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世界历史核心考点【学案】.docx
6页世界历史核心考点一、古代文明1、古埃及: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楔形文字3、古印度(1)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2)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3)创造“阿拉伯数字”4、古希腊(1)雅典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改革(内容),公元前5世纪2)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局限性、积极性)(中考复习指南188页 考点4)5、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地位——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凯撒——儒略历《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学概要》、《新法典》6、阿拉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7世纪初文化:传播阿拉伯数字,《天方夜谭》二、革命、改革与发展(一)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目的:限制王权,政体:君主立宪制 特点:反复性、曲折性、妥协性、不彻底性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拿破仑法典》(体现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特点:最大、最典型、最彻底。
3、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与《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转折点,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分权制衡) 评价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先河4、美国南北战争:林肯与《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维护了、废除了、清除了、创造了) 评价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5、政治民主化的趋势: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二)改革与发展1、俄国(1)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为资本主义社会)(2)新经济政策:1921年,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调动了,缓解了,巩固了,促使… 启示: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实际相结合;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3)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意义: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苏联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标志:1936年,公布新宪法。
影响(评价):利、弊教训(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适合国情②重、轻工业、农业要协调发展③政治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5)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6)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共领导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启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2、日本(1)大化改新:政治、经济影响:日本,奴隶社会→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明治维新(1868年)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①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 加强…;军事上:实行、建立;经济上:推行,以,大力发展(最体现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影响最深远)②影响:积极性(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局限性3)启示:A.立足国情,坚持改革开放B.善于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C.重视教育,积极培养人才D.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E.鼓励发展工业4)历史上中日之间交往与冲突的史实:①隋唐:遣隋使、遣唐使、鉴真东渡。
②元末明初:戚继光抗击倭寇③清末: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民国:日本侵华战争⑤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5)影响中日正常交往的因素有哪些?(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当今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日之间的关系?(和平友好、相互学习、合作共赢、居安思危……)3、美国:罗斯福新政(1)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国家干预经济)2)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3)影响:政治、经济、局限性4)启示:①改革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⑤要勇于探索创新;⑥要关注民生等4、欧洲的联合:1967年,成立“欧共体” 1993年,成立欧盟欧洲联合的趋势:从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逐步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5、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共同原因:①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或扶持;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的成果;④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借鉴经验:①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③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④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苏联解体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2)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④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7、经济全球化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1.1)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空想→科学: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内容、意义(从此…国际共产主义…)2、理论→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理想→现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列宁、人民委员会、意义(第一次胜利…第一个…推动了…鼓舞了…)4、一国→多国:新中国的成立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四、战争与和平(一)一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交战双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同盟国VS协约国(意大利见风使舵)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开始的标志),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地狱、屠场”)3、加速一战结束:美国加入协约国以一方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一战中的新式武器:飞机、潜艇、坦克二)二战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的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2、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3、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4、诺曼底登陆:1944.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5、欧洲战争结束:1945.5.8,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1945.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6、《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942.1),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7、雅尔塔会议,1945.2,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内容: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8、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9、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①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②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③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和新殖民主义;④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⑤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三)世界格局的演变时间政治格局第一次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二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冷战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三次冷战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四)冷战1、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2、美国冷战的表现: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五)世界史上三对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三国同盟VS三国协约,法西斯轴心国集团VS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北约”VS“华约”五、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火车)、汽船影响:积极→生产力、蒸汽时代、城市化、社会面貌、世界市场…,消极→带来了环境污染,造成贫富差距和亚非拉地区的落后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电气时代:汽车、飞机开始时间,特点,显著成就,影响:对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对国际关系全品144页)3、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70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领先国家英国德国、美国主要发明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电灯、、汽车、飞机能源煤石油、电力动力机器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4、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同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③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5、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普及,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六、美国崛起(日本、俄国……)1、建国:《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先河2、巩固: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作用)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富尔顿——汽船,第二次:莱特兄弟——飞机 美德领先4、启示:A.革命和改革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B.要善于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一个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强大的政治前提七、发展中国家1、万隆会议: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2、不结盟运动(1961年):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3、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独立、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政治前提②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③依据国情制定政策,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