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瓷器发展史.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39134518
  • 上传时间:2023-09-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4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格式中国瓷器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之一, 中国古代对世界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明了瓷器中国陶瓷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和艺术内涵 从陶瓷诞生的那天起, 它就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各异的造型, 多变的釉色和装饰, 缤纷的彩绘和不断改进的工艺, 这些人类利用水、 火的作用而将泥土转变成的陶瓷器上充分表现了先民们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创造力一,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创造了瓷器, 这不仅使先民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瓷器具有优于陶器和金属器的长处如瓷器由于有一层光洁不透水的釉层,与陶器相比,其具有清洁,坚硬的特点又由于瓷器是将廉价的矿石材料经过热处理, 得到人们需要的各种造型的器物,由于其的加工过程相对简易, 与金属材料制成的器物相比, 其具有廉价的优点这是瓷器自然属性方面的优点同时,由于其易于塑造的形态, 优美多变的釉色和丰富多彩的装饰, 使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因此,瓷器从其生产伊始就既是实用器物,又是艺术品1. 瓷器的概念关于什么是瓷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

      但是,认为瓷器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大家的认识还是一致的这四个条件是:第一,瓷器必须用瓷土作胎 瓷土是一种岩状矿石, 在中国很早就使用瓷石作原料来生产瓷器了由于中国的地域辽阔,各种瓷土 (Porcelain clay) 的品质各不相同,但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应该是高岭土 (Kaoline) 高岭土一名的由来,是由于这种原料出于距景德镇不远的高岭山, 用于制瓷而得名 在长期的相延使用中,高岭土也被用来泛指瓷土, 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名称 中国各地瓷土的组成不同,使各地瓷器的质地和胎色千差万别,也是后来形成不同瓷系的重要原因但无论如何,使用的原料中高岭土必定占较高的比例, 这是瓷器与陶器的重要区别第二,瓷器必须经过 1250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使胎体充分烧结,结构紧密检验方法是,物理测定胎体的吸水率应低于 1%或不吸水高温烧制过程,是从瓷土变为瓷器的主要的化学反应过程,是瓷器有别于陶器的关键点之一第三,瓷器的表面应施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在标准的高温下釉完全熔融,达到玻璃化 这样在器物表面形成了一层完全不吸水、 光亮洁净的保护层, 这是专业资料整理瓷器最大的优点之一 釉中含氧化铁的多少, 烧成时窑炉内气氛的不同, 导致成品瓷器呈现出白、黑、青等不同的颜色。

      釉中加入铜、钴等不同的元素,又可呈现出红、绿、蓝等美丽的颜色,使瓷器具有色彩多样、华美秀丽的特色第四,瓷器烧结后,胎体结实、坚硬,叩之发出清越的金属声这一点实际上与制瓷原料的品质和烧结度密切相关但它是一种易鉴定和直观的标准此外,有些学者在谈到什么是瓷器或瓷器应具备的条件时, 往往还将瓷器胎质的白度和透明度作为一项标准 认为瓷器的胎色应该为白色, 瓷器的胎质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认为胎质不具备一定的白度和透明度的,一概不能称为瓷器如果按这种意见, 那么我国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里, 相当大一部分地区生产的瓷器就都被划到瓷器范围之外了这是不符合我国瓷器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瓷器既有白色胎,薄胎半透明的 ; 也有灰、褐、黑色,不透光的但胎体的断面均有玻璃相,烧结程度较好,吸水率较低,应该说是达到了瓷器的标准了 在汉语里,只有“陶”和“瓷”两个概念, 而英语里则有三个等级,即 porcelain ,表示完全达到现代陶瓷标准的瓷器 ;stoneware ,有中国学者将其译为炻器, 但这个词始终不能推广流行, 有的学者则干脆称之为半陶半瓷的器物 ; 再有就是 earthenware 或 pottery ,意思是陶器。

