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达罗模型最新研究成果.doc
4页托达罗模型最新研究成果托达罗模型最新研究成果摘要摘要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 在《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一书中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的该模型是针 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解释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原因1.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 二元社会结构,而且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自 20 世纪 80 年代产生以来,逐渐形成一个农民工群体,并且剩余劳动力由农村 向城市转移过程仍将是长期的经济现象 对于托达罗模型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方面,国内一些学者持不同看法我国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托达罗模型正是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所以从总体上适合我国国情刘洪亮、徐鹏杰(2009)他们从三个方面 说明了这种适用性:我国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我国存在城乡收入差距;非正 规部门就业符合我国现实认为该模型的政策含义对政策含义对于“三农”问 题尤其严重的我国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托达罗模型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符合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情 况。
该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缩小城乡差距和城市失业问题根本出路; 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间接方法;城市创造劳动岗位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局 限性等我国要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必须采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 发展农村涉农服务业、建设中小城镇、重视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和改革教育 发展目标等措施冯胜(2010) 但是,李瑞(2009)则认为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 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 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 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 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他 指出,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 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 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另外,在对托达罗模型的改进上,也产生了不同意见张璐(2010)认为, 托达罗模型中预期城乡收入差距还要考虑当地 CPI 的上涨因素,做进一步的修 正。
根据修正后的托达罗模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需要在控制城市工 资增长的同时,通过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业经济,就地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对人口流动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按照马颖等(2007)的分析,国际上 把人口流动理论归为五个角度:人口流动分别与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及不平等、 人力资本积累、迁徙动机与汇款动机、劳动力市场政策,但在就业结构的角度 上缺少研究彭连清(2008)从就业结构角度分析了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但只是简单的将就业结构分为农业与非农业两个层面刘爱华、曾平(2009) 从就业结构这一角度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依据中国状况来进行修正并加以应用 来分析中国的人口流动现象,最后提出适合中国现状的政策建议 张海涛(2009)通过分析研究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和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 现状,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与托达罗模型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 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与城市失业现象并存他认为在现阶段,充分挖掘农业 内部就业的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是解决目前农村劳 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杜延军、丁秀峰(2009)从当前中国农村的制度特点和外出务工存在风险 的角度去考虑,利用期望收益、效用函数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对劳动力流 动机制进行分析,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 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用以研究当农产品价格、期望工资变化后对农民劳动力 流动的影响,并对劳动力流动中出现的现象和政策进行了分析。
桑小峰、凌亢、白先春(2010)基于托达罗模型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的 实际情况,将“决策因子”重新设定为“预期净收益”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 种估计乡城迁移规模的新方法,即环比测算法他们以江苏省为例,对 1991~2003 的乡城迁移规模做出了估计,并与已有的同期全国乡城迁移总体规 模的估计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江苏各年的乡城迁移人数大致为全国总数 的 10~15%的和现实相近的结论 黄海龙、丁慧、谭明慧(2011)对托达罗的劳动力迁移模型进行剖析和拓 展,认为农村劳动力是不完全理性经济人,其迁移决策的依据并非完全的成本 和收益差额的最大化,且对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预期往往会发生偏差,而托 达罗模型在理性人假设前提下并没有考虑这一偏差存在的可能性;对迁移成本 进行量化,并且对其构成做出说明 对于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国内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看 法蒋国虹(2010)通过托达罗模型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得到我国应当 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他认为应提高城 市化水平并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李荐、张广文(2010)以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为基础,指出现阶段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 因素是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异明显,特别是西 部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中东部。
并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强 对西部产业调整和资金投入力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杨梦婕 (2011)以托达罗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 实状况,分析给出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应为:大 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更多的劳动力留在农村发展农业;推 进小城镇建设,使大部分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大城市不能完全关闭大门,要 保证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农村人口可以合理有序地流入大城市;最终通过这三种 主要途径,解决好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并对新近出台的“十 二五”规划中的相关政策进行初步解析2.““民工荒民工荒””问题的应用问题的应用 据统计,2009 年我国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已达 1.45 亿人,分别占总人口的 10%和农村劳动力的 30%然而,近两年来各地出现的“民工荒”问题严重, 一些专家学者借助托达罗模型,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在对其原因的研究中, 陈宁(2010)以托达罗模型中的变量为基础探析了“民工荒”现象发生的内在 机制,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民工在城市的实际工资率长期徘徊不前, 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留守家园种粮的积极性;农村社 会保障及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提高外出务工的期望工资;沉重的迁移成 本又让农民工望“城”却步。
但是吴瑛(2011)认为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既有城 市务工成本上升、劳资问题风险加剧、 “户籍歧视” ,也是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 最后提出打破城乡户籍壁垒、加强政府引导以及建立城市农民工会的对策建议还有些文献通过对托达罗模型的扩展对该现象进行分析,蒯鹏州(2011) 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需求供给方面进行分析他认为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消退, 再次出现“民工荒”现象基于托达罗模型的分析框架,从剩余劳动力的供给 和需求两方面来看:供给方面,农村仍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受 教育结构依然偏低;需求方面,产业升级使城市部门对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 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于需求发生了持续性的变化而供给却未有调整,剩余劳动 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民工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随之 出现 吴涛(2011)认为托达罗模型主要探讨了预期收入差距决定了农村劳动力 的具体流向,并且在预期收入均衡状态下的模型分析中探讨了影响预期收入差 距的因素,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的进行分析他利用托达罗模型以第二 代农民工的观念为基础,利用人口流动的预期效用的差异来分析,将托达罗模 型扩展至预期效用的阶段田青(2011)也对托达罗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 修正和扩展,并根据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将就业概率和农村实际收入进行 了修正,能够更好的解释当前的“民工荒”现象。
王媛(2011)以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珠三角地区民工短缺作为研究对象, 以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作为理论支撑,根据我国农民工市场客观存在的特殊性 对该模型进行二次修正:第一次修正——基于缺陷的制度安排,第二次修正— —考虑生存成本后的人口流动决策的微观分析3.其他成果其他成果 近几年,国内诸多学者都运用托达罗模型联系中国实际获得了一些成果, 列举如下: 喻言(2007)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从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 用、就业概率、农村实际工资率以及非货币性收益和成本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 了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提出相关政策含义 刘宝磊、张园园(2009)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结 合所构建的模型对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模式加以分析,解释了农业劳动 力回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用信息经济学的方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转移做了分析张本飞(2010)应用托达罗模型对我国智力外流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他指出智力外流的人数是人才流动的预期净收益差异的函数,而在计算这种预期净 收益差异时,除了考虑国内外工资收入的差异外,还必须考虑就业概率、人才 迁移的直成本和心理成本 章铮(2009)认为中国现在的国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年轻化和农民工 失业中年化。
所以要说明其对中国农民工城市化的影响,托达罗模型必然演进 为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 郭琳、车士义、孟祥舟(2010)通过对全国 31 个省市区 2000 年—2007 年 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 panel data 数据分析发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不是城 镇失业率的降低而是提高因为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依然存在,所以我国应 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 距,进而达到经济增长和城市失业问题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