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2篇.docx
4页Word陆游《书愤》阅读答案2篇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行避开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赏提示]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家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前四句是回顾往事,后四句述怀,虽然岁月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但是诗人仍渴望能效法诸葛亮、伊尹、吕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这两首诗是七十三岁时在山阴所作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常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肤浅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
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终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心情激扬,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终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扬,心情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 在其次首中,诗人的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虽然这一首好像是承接着上一首最终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谓这一篇的首联和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是年华虽逝,而自己的壮心依旧酷热,不减当年其次联承上: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耀,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在今四川[番东南这里泛指川、陕),鏖战皋兰(县名,在今甘肃兰州北)然而,时间消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指征战疆场,澄清山河),在我身上最终无法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今日成了一个袖手旁观之人。
其心情之哀思苍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的这两首《书愤》诗,笔力雄浑,气壮山河,充分得显示了他诗歌风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情意,更是陆游整个创作中的精华所在陆游《书愤》阅读答案2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①夜雪瓜洲渡②,铁马秋风大散关③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大型战船②金国南侵,宋在瓜洲一带将金兵击退③诗人与金兵在大散关曾发生遭受战 8.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9.“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10.本诗围绕哪个字绽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8.答案:宋金两国交兵的战斗场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诸葛亮 评分:1分 10.答案:本诗围绕“愤”字绽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剧烈愤慨 评分: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