      实际情况是,中国在相当长时间里生产的器物,尤其是北方广大地区长时间生产的都应被称为stoneware 但不论是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还是现代学者的研究,都把前二者统称为瓷器瓷器的生产要求人们对瓷土的可塑性有充分的认识, 对高温熔炼技术能熟练掌握有了对这些物理、化学反应的认识和控制,瓷器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瓷器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 充分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改造能力和卓越的创造力2. 印纹硬陶的产生印纹硬陶主要是在中国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包括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台湾和香港等地一般认为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于商代,兴盛于西周,春秋战国后逐渐衰微印纹硬陶和一般陶器的最大不同是其使用的原料上的变化, 印纹硬陶所用原料为含杂质较多的瓷土,氧化铁的含量低于陶器,烧成温度可达 1200OC;在成型方法上与陶器大体相同 但之所以称为印纹硬陶, 是因为器物表面都用刻有阴文的陶或木制的印模在器表拍印花纹, 这些花纹给陶器带来了优美的装饰, 又有一定的强化器物胎体的作用 印纹硬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比一般的陶器具有更致密坚硬的质地, 原因是制陶原料的变化和烧成温度的提高。

      而烧成温度的提高有赖于窑炉的改进, 至少在商代南方地区已经出现了小型龙窑, 长的窑室和烟囱使窑温大大提高3. 原始青瓷的出现1970 年代,在文物考古界和科技界进行过一场关于什么是瓷器和瓷器是何时出现的大讨论, 最终,学者们在原始瓷器方面大体达成了一致, 即把商周到东汉后期以前的一批以瓷土做胎,器表施釉,但烧成温度没有达到 1250OC的器物称为原始瓷器原始瓷器在器物的内外表面或仅在外表面施一层厚薄不匀的玻璃釉, 釉色从青灰、青黄、黄褐到较深色的酱色釉,一般胎釉结合不好,胎质进一步改进,胎色多呈灰白色,一般烧结较好,胎质致密这是我国首次出现的高温釉器物,这类器物在早期主要是作为青铜礼器的替代品, 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作为日用品这时期的主要产地在今天浙江的中部地区, 从湖州到德清地区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窑址如前年发掘的德清火烧山 ( 春秋时期 ) 和亭子桥 ( 战国时期 ) 窑址,出土的原始瓷器的水平已相当高, 质量也较稳定,装烧方法表明其生产技术已很成熟二,东汉晚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到东汉时期,在主要胎釉特征上都达到了现代标准的成熟瓷器产生了, 代表窑址为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址, 实际上应该是在今曹娥江流域出现的一组窑场都在工艺技术上达到了生产成熟瓷器的水平, 如前几年发掘的上虞大园坪窑。

      这些窑的产品标志着完成了瓷器发明的过程, 从此世界上有了瓷器, 其作为一种材料影响更为深远科技工作者对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址出土的瓷片进行过详细的理化分析, 表明其在胎体的烧结度,烧成温度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现代的瓷器标准 ( “它的胎釉中的 Fe2O3(铁 ) 和 TiO2( 钛 ) 的含量都比较低,烧成温度已达到 1300OC瓷胎中石英颗粒较细,分布较均匀,莫来石针晶到处可见,玻璃态较多釉为透明的玻璃釉,釉泡及残留石英甚少 胎釉交界处常有钙长石析晶层, 增强了胎釉的结合强度钛的吸水率很小而且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 根据它的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性能可以认为已达到瓷器的标准 (《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 ,5 页) ”)我们通常将这种已经达到瓷器标准的青瓷器称为“成熟的瓷器”, 其出现后瓷器在南方地区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青釉瓷在南方首先烧制成功应归公于南方盛产的瓷石其次应归功于南方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积累 烧制成熟瓷器的龙窑经过不断的改进日臻完善,使烧成温度可以稳定地达到 1300OC加之胎釉的改进,使成熟瓷器产生三,东汉晚期到隋代南方地区青瓷生产的发展与繁荣成熟瓷器出现以后, 瓷器的产地在南方地区迅速普及, 表明这种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普遍使用。

