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自主学习同步练习题汇编(按课编排).docx
100页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自主学习同步练习题汇编(按课编排)第1课《鸦片战争》自主学习(一)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1.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 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扭转不利局面,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泛滥的危害:白银 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严重摧残吸食者的 ;政治腐败; 战斗力削弱3.1938年底, 派 去广东禁烟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4.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将收缴的鸦片在 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英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保护鸦片贸易2.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3.重大事件: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虎门—— 殉国;广州—— 人民抗英;吴淞——陈化成殉国4.失败原因:统治着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陈旧(根本原因: )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6.结果:(1)《南京条约》:1842.8中英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危害):①五口通商: 、 、 、 、 “广福上宁厦”(东南沿海)——便利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割地: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③赔款: 银元——加重人民负担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关税主权(2)《南京条约》附件:1843中英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中美 ,中法: 影响:中国 沦为 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3456789101.2022年是看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A.对清政府的失望 B.反抗侵略的决心 C.变法维新的思想 D.反帝救国的主张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C.陈化成吴淞口率众抵抗 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5.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写道:“I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材料中的"远征”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C.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7.下图是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以纪念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关天培抗击的侵略者是(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8.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主权 C.推动经济发展 D.加强文化交流9.1987年,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陈化成吴淞抗英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左宝贵平壤御敌10.上海开埠后不久,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买办、船民、运输工人大量转向上海,利用乡土关系来上海谋求职业的游民也不断增加。
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A.贸易地位快速提升 B.自然经济彻底破坏C.实践《资政新篇》D.成为民主革命中心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材料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名称,概括这项政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842-1855年英国输华商品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一观点概述你的理解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自主学习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2.参与国: (主凶);俄美(帮凶)3.时间:1856-1860( 在位)4.1860.10月,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60.10月,攻陷北京和签订《北京条约》5.结果:(1)1856《天津条约》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以看出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内容:被迫承认 合法化(3)1860《北京条约》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 为商埠③割 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6.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二鸦期间列强的罪行1.英法联军—— 18602.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趁火打劫】中俄 ——割占领土最多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123456789101.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2.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C.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 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 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4.“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清政府开展的禁烟运动 B.推进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西方侵略者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清政府都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6.历史学习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D.鸦片战争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
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8.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不久后,英国棉纺织品在华滞销,其中棉布的销售份额不及英国海外市场中棉布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B.洋务运动对西方经济的抵制C.清朝对外通商口岸数量偏少 D.赔款导致民众消费水平降低9.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C.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0.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巡查贸易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福州、厦门 D.光绪皇帝逃离北京二、材料分析题11.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在获得“五口通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