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必修四高中政治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师版)高二政治同步精品讲义.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doc****iu
  • 文档编号:369276587
  • 上传时间:2023-1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5.08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目标导航】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培养学生实践研学的参与能力,达到实践研学与课堂探究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探究论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认同中华文化,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公共参与素养: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主动担当时代大任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教学难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知识精讲】知识点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形成(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3)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①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3.特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4.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知识拓展】1.文化、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区别侧重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其中,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特点精神现象,人类社会特有,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联系①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都属于文化现象②中华文化侧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不仅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包容之久、包容之深、包容之广是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具有的,或者说,为中华民族所“特有”4)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而非唯一原因5)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3.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点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措施(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坚持文化传承的原因(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拓展】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古为今用区别内涵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实质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古为今用”强调“取其精华”后应有利于实践2.从不同领域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自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着眼实践发展,解决时代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处理国际关系,构建和谐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人民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文化交流,克服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霸凌主义的消极影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多角度认识文化现象(1)从性质上看,文化有优秀和腐朽之分。

      2)从时效上看,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别3)从国别上看,文化可以分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明4)从时间上看,又可分为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5)从层次上看,有高雅文化、通俗文化探究与分享】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曾拥有无数的观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京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能够展示的舞台也越来越小近年来有人致力于京剧的改革,在传统京剧中加入许多新元素,比如曲调、唱腔充满了现代感,武术、舞蹈、杂技、魔术等也被注入其中;同时,西方的钢琴、吉他、电声乐器也能在舞台上听到,所以被人们称为“新京剧”对“新京剧”,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社会在变迁,京剧也必须有所变革,“新京剧”的魂还是京剧,因为传统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等基本功并没有被丢掉,要改革的是它的程式、道具和表现手段等反对者认为,既然是国粹,就应该原汁原味,越传统、越地道,才是最好的请选择一方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赞成或反对“新京剧”的理由提示】(1)赞成理由:“新京剧”顺应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新京剧”在京剧的基础上发展,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地方,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元素,把握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实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反对理由: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属于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京剧中加入许多新元素,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味道,使京剧变了味,丧失了鲜明的民族性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沿途穿越不同山水人文,沿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了依山傍水、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和产业风格然而,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建几排仿古风格的新楼,修一条仿古形态的老街,开一处贴上地域标签的文化广场……这些生硬打造“文化标志”的种种做法,仍属于走“千镇一面”的老路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延续传统文化根脉提示】(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充分彰显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避免“千镇一面”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深人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遗存,避免盲目拆旧建新,杜绝拆真建假、生硬打造“文化标志”的做法。

      3)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高考真题】1.近期,北京调整了千余处公交车站名称,其中多处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如“祈年大街北口”站改为“打磨厂”站,“龙潭路西口”站改为“东四块玉”站,“东花市大街”站改为“铁辘轳把”站……老地名的恢复留住了一份念想公交站“唤回”老地名( )A.是对市民文化需求的表达,说明文化根源于人们的情感需要B.是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C.是对地名文化意义的挖掘,延续并且增强了公交站的文化生命力D.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促进,融合了城市发展新理念与民族传统精神【答案】B【详解】A:文化根源于社会实践,A错误B:恢复历史悠久的老地名,给城市留住一份念想,这说明公交站“唤回”老地名是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B符合题意C:公交站“唤回”老地名,其目的是延续城市历史与文化,延续历史的脉络与印记,厚重城市文化底蕴,而不是延续并且增强了公交站所谓的的文化生命力,C排除D: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发展,况且公交站“唤回”老地名的目的是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与城市发展新理念没有关系,D排除。

      故本题选B2.据考古研究,从史前文明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分布逐渐呈现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就像一个“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花心辐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离由此可见( )①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材料不涉及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2.1 一次方程(组).docx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大模块知识梳理+9个考点+5个重难点+1个易错点)(原卷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2-北京版 (共13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1.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3课时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共13张PPT).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