乱盖的,坚决予以拆除,确保景容景貌美观整 洁注重绿化美化。
重点对九曲溪两岸、居民拆迁安置点、主次入口、 九曲竹筏码头等重要地段进行绿化美化、彩化和香化,先后种植阔叶 风景树30余万株,新增绿地面积50余万平方米,使景区森林覆盖率 从原来的80%提高到 90%以上八)完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为确保九曲溪的水质不受污染, 景区采用“复合垂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专利技术,2005年景区在 星村镇建成一座日处理污水量为1500吨[一期日处理污水量为1500 吨;全部建成后日处理量将达2500吨)的污水处理厂,确保了景区 地表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类,从源头 上解决了九曲溪流域居民生产生活污水对九曲溪的污染同时新建了3座区外垃圾中转站、6座环保公厕、20个垃圾池,新增了 915个 树桩式分类垃圾桶(果皮箱),瞄、整修公厕20座,使景区各项环 卫设施完好率达到100%三实施世遗二期环保工程,推进景区可持续发展随着武夷山双遗产品牌的提升,景区游客呈现快速增长的态纵但是,由于景区道路狭窄、停车场容■小,过往车流量大,车辆尾气 排放污染严重,使景区在旅游交通秩序和生态环境保护上面临巨大压L1力为切实加强遗产地保护,优化景区交通秩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树立文明景区形象,景区依据《总体规划》,自2002年开始实施以景 区畅通工程为重点的世遗二期环保工程,工程总投资3 .4亿元(一)实施景区“畅通工程"建设。
工程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 提升旅游环境质量”为重点按照高等级公路标准先后完成了高星、 南星、桂高三条环景区公路的建设,对景区原有公路进行全面改造、 提升;根据管理需要,完成了景区上浦南入口、赤石北入口、星村西 入口、观光车停靠点、竹筏码头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区内 公路路权的■换,严禁过境车辆通行;组建了景区环保观光车队,E 置了达欧瞄放标准的观光车辆成贵承载游客进出景区旅游的运送, 确保游客进出景区皿顺畅、安全,实现了对景区旅游交通实行“统 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调度、统一组织"的管理模式经过五年的 努力,畅通工程试运行于今年元月28日正式启动景区畅通工程的 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近年来自驾车高速增长、尾气超标排放对景区 环境的破坏,同时也为适应武夷山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二)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游人中心建设在赤石 」b入口建设了游人中心,安装了多媒体触摸屏、大型LED显示屏,设 置了影视厅、景观游览全景模型、咨询服务台,为游客提供景区游览 票务预定、观光车调度、客流■分流、信息发布等人性化的服氤同时根据旅游形势的发展庙入口游人中心及其配套设施也在加紧建设, 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二是完善停车场建设。
目前已建成生态停车场4.3 万平方米,并做到与景观相协调;三是完善休息设施建设根据各景 点的情况,为方便游客游览观光的需要,在主次入口、天游、水帝、 宋街等处新增40余处游客休息点和观景台;四是完善特殊人群设施 建设在通往主要景点的游步道铺设残疾人员通道,实行无障碍化管 理,建设残疾人蹲位和视听讲解系统,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五是规范IT--牌标识标牌设置近年来,景区对照ISO国际化标准体系和建设部标志 标牌设计规范要求,结合武夷山水风光的实际,在区内共更新、新设 了标志性、说明性、指示性等各类标识标牌1200多面(块)并全 部做到多语标识、规范标准,图文清晰,易于辨认游客在景区可以T--牌'根据标识、标牌很方便地了解到所要掌握的有关信息三)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投资2600万元,建立景区智能化 管理系统通过"品牌宣传、业务核心、系统运营、后勤保障"四大 平台的建立;“综合布线子系统、网络平台子系统、机房子系统、票 务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 统、备份及应急子系统"九个子系统的建设达到景区客源物流、 资金流、信息流的合理高效运行,实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五大功能的协调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