      最主要的是浙江的以曹娥江流域为中心的瓷器产区 ; 江西的以丰城为中心的产区和湖南的以湘阴为中心的产区 这几个产区在六朝时期交替成为产品质量最高的地区 到南朝晚期、 隋代时,南方地区的许多边远地区都开始生产瓷器, 如福建、广东、安徽的淮南窑和四川的邛崃窑, 等等不过,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浙江地区的制瓷业是最发达的, 代表了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和这一阶段瓷器发展的总体脉络 上虞地区是三国时期的瓷器制造中心, 产品质量最好,窑业也最发达,在曹娥江中游两岸有密集的分布,窑址数量达到30 余处工艺上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窑炉的改进,上虞鞍山窑炉比东汉时期的龙窑明显加长,这样它可以增加装烧量,从而提高了产量,同时窑身前宽后窄,又有利于器物烧成窑炉的倾斜度前段比较平缓,后段较陡,这时窑室比较矮,靠窑炉的坡度自然抽风,使窑内达到较高的温度西晋时期是早期青瓷发展的高峰时期,烧成技术的改进在这一期有了突破工匠们经过长期实践, 有可能采用了分段烧成技术, 即在窑壁上开设投柴孔, 从前往后一段一段烧成 这样,各窑场就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增加龙窑的长度 这一时期是器物种类最丰富的一期, 造型复杂多样, 特别流行以动物形象作为器物整体造型,形象生动。

      模拟生产、生活设施用具的模型明器继续盛行胎釉质量达到了相对高的水平,胎质致密坚硬,釉色均匀稳定,装饰手法多样,且装饰位置很规律往往一件器物上会使用多种装饰手法,如在碗、罐、钵、洗等容器上既有刻划的弦纹,又有压印的斜方格纹,戳印的联珠纹,以及贴饰的铺首纹等十分注重器形的美观和艺术性,并且能把器物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东晋时期时浙江青瓷发展的上虞一带发现的窑址很少,至今仅有十处左右,胎颜色深浅不一,导致了釉色效果的差别 但窑场自己生产的器物釉色相对稳定釉层薄厚多较均匀, 釉面多较光洁、 晶莹,开细纹片这时期花纹装饰趋向简洁当器物的造型开始向修长匀称发展, 工匠们调整了器物腹径和器高的比例, 造型趋于合理和匀称, 器形总体增高 器形上的折线和弧线有机结合, 增添了器物的美感动物形象器物少见南朝前期,浙江地区的窑业依然处于低潮期, 窑址数量较少 这一期瓷器的胎质普遍比较细腻, 釉层均匀,器类进一步集中为生活用器, 淘汰了狮形插器等器形器物造型较上一期更趋于规范化、定型化器物轮廓线条流畅,讲究弧度变化器形变高,造型修长南朝后期,浙江窑场的数量开始增多, 表明浙江的制瓷业在本阶段有一个短暂的中兴时期。

      器类多与南朝前期相同,类别进一步减少盘口壶、鸡首壶等容器造型瘦长,罐则大口深腹,富于曲线器形规范,各种器物型式比较单一除鸡首壶外,已很少见将器物的外形做成动物形象的作法了器物造型更加简朴、实用同时,几乎从东汉晚期开始, 瓷器生产开始在整个南方地区扩张和传播, 最主要的是浙江的以曹娥江流域为中心的瓷器产区 ; 江西的以丰城为中心的产区和湖南的以湘阴为中心的产区 这几个产区在六朝时期交替成为产品质量最高的地区到南朝晚期、隋代时,南方地区的许多边远地区都开始生产瓷器,如福建、广东、安徽的淮南窑和四川的邛崃窑,等等东晋晚期到南朝早期, 洪州窑发明了匣钵装烧的方法, 使瓷器的质量得到了改善是工艺上的重大进步四,隋、唐时期的瓷器生产格局及北方白釉瓷的突破隋唐时期开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