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刑法教育思想座谈会综述.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卢卡****7
  • 文档编号:317388487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2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刑法教育思想座谈会综述  □ 刘志伟 商浩文   10月9日,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师大刑科院”)主办的“‘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刑法教育思想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的领导暨新闻媒体代表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高铭暄教授刑法教育思想,从法学教育、刑事立法、司法、刑法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一、教书育人的“最美奋斗者”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认为,高老师对待学生总是因材施教,通过言传身教进行鼓励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师道尊严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京平结合自己参与或协助高老师进行教材编写的经历指出,高老师在写好、编好不同层次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中也十分注意因材施教针对电大、自学高考、律师函授、法官培训等教材,都有独特的编写体例,体现出独到的知识传授的方式和方法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泽宪指出,高老师桃李满天下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有教无类”他授课的对象不仅仅是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还教过进修生、电大生以及公检法等司法部门的学员,而且都是一视同仁地授课。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则针对高铭暄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参与人民法院教材编写和授课,高度评价了他在人民法院教育领域为提高法官业务素质所做的重大贡献  高铭暄教授借鉴医学教学研究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综述教学法,如今这种方法已得到推广并适用于刑法学乃至整个法学界的研究生教育童建明认为,综述教学法,将学生科研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相长的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院长张远煌教授认为,高老师尊重科学、坚持中国刑法制度自信的精神,既注重从全球视野看待问题,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莫开勤从高老师指导自己撰写博士论文的经历出发,感触颇深地指出,高老师指导论文严谨认真,字斟句酌,标点符号、错字、漏字、用词不当等都能给修改出来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韩轶教授进一步指出,高老师不仅对待自己的学生严谨认真,对于他亲自参与的论文答辩会议,也是尽职尽责,提出很好的建议  高老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体现在指导学生论文方面,还体现在他对授课的认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京平指出,高老师平凡中出伟大的最根本的地方在于备好每一次课、讲好每一堂课高老师曾经为了上好课,连夜备课到凌晨5点钟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卢建平教授所言,高老师一生看似平平淡淡,一生都是在教师的平凡岗位上教书育人,做的也是平平淡淡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生平凡的追求成就了不平凡的功勋。

        清华大学教授黎宏指出,虽然自己不是高老师的入室弟子,但是高老师在刑法学界毫无门户之见,对于学界的年轻人都像自己的学生一样看待,关注和努力提携年轻人,甚至都会为本科生参加课外项目竞赛写推荐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志远认为,如果没有高老师为首的老一代的刑法前辈们的扶持和带动,中国刑法学界的人才梯队也不会像今天这么繁荣  二、新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建构者和开拓者  北京大学教授储槐植指出,在数十年生涯中,高老师的刑法学思想为我国刑法学的构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陈泽宪认为,高老师主编的全国第一部统编教材《刑法学讲义》以及1981年出版的《新中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对于我们了解刑事立法和刑法学研究都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料黎宏指出:高老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刑法学》已经出版到了第九版,是我们国家刑法学的主要教材之一,影响了几代刑法学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曾粤兴则将高老师的刑法思想总结为体系性、全面性和立体性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教授吴宗宪结合高老师主编的教材和著作指出,高老师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对犯罪学也作出了理论贡献,并且还积极探讨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的重大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文华则提及了高老师鼓励她拓展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的研究,打通刑事一体化,进行法学领域的融通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处长喻海松结合犯罪构成四要件与三阶层的讨论指出,高老师在吸收西方法治文明基础之上,注重坚持中国本土特色最高人民检察院二级高级检察官陈雪芬认为,面对刑事案件,在定罪量刑上受益最大的还是高老师的犯罪构成四要件原理,这已经成为司法人员潜移默化的办案思路  三、刑法立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