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doc
4页教育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1.1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 (1) 经纬线和经纬度 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有无数条, 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 (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 (3)特殊经纬线: (4) 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 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0 °经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②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为东半球,W为西半球 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三、识图: (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⑨、⑩1.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概况:运动形式运动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传地轴一天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昼夜交替、时差公转太阳一年自西向东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示意图及两分两至(以北半球为例)(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3.21-6.22,昼长夜短 6.22-9.23,昼长夜短 9.23-12.22,昼短夜长 12.22到次年3.21,昼短夜长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 一 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1.3 地图一、地图三要素: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和注记 二、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1)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三、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3)比例尺的大小:可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当分子都为1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四、图例和注记: (1)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定的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如 (2)用来说明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如"8844.43米"1.4 地形图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5种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 ②⑤山脊:等高线弯曲处向低处凸,指向低处(成分水岭)③山谷:等高线弯曲处向高处凸,指向高处(有河流发源) ④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位四、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五种基本地形地形(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情况下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3)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2.1 大洲和大洋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面积较小且四面环水的是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环水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5..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7.各个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2.2 海陆的变迁一、造成海陆变迁的三个原因1.地壳的变动(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2.海平面的升降(实例举证: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3.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实例举证:荷兰的围海大堤)二、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3.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增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3.1 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概念特点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短时间;常变化(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不同)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长时间;较稳定词语判断: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长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9图3.5) 4. 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8级(0-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西风2级)(西南风8级)5.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空气质量高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指大气的温度它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3. 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4.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5.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⑵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6.气温分布规律:(见P56图3.17)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同纬同陆)8.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纬度因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因素);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3.4 世界的气候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2.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3.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和气候特征(见书P65图3.28)分 布 地 区气候类型热带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温带地区亚欧大陆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亚欧大陆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地区亚欧大陆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气温和降水状况)4.影响气候的因素⑴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⑵海陆位置: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⑶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