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森林火灾扑救常识.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00605877
  • 上传时间:2024-0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31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 森林火灾扑救知识一、扑救森林火灾基础理论(一)林火种类根据火烧森林的部位可以划分为:地表火、树冠 火和地下火根据燃烧的可燃物类型可以划分为:荒火、草原 火、草甸火、灌木火和林火地表火: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烧毁地被物,为 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部和露出地面 的树根等一般温度在400°C左右,烟为浅灰色, 约占森林火灾的94%树冠火:火沿树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强风 的作用下引起破坏性大,能烧毁针叶、树枝和地 被物等,一般温度在900C,烟柱可高达几千米, 常发生飞火,烟为暗灰色,不易扑救,约占森林火 灾的5%,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针叶林内,一般阔叶 林内不大发生地下火:又称泥炭火或腐殖质火火在林地的 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中燃烧,地表看不见火焰,只见 烟雾,蔓延速度缓慢,每小时仅4〜5米,持续时间仅供参考学习第 - 1 -页长,能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可一直烧到矿物 质层或地下水层破坏性大,能烧掉土壤中所有的 泥炭、腐殖质和树根等,不易扑灭火烧后林地往 往出现成片倒木约占森林火灾的 1%火烧迹地呈 环形多发生在特别干旱的针叶林地内二)森林燃烧三个要素森林燃烧需要森林可燃物、氧气、和温度,称为燃烧三要素。

      只要缺少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 燃烧就不能进行扑救森林火灾时,只有消除其中 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1、森林可燃物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都属于可燃物,包括森林中的乔木、灌木、草本、苔藓、蕨 类、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2、氧气氧气是森林可燃物燃烧时的助燃物没有氧气任何可燃物都不能燃烧在空气中含有 21%的氧气通常燃烧1kg木材约需3. 2-4m2的空气, 需要纯氧0.6-0.8m3当空气中的氧的含量减少到 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氧 气供给的程度不同,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燃烧:a)、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经过燃烧后的产物 不能再次燃烧,并能放出较多的热量;b)、不完全燃烧:氧气供给不足,燃烧后的产物 能再次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通常森林燃烧都产生大量的烟雾,这是处在缺 氧的不完全燃烧时,形成可燃物挥发物(焦油)凝 聚成细小的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在这些液滴的调 围又凝聚着部分水气,形成白雾另外,森林可燃 物在燃烧热解的过程中形成子微小碳粒子,随上升 的气流而上升,就形成了烟雾3、一定温度森林燃烧除了可燃物和氧气外,还需要一定的 温度一定的温度可使氧活化并促使可燃物产生大 量可燃性气体。

      当外界对可燃物进行加温时,大量 水蒸气蒸发,温度上升绥慢,出现大量可燃性气体 达到开始着火温度时,称为燃点各种森林可燃物 的点差异很大,一般干枯杂草的燃眯为150~300°C, 要达到这样高的温度,需要有外界火源,一旦可燃 物达到燃点就不需要外界火源,依造自身释放的热 能就能继续燃烧三)扑灭森林火灾的基本原理和途径扑灭森林火灾的原理,就是破坏它的燃烧条件, 不让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热源(火 源)结合在一起只有消除“三要素”中的任何一 个,燃烧就会停止所以说扑灭森林火灾有三个途 径:一是散热降温,使燃烧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 以下而熄灭主要采取冷水喷洒燃烧物质,吸收热 量,降低温度,冷却降温到燃点以下而熄灭;用湿 土覆盖燃烧物质,也可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二是隔离热源(火源),使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 烧可燃物隔离,破坏火的传导作用,达到灭火目的 为了切断热源(火源),通常采用开防火线、防火沟 砌防火墙,设防火林带,喷洒化学灭火剂等方法, 达到隔离热源(火源)的目的三是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 窒息熄灭主要采用扑火工具直接扑打灭火、用沙 土覆盖灭火、用化学剂稀释燃烧所需要氧气灭火, 就会使可燃物与空气形成短暂隔绝状态而窒息。

      这 种方法仅适用于初发火灾,当火灾蔓延扩展后,需 要隔绝的空间过大,投工多,效果差四)扑救森林火灾主要阶段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 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 分阶段地进行1.控制火势阶段控制火势阶段是初期灭火阶 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 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也是扑火地最紧迫阶段2.稳定火势阶段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 必须采有效地措施扑打火翼(火地两侧部),防止火 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地最关键阶段3.清理余火阶段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少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4.看守火场阶段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 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 目的是防止余火复燃五)常用的扑火战术1、“单点突破,长线对进突击”战术扑火队从某一个地点突入火线,兵分两路,进行一点两面 作战,最后合围这种战术选择突破点是关键, 般是选择接近主要火头的侧翼突入,火势较强的一 侧重大配置兵力,火势较弱的一侧少量布兵力这 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点少,只有一个扑火队连续 扑打的火险和火势突变可能性小的情况下采用,但 由于扑火队能力有限,大面积火场不宜采用。

