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对点强基练:考点26 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新课改地理一轮复习.doc
10页考点26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1、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甲)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乙),完成第1~2题1.图甲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2.图乙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2、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1.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原因不包括( )A.资本过剩、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D.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B.交通便利,资源丰富C.第一、二产业发达 D.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3、读图,完成第1~3题1.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A.水循环类型 B.植被类型 C.气候类型 D.土壤类型2. 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① 技术密集型产业② 资金密集型产业③ 资源密集型产业④ 劳动密集型产业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3. 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① 提升产业结构② 增加就业机会③ 提高城市化水平④ 改善生态环境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4、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1〜3题1.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 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 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2. 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 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6、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面1-3题1. 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①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② 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③ 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④ 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 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① 降低能耗② 进口煤炭③ 开发新能源④ 调整产业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3.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7、读我国四大工程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工程2)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穿越大半个亚洲去买一只马桶盖”的热议还在持续发酵——今年春节期间,“马桶盖”火了,原因是中国游客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但据国内媒体披露,在日本大受追捧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而且该企业生产的马桶盖不仅销往日本,而且销往新加坡、香港等地,在国内也早有销售,令质疑国内制造企业能力的民众大跌眼镜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经济技术较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开始将中国的部分生产企业迁回本土,重新在本土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回归复兴”的现象,如浙江省的某日本高精度机床生产企业最近撤资迁回到了日本九州岛1)试分析日本企业在我国东部杭州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2)从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现象的实质出发,思考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3)据材料二,简析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B解析:1.我国三大电子产业集聚带分别是珠三角电子产业区、长三角电子产业区、环渤海电子产业区没有闽南地区选项D错;按照就近转移原则①是从韩国转移来的,应该为环渤海地区,②来自于中国台湾,应为珠三角;③是长三角,所以答案应选C。
2.C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加工制造、组装运输等环节附加价值低,应该在发展中国家完成,答案应选B 2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D解析: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资本过剩、污染严重,A包括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并不单一,创新能力较强,B不包括,选B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C包括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所以部分产业转移出去,D包括2.图中产业转移出去的,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D对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不是突出优势,A.B错第一占比重大,第二产业不发达,C错 3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A; 3.C解析:1.甲是山西省,乙是台湾省甲乙两省从水循环类型上看,都属于海陆间循环2.台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而山西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煤炭资源,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3.大量产业转移到山西,利于山西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
4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D; 3.C解析:1.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阿姆河、锡尔河流城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围垦和灌溉,导致流入成海的水体减少,咸海面积迅速缩小2.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因水源路途遥远,线路长,投资巨大,工期长,且工程为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3.“北水南调”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但对生长期没有造成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量增加,可能会使年降水量有所增长 5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A解析: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京杭大运河北段已经淤塞,南段能通航,而丙地位于南段,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由图示海拔可知,丁地海拔高于戊地.丙地海拔低于丁地,所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丁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丙至丁段无法实现自流引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戊地,所以能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在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所以长江的水质备受社会关注;该工程会造成长江入海水量减少,从而会使长江向海洋输送的泥沙量减少;该工程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该工程会提高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6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D; 3.A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中、西部地区发电设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2.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是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是开源措施3.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若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7答案及解析:答案: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3.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明显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是南部多,北部少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是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8答案及解析:答案:(1)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廉价土地和租房;与日本距离相对较近;临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政策优越2)①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②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③: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的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④改进营销方式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3)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政府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防止技术的扩散保持技术优势;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优势减弱;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解析:(1)日本企业在我国东部杭州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考虑企业选址的根本原因在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
主要从交通、劳动力及土地、政策等区位因素分析从劳动力看,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与日本相比,劳动力价格较低从土地看,我国土地价格较日本便宜,用地成本低从交通看,浙江省距离日本近,且交通便利,运费较低且我国沿海地区的政策,吸引日本企业布局,从而使得日本企业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