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精编】.doc
9页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精编】(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2、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 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3、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4、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5、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反应为:,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B.反应前后有三种氧化物,且常温下都为固体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反应中只有锌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6、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7、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A.SO2 B.SO3 C.H2SO3 D.H2SO4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9、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0、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11、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Zn(NO3)2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D.滤液中一定无AgNO3,可能有Zn(NO3)2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1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14、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4 D.2015、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17、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A.pH=1.3的工业废水 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18、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19、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0、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请从①冰水混合物、②铜粉、③硫酸铜、④活性炭、⑤氧化铁、⑥硫磺、⑦稀盐酸、⑧澄清石灰水、⑨锰酸钾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3)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2、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充分加热10 g含碳酸钠的碳酸氢钠固体,反应前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7:10,则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__________g3、下列常见的金属:①铁、②铝、③铜、④锌、⑤钛,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的是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常用于制造飞机外壳的有_____,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包装糖果、香烟的银白色材料是________均填序号)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 ② ③ ④(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3)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X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A NaOH溶液B CaCl2溶液 C 浓硫酸 D 稀盐酸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g,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用m表示)。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是: 某同学将Cl2通入185.8 g NaOH溶液中(NaOH过量),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200g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1)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是多少g2)混合溶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3)84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中的氯元素已知某品牌84消毒液中起消毒作用的氯元素质量分数为6%,计算该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七、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A3、D4、C5、C6、D7、D8、C9、D10、C11、B12、D13、B14、A15、C16、A17、A18、D19、A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 ②④⑥ ⑦⑧ ①⑤2、2NaHCO3Na2CO3+H2O+CO2↑ 3 3、① ② ②⑤ ⑤ ②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BD; 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2、试管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C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6.6g;(2)80%;(3)100%2、14.2g;7.45%;12.6%七、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1、A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