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参与音乐.doc
3页参 与 音 乐——初探“参与”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开展与实施 广州市景中实验中学 刘丽洲【摘要】“参与法”音乐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及教学内容的充分活动化等一系列程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的学,由以前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的方法论体系本文通过对“参与法”音乐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总结了该模式运用于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也对实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参与 音乐教学 创新 素质教育 参与法的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之下,学生参与、体验、走进音乐的过程所谓“参与”即参加的意思,包括事物的计划、讨论和处理参与法”音乐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及教学内容的充分活动化等一系列程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由以前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的方法论体系它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性,教学方式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游戏、朗诵、演唱、欣赏、表演、创作、竞赛等综合手段,尽可能多给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为了更好的验证参与法音乐教学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我选定了初中七年级音乐基础无明显差异的两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从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入手,对实验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做了相应的调整,重点运用了参与法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想象,从个人的思维角度出发,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有利于创设民主氛围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放松,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灵相通,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学生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参与法”教学模式使师生打成一片,共同尝试、探索和学习,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师生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情感增加了,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的亲切与鼓励、期待与关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这也正是“参与法”教学的核心与目的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参与法”教学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使其成为教学的核心。
课堂上老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富有情趣的引导、受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参与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同时,,也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三)、唤起求知欲,激发求导与创新精神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法,需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揣摩音准、节奏,感受和声、旋律,体会乐感、情绪、捕捉形象,鼓励他们去独立思考,大胆求异即使学生在求异中出现明显错误,老师也要包容鼓励,减少直接批评的言行,要耐心的诱导,并积极引导他们在求异探索中获取成功,从而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开拓创新精神,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一)、声势参与声势就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古典声势)及搓手、捶胸、拍肩、打哇哇等其他声势其中古典声势可与合唱中的四个声部相比拟,如捻指――女高音、拍手――女低音、拍腿――男高音、跺脚――男低音,这在多声部的节奏教学训练中运用效果很好活动时注意动作的连贯性,不能一个一个地孤立着,学生必须十分注意对方发出的声音,并要立即作出反应,这对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音高及力度的辨别等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声势参与还可为歌曲伴奏,如《青春舞曲》一课,让学生用歌声和舞蹈去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同时,也学会用整个身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的变化,达到内心对音乐感受理解基础上的精确生动的动作表达二)、乐器参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完全不同的音乐类型,一些学生是个性活跃的主动类型,他们爱唱歌或许还有良好的嗓音条件;还有一些学生是个性被动的类型,他们的反应较为迟缓,个性较为内向,他们有时宁愿去听音乐,而并不想直接参与活动乐器的运用就为他们参与音乐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通过口琴、竖笛、打击乐等乐器的演奏,学生们不仅感受到音乐的各种要素,而且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自觉的去遵守纪律,每个成员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丢掉到了羞怯和胆小三)、模拟乐器的参与模拟乐器是指利用身体或其它的材料如报纸、筷子等常见物品来模拟乐器的演奏我们可以把人身称为一个管弦乐队,它包含许多不同的乐器:手指、手掌、手臂、脚、脚趾、脚跟、头和眼睛、臂、肩和整个身体,这些肢体可以单独或加上一些辅助的材料做动作来模仿乐器演奏如:用一根皮筋当琴弦,一边打结,当二胡用时套在膝盖上,用手拉住另一头,另一只手模仿弓子去拉这根 “弦”;当大提琴用时结套在脚上;当小提琴用时结套在脖子上。
也可以用手臂或用报纸卷来当弦或弓子,边听音乐边去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这种方法在欣赏教学和乐器教学中运用效果很好四)、节奏参与在学习各种音符与节奏的教学中,除了进行一些学生喜欢的节奏训练游戏外,还把各种音符与节奏生活化、形象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节奏、模仿节奏因为节奏本身就源于生活,取自生活让学生注意起自己周围的声响,并自然地与音乐中的音符与节奏联系起来例:四分音符似钟摆的节奏,;八分音符似跑步的节奏;十六分音符似鞭炮的节奏;电子闹钟发出的信号似三连音的节奏XXX;汽车的鸣笛似切分节奏X X.等等,这种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节奏再去模仿节奏之后,可引导学生把不同的长短快慢节奏结合起来自己创编几个小节做“节奏接龙”游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大胆参与进来,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运用和创新例如在讲《非洲鼓乐》一课中,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及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总结出非洲鼓乐的基本特点之后学生即兴创编节奏为非洲歌曲伴奏并分组展示,加深了学生对非洲鼓乐节奏的理解五)、综合参与音乐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参与、感受和体验参与的形式、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时甚至可以是多种表演艺术综合的参与。
如在讲《走进戏曲》一课时,我设计了一节戏曲综合活动课: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戏曲知识竞赛,内容涉及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化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成果的检验,竞赛参与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特别还给学生欣赏了当今走红的龚琳娜的神曲《忐忑》之后,同学们兴趣更加高涨,在欣赏了这些名段、感受戏曲魅力之后,我带领大家走上“戏曲舞台”, 学生在模仿、表演、游戏等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与本来陌生的戏曲拉近了距离,不仅掌握了一些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能,更在愉悦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三、课题实验结果及思考通过两年的参与法教学探索、研究,经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对音乐产生了兴趣的为96%;对参与法音乐教学印象深刻的为95%;喜欢平等、民主、多种参与形式综合模式的为96%;认为老师尊重学生,表扬、鼓励比过去多的为99%;认为比过去胆子大了的为78%;音乐知识有了进步的为80%无论是奥乐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柯达伊的“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终身追求目标,亦或是达乐克罗斯“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的教育观,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中国原始音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式(其中以歌唱和舞蹈居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人们表达感情、娱乐、作为精神力量等需要而必须歌之、舞之的心理趋向。
所以,采用参与法教学模式,不仅是还音乐以本来面貌,更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上的课题实验结果也充分说明了参与法在音乐教学中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实验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一节课热热闹闹的结束了,学生玩的很开心,却收获甚微;学生太多活动时间、场地受限等等在参与法音乐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选材备课时应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一核心来设置教学活动,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考虑到怎样才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愿参与、想参与、能参与,并精心地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2.教师是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要把握好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恰当地引导活动的方向否则,达不到音乐实践活动的目的且任何形式与内容的参与活动都要突出以音乐为本,要突出和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3.在实施参与教学中,由于参与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丰富,课堂教学难度大为增加,这就给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在知识上要博学、理论功底要丰厚、政治素质要过硬,人格上更要高尚,以实力组织好课堂教学。
总之,“参与法”音乐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去表现音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能深入其中的参与进来,做到动与静结合、视与听结合、讲与练结合、唱与奏结合、听与忆结合、个人、分组与集体练习结合,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达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参考文献:1.《音乐课程标准》 2.《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 李妲娜著 3.《元素性音乐教学》 秦德祥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