      2、多点突破,分击合围战术这是一种快速分 割灭火的实用战术实施时,若干个扑火小队(组), 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别进行“一点两面” 作战,各突破口之间相互形成分击合围态势,使整 个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地段,将火迅速扑灭这种战 术的特点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全线展开, 每个扑火队(组)间的战线短,扑火效率高,是扑 火队常用战术3、四面包围,全线突击战术这种战术是以足 够的兵力扑打初发火、小面积火时的实用战术主 要时采用全线用兵,四面围歼的办法扑火,既扑打 火头、又兼顾全局,一鼓作气扑灭火灾蔓延强烈 的一侧兵力多于较弱的一侧,顺风火的兵力多于逆 风火和侧风火,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4、一次冲击,全线控制战术这种时将全部兵 力部署的火线的一侧或两侧,采用一个扑火层次, 全力扑打明火,暂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后续部队和 清理火场队伍,力求在短暂时间内消灭明火,以控 制火场局势,然后再组织消灭残余火一次冲击” 的距离一般荒坡400-500米,危险地段150-200 米,有林地500米左右这种战术多半用在火危及 到居民区、重要设施时,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时使用二、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一)扑火时的危险地带1.沟谷地带。

      扑火人员在扑救沟谷地带山火时 一是火灾产生的飞火容易引燃附近山场,包围扑火 人员二是火灾燃烧时耗费了大量的氧气,使谷底 空气含氧量下降,使扑火人员窒息而死2.峡谷地带当风沿着山谷长度的方向吹,而 峡谷的长度宽度各处又不同时,在狭窄处风速则增 加,称为峡谷风,也叫峡谷效应火在峡谷处燃烧, 火的速度极快,在峡谷地带扑火十分危险3.支沟地带如果火灾山场的主沟在燃烧,遇 到了支沟,火就会分流而支沟在燃烧,却不容易 向主沟方向发展,因此,如果主山沟发生了火灾, 扑火人员从支山沟向主山沟运动很不安全4.鞍形场地带当风越过山脊鞍形场(即两山 山脊之间相隔不远,且山谷与山脊的高度相差不大 之处),容易形成水平和垂直旋风,容易对扑火人员 造成伤害5.依次增高的山场当火的前方有依次增高的 山群,火向前方发展迅速,一下子会烧着几个山头 在火前方的山脊修防火线很不安全二)扑火时的危险天气条件一是干旱天气,地被物含水量下降,湿度低, 可燃物极其干燥易燃,一旦点燃难以控制而出现大 面积的火灾,火的强度大,人容易被火烧伤二是大风天,一旦发生火灾,火助风力,风助 火威,火蔓延迅速,使扑火人员难以靠近,在火的 前方扑火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三是高温低湿天气,特别是在12-14小时,气温和湿度达到一天中的极限,受高温和人体生物钟 的影响,这时,扑火人员战斗力下降,容易发生人 身伤害事故三)林火对人体造成的危害1.火旋,是由于同一平面气流流速不一致而 产生的水平涡流,一般是受地形变化的影响和受热 的影响而生成的,常见的火旋风出现在山火初起时 山火熄灭时和山火越过山头在山的背面火旋会加 速火灾的蔓延,特别时熄灭期的火旋风会使死火复 燃发生火旋时,火星乱溅,浓烟翻滚,人容易迷 失方向,被烟呛窒息,较容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2. —氧化碳(CO),是林火产生的一种污染物 资,直接危害人体及动植物空气中 CO 浓度达 0.002%时,就能使人体组织缺氧,浓度达到0.2%, 能使人在几分钟内死亡燃烧1吨可燃物往往产生 15 — 73千克CO,若是不完全燃烧时,可产生1865 千克CO,越时完全燃烧,产生的CO量就越少根 据火场测定,距离火焰越近,CO量越大因此,扑 火任务要防止CO中毒3. 烟尘,林火产生的烟尘对大气污染病对扑火任务威胁很大,烟尘往往将人呛昏而被火烧死林火的烟尘排放量取决于火的类型、火的强度和火 烧的阶段无论是顺风火还是逆风火,其烟尘释放 量均为10千克/吨。

      当可燃物裁量超过5吨/公顷, 顺风火烟尘量直线增加,而逆风火烟尘量呈指数减 少一般顺风火的烟尘量是逆风火的3倍,而无焰 燃烧的烟尘量是有焰燃烧的 11 倍火灾的面积越 大,烟尘量也越大4.高温辐射,也称高温热流,是高能量火或火 场面积很大时产生的一种不可见的高温高速的气 流,危害性极大,它是剧烈的或在前进过程中,不 断积累热量形成的高能量火具有温升效应,火灾 温度高可导致燃烧速度加快,而燃烧速度加快又提 高燃烧区的空气温度,促使高温空气运动从而产生 高温热流在扑火行进中,遇到高温热流,轻则中 暑或灼伤,重则引起呼吸道水肿,产生窒息(四)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1.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 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 度达到800 — 1000oC,人只能生存7.5秒一18秒2.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 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 1%以上,身体较弱 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 堵死气管死亡3.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 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4.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 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 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五)造成伤害事故的主客观原因 1.对林火行为的变化判断失误2、顺风逃生3.直接扑打火头4.在草甸、杂灌中避火5.对地形条件认识不清,没有建立避火安全区6.浓烟熏呛和高温烤灼浓烟:一氧化碳是浓 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体高温:许多可燃物能 产生高达200°C以上的地面温度,并能轻而易举地 形成1000C以上的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C 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功能7.扑火队员过度疲劳8、对小火掉以轻心小火给人以错觉,扑火安 全意识淡化,也不建立避火安全区,往往因掉以轻 心而发生意外伤亡事故9.对林火的极度恐惧,惊惶失措没有接受扑 火训练的扑火人员,因受到林火产生的轰鸣声和浓 烟、高温的危害而引起极度恐惧,惊惶失措、失去 统一指挥,乱跑乱串而发生伤亡事故10.火烧木、乱石砸伤六)火场自救 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 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 避免发生伤亡事故1.点火解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 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 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请注意在控制线另 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 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 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