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语文下册之《诸子》专项训练.docx
10页内容要点梳理】社会背景: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情势,有种种的看法,有种种的主张;他们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让它稳定下来,他们根据自己的见解各说各的,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学派:①第一个开门授徒的是孔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孔子之后有孟子、荀子儒士多半是上层社会的失业流民,儒家所拥护的制度,所讲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层社会所讲所行的②下层失业流民,多半会成为武士墨家的创始者墨翟便出于武士,“墨”原是做苦工的犯人的意思,墨家本是贱者,也就不辞用这个诨名自称他们的学派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作“巨子”,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并且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但墨家和别的武士不同,他们反对侵略,提倡“非攻”“兼爱”,主张“节用”“非乐”③道家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道家出于隐士,他们看见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对于世事,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后来杨朱将这种态度理论化了,建立“为我”的学说他主张“全生保真,不以物累形”,老子、庄子的学说也从此出发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为,无治而治;庄子更进一步,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老庄两派汉代总称为道家。
④法家出于“法术之士”, 贵族政治崩坏,法术之士便创一种新的政治方法帮助当时的君主整理国政,这就是法治法术之士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古代贵族养着礼、乐专家,也养着巫祝术数专家礼、乐专家后来沦为儒士;巫祝术数专家便沦为方士汉代所称的阴阳家便出自方士,古代术数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 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战国末年有些人更将这种思想推行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使它成为一贯的学说,这就是阴阳家思想统一:秦相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想化零为整,集合众长,统一思想,但他的基调却是道家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效仿吕不韦编撰《淮南子》,也以道家为思想基调,想要统一思想然而最后成功的人却是董仲舒,他向汉武帝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帝王用功名利禄提倡儒学,儒学统于一尊同步训练】一、填空1.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2.第一个开门授徒是孔子(人名),他主张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3.孔子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4.孔子的讲学是多方面的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5.孔子认为当时制度的崩坏,阶级的紊乱,都是名不正的缘故。
救时之道,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定分,社会的秩序,封建的阶级便会恢复的,这种学说是“正名主义”6.孔子以后,儒家还有孟子和荀子,他们也都拥护周代的文化和制度7.孟子说人性是善的,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性是生之本然8.孟子反对功利,荀子却注重它荀子从功利主义出发,给一切文化和制度找到了理论的根据9.儒士多半是上层社会的失业流民,其所拥护的制度,所讲、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层社会所讲、所行的10.墨家的创始者墨翟便出于武士,“墨”原是做苦工的犯人的意思11.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作“巨子”,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并且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但墨家和别的武士不同,他们反对侵略,提倡“非攻”“兼爱”,主张“节用”“非乐”12.道家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他们对于世事,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13.后人杨朱将道家思想理论化了,建立“为我”的学说他主张“全生保真,不以物累形”14.庄学排除是非,是当时“辩者”的影响当时的辩者有惠施和公孙龙两派15.儒、墨、道各家都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这就是托古立言16.法家出于“法术之士”, 贵族政治崩坏,法术之士便创一种新的政治方法帮助当时的君主整理国政,这就是法治。
法术之士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17.诸子都讲政治,但都是非职业的,多偏于理想只有法家的学说,从实际政治出来,切于实用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18.汉代所称的阴阳家便出自方士,古代术数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 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战国末年有些人更将这种思想推行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使它成为一贯的学说,这就是阴阳家19.秦相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想化零为整,集合众长,统一思想,但他的基调却是道家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编撰《淮南子》,也以道家为思想基调,想要统一思想然而最后成功的人却是董仲舒,他向汉武帝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帝王用功名利禄提倡儒学,儒学统于一尊二、阅读表格,回答问题下面是你班三位同学读完《经典常谈》中《诸子第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20.说法错误的同学一是_______ ,我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21.说法错误的同学二是______ ,我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小明孟子注重圣王的道德,荀子却注重圣王的威权文文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三、简答22.道家学派除了墨子以外,还有哪两位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主张思想?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
老子、庄子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为,无治而治;庄子更进一步,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拓展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内容,完成以下题目兼爱(节选)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①,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②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②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③注释】①篡:非法地夺取;②敖:小看,贬低;③是以仁者非之: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1)请完成文言词汇整理表文言词汇整理表文言词汇方法借鉴字词释义今诸侯独知爱其国课内迁移法:故人不独亲其亲①_____人之与人之相贼语境推断法②_____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参考成语法:触景生情③_____以不相爱生也查找字典法:A.用,依据;B.认为,以为;C.拿,凭,按照;D.因为。
④_____(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3)墨子文章的说理颇有气势,选文划线处如何体现这一特点,请你进行阐释4)春秋战国,诸侯混战此背景下,孔子描绘“大同”世界的愿景,墨子则提出“兼爱”的思想请你结合选文及以下参考资料,探究二者思想的相同之处以下为“大同”世界和“兼爱”相关内容,供参考】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墨子认为,“不相爱”是一切祸乱的根源,正是因为父子、兄弟、君臣之间这种自爱而不兼爱的做法,所以会产生“大夫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攻异国以利其国”的局面答案】(1)只 残害 产生 因为(2)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3)示例:运用排比修辞,句式相似,读起来非常有气势;内容上从反面论述了不相爱造成的一系列恶果,说理清晰有力,有气势4)示例:孔子提出的大同世界是要人们不能只亲近自己的家人,还要亲近其他人,让人们都能安居乐业,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想而墨子的兼爱则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平等的博爱思想。
公众号:语文命题研究参考译文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融治、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
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二)阅读以下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公众号:语文命题研究【乙】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②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③,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④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⑥,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⑦!’”(选自《庄子·杂篇·外物》)【注释】①贷粟:借粮食②监河侯:官员③邑金:封地的租税④子何为者耶:你是什么人?⑤波臣:水官此为鲋鱼自称⑥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⑦肆:手工业作坊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2)请循其本( )(3)周顾视车辙中( )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3.下列文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B.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很大方,答应收得付税后,借给他300金C.粮对于庄子、水对于鲋鱼,都是赖以生存的急需品监河侯对于庄子的远赐等于见死不救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庄子高明的说话艺术答案】1.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追溯 回头看 使……活下来,也可译为救活 2.(1)鲦鱼不慌不忙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2)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市场(手工作坊)里去找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