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安疏明海瑞.doc
20页治安疏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3]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 一有所不宜 [4] ,将有所不称其任 [5]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 [6] ,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 言焉[7] 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 [8] 昔之务为容悦 [9] ,阿谀[10] 曲从,致使灾祸隔绝、 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11] 过为计者 [12] 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 [13] 夫 [14] 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 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 [15] ,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16] 臣受国厚恩 [17] 矣,请执有犯无隐 [18] 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 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 [19] ,谨披沥肝胆为陛下 [20] 言之汉贾谊 [21] 陈政事于文帝曰: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 治者,非愚则谀 [22] 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 [23] 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 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 [24] 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 也[25] 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26]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 [27]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 [28] ,可为尧、舜 [29] ,可为 禹、汤、文、武 [30] ,下之如汉宣之厉精 [31] ,光武之大度 [32] ,唐太宗之英武无敌 [33] , 宪宗之志平僭乱 [34] ,宋仁宗之仁恕 [35] ,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 [36] 。
即位初年,铲 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 [37] 举其大概:箴敬一 [38] 以养心,定冠履 [39] 以定分,除圣贤 土木之象 [40] ,夺宦官内外之权, 元世祖毁不与祀 [41] ,祀孔子推及所生 [42] 天下忻忻 [43] , 以大有作为仰之 [44] 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 [45] 然 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 [46] 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 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 [47] 粟陈,民物康阜 [48] ,三代后称贤君焉 [49] 陛下则锐精 [50] 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 [51] 反刚明而错用之 [52] ,谓长生可得,而一 意玄修 [53] 富有四海 [54] 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 [55] 二十余年不视朝 [56] , 纲纪驰 [57] 矣数行推广事例 [58] ,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 [59] ,人以为薄于父子 [60] 以 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 [61] 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 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 [62] ,盗贼滋炽 [63] 自陛下登极 [64] 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
今 赋役增常,万方则效 [65] 陛下破产礼佛 [66] 日甚,室如县罄 [67] ,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 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 [68] 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69] 迩者[70] ,严嵩罢相 [71] ,世蕃极刑 [72] ,差快人意 [73] 一时称清时 [74] 焉然严嵩罢 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 [75] 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 下[76] 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 《诗》去:“衰职 [77] 有阙,惟仲山甫补 之[78] 今日所赖以弼棐匡 [79] 救,格非 [80] 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夫圣人岂绝无过举 [81] 哉?古者设官,亮采惠畴 [82] 足矣,不必责之以谏 [83] 保氏 [84] 掌谏王恶,不必设也木 绳金砺 [85] ,圣贤不必言之也 [86] ,乃修斋建醮 [87] ,相率 [88] 进香,天桃天药 [89] ,相率 表贺[90] 建兴宫室,工部 [91] 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 [92] 陛下误举,诸臣 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 [93] 之风,陈善闭邪 [94] 之义,邈无闻矣 [95] ;谀之 甚也。
然愧心馁气 [96] ,退有后言 [97] ,以从陛下;昧没本心 [98] ,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 何如 [99]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责 [100] ,皆所以 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 [101] 一意玄修, 是陛下心之惑也 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 [102] 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 [103] ?诸臣顾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败,以赃败,不事事 [104] 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 [105] 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 [106] ,遂谓陛下为贱薄 臣工[107] 诸臣正心之学微 [108] ,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 [109] 扰乱政事 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 [110] 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谏[111] 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 [112] 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 君之罪大矣 [113] 《记》曰: “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 [114] 今日之谓 [115]也为身家心 [116] 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以一二事形迹既为诸臣解之矣 [117] 求长生心 与惑心合,有辞于臣 [118] ,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 [119] 。
陛下之误多矣, 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120] 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 [121] 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 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 [122] 下之,亦未见方外士 [123] 自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 以访其术者陶仲文 [124] ,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 [125] 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 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伏羲氏 [126] 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 [127] 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 [128] ,以成必畴 [129] 河图洛书实有 此瑞物 [130] ,以泄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借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 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也宋真宗获天书于乾佑山 [131] ,孙奭 [132] 谏曰:“天何 言哉 [133] ?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由人工捣以成者也兹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 而行耶?天赐之者, 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 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 [134] 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玄修无害矣乎 [135] ?夫 人[136] 幼而学,既无致君泽民 [137] 异事之学,壮而行,亦无致君泽民殊用之心 [138] 。
《太 甲》曰:“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139] 言顺者之未必为 道也即近事观: 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 今为逆本 [140] 梁材守道守官 [141] , 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以有守 [142] 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 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 [143] 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前而已诸臣宁为严嵩 之顺,不为梁材之执 [144] 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 [145] 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 热中[146] ,鹘突依违 [147] ,苟举故事 [148] 洁己格物 [149] ,任天下重, 使社稷灵长 [150] 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 [151] 得非有所牵制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然乎 [152] ?陛下欲诸 臣惟予行而莫违 [153] 也,而责之以效忠;付之以翼为明听 [154] 也,又欲其顺乎玄修土木之 娱:是股肱耳目不为腹心 [155] 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 [156] 有臣如仪、衍 [157] 焉, 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 [158] ”之业,无是理也 [159] 陛下诚知玄修无益, 臣之改行, 民之效尤, 天下之安与不安、 治与不治由之, 翻然悟悔, 日视正朝 [160] ,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 [161] 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置其 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陶、伊、傅 [162] 之列,相为后先,明良喜起 [163] ,都俞吁咈。
内之宦官宫妾,外之光禄寺 [164] 厨役, 锦衣卫恩荫 [165] ,诸衙门带俸 [166] ,举凡无事而官者亦多矣上之内仓内库,下之户、工 部,光禄寺诸厂,段 [167] 绢、粮料、珠定、器用、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所宜 用,亦多矣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 [168] 京师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 [169] ,不知其几也 [170] 而陛 下何不为之?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行之 [171] 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 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 [172] 敦本行 [173] 以端士习,止上纳 [174] 以清仕途,久任吏 将以责成功 [175] ,练选军士以免召募, 驱缁黄游食以归四民 [176] ,责府州县兼举富教 [177] 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 [178] 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 [179] 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 [180] , 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 [181] 焉必世之仁 [182] ,博厚高明悠远之业 [183] , 诸臣必有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
一振作而诸废具举, 百弊铲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 [184] 复兴矣,而陛下何不行之? 节省之,振作之,又 非有所劳于陛下也九卿总其纲,百职分其任,抚按科道 [185] 纠举肃清之于其间,陛下持 大纲、稽治要 [186] 而责成焉劳于求贤,逸于任用 [187] 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 [188] 各 得其序,恭己无为 [189] 之道也天地万物为一体,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洽 [190] ,熏为太和 [191] ,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乐矣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 [192] 道与天通,命 由我立 [193] ,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寿矣此理之所有者,可旋至 [194] 而立有效者也若夫 服食不终之药 [195] ,遥望轻举 [196] ,理之所无者也理之所无,而切切然 [197] 散爵禄, 竦[198] 精神,玄修求之,悬思凿想 [199] ,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 [200] 而外 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 [201] 竭忠, 惓惓 [202] 为陛下言之一反情易向 [203] 之间,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决焉, 伏惟陛下留神,宗社 [204] 幸甚,天下幸甚。
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 闻注释:[1] 户部——掌管全国税收财政的机关,为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云南清吏司—— 明朝制度,户部按行政区域人分司,每司的名称,除政区外,都加上“清吏”二字主事 ——各部职官中最低一级但明朝主事的职权相当大,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章[2] 这句是奏疏的事由[3] 这是历代地主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建立起来的一种封建传统观念[4] 宜——适当[5] 这句是说:对于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6]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7] 而以其责寄臣工, 使之尽言焉——把臣子应尽的责任交付给他们, 让他们尽量表现意见臣工,有职务的臣子[8] 君道斯称矣——君主的责任才算尽了[9] 容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