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临界锅炉原理及运行.ppt
140页超临界锅炉原理及运行超临界锅炉原理及运行绪绪 论论第一节 600MW机组锅炉的类型和发展概况第二节 600MW控制循环锅炉第三节 600MW自然循环锅炉第四节 600MW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 第一节第一节 600MW机组锅炉的类型和发展机组锅炉的类型和发展概况概况 600MW级燃煤机组是世界多数工业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火电主力机组, 在一些国家火力发电机组标准系列中是一个重要的级别 这一容量等级的机组也是目前我国火电建设中大力发展的系列之一 从1985年我国引进的第一台600MW火力发电机组在元宝山电厂投运开始,我国进入了发展600MW火电机组的年代 一、600MW机组锅炉的类型和特性 下表列出我国已投运的或在建的几台600MW级锅炉的主要设计特性 序号项目北仑电厂石洞口二厂平圩电厂元宝山电厂伊敏电厂神头二厂蓟县电厂1制造厂或供应商美国燃烧工程公司(CE)美CE瑞士sulzer哈尔滨锅炉厂德国斯坦因缪勒公司苏·波道尔斯克(苏IIk3)捷·斯可达公司苏·波道尔斯克(苏 IIk3)2装机台数×容量2×6002×6002×6001×6002×5002×5002×5003炉型倒U型倒U型Π型塔式Π—78T型塔式Π—76T型4投产日期1989199219921990.19851998/995循环方式强制循环汽包炉超临界压力直流炉控制循环汽包炉亚临界压力本生直流超临界压力直流炉 低倍率强制循环汽包炉超临界压力直流炉6锅炉容量(MCR工况)(t/h)20081900200818321650165016507主蒸汽压力(MPa)18.2125.317.318.625.017.4625.08主蒸汽温(℃)537541540.65455455405459再热蒸汽流量(t/h)168316131696168813801481136010再热蒸汽压力(进/出)(MPa)3.813/3.635/4.473.49/3.314.36/4.15/4.04.211/4.003/3.911再热蒸汽温度(进/出) (℃)322.2/537338/566313.3/540.6331/545295/545333/540295/54512给水温度(℃)279.7286272.225727525527513 排烟温度(℃)13013012514015313913514 锅炉效率 (%)92.892.5392.3991.589.590.591.515 燃料品种晋北烟煤神头府谷晋北烟煤 平圩 烟煤 元宝山褐煤伊敏褐煤平朔洗中煤晋北煤16 无油助燃时最低允许负荷(%)30303030503017 燃烧室出口温度(℃)9641235108610951050111018 燃烧室容积热强度(W/m3)123.4×10398.91×10676.648×10319 燃烧室断面热强度1.28×1061.04×1065.61×1060.97×10620过热蒸汽调温方式一级喷水二级喷水二级喷水三级喷水 喷水三级喷水喷水21再热蒸汽调温方式燃烧器摆动+喷水同左同左一级喷水汽-汽热交换器高负荷时喷水同左同左22燃料低位发热量Qar,net(kJ/kg)2244122901209341130410790181902245823燃料全水分Mar(%)9.6116.459.8225.123812.4624燃料灰分Aar(%)19.777.1925.2830.0915.637.019.7725可燃基挥发分Vdaf(%)22.8223.5623.0923.744739.332.31 可以看出,这些600MW级锅炉基本上是从国外引进或用引进技术进行制造的,它的设备或技术基本引进于美国燃烧工程公司(CE)、拔柏葛公司(B&W)及福斯特·惠勒公司(FW),许多国家的锅炉设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袭了上述三公司的设计特点。
锅炉蒸发系统内工质的流动方式主要有自然循环、控制循环、直流炉及直流复合循环四种直流炉适合于超临界压力及亚临界压力参数,自然循环及控制循环只适宜于亚临界压力参数国内目前600MW级锅炉主要有自然循环、控制循环和直流炉三种型式 1.锅炉蒸发系统内工质的流动方式锅炉汽水循环基本方式:流向过热器324561A 自然循环B 控制循环342437C 直流D 复合循环3845611—循环泵; 2—锅筒; 3—省煤器; 4—炉膛水冷壁 5—节流阀; 6— 分配集箱; 7—给水泵; 8—混合器再循环量给水量水冷壁流量10050050100流量100%7A 全负荷复合循环锅炉负荷/ 100%123456图5—2 亚临界压力复合循环1234576再循环量给水量10050050100水冷壁流量B 部分负荷复合循环锅炉负荷/ %1—水冷壁; 2---汽水分离器; 3---省煤器;4---混合器; 5---循环泵; 6---控制阀; 7---节流阀 电站锅炉中采用自然循环锅炉是相当普遍的拔柏葛公司根据其在亚临界压力 直流炉上为防止膜态沸腾而采用内螺纹管的经验,在自然循环汽包炉上亦加用内螺纹管,以保证循环可靠,使其成为保证炉膛水冷壁达到充分冷却的最简单、有效及可靠的方法。
1)自然循环汽包炉 自然循环汽包炉的主要特点是流动方式简单、运行可靠 由于自然循环锅炉具有能适应炉膛内吸收热量变化而进行自调节的优点,因此吸收热量最多的管子通过的水量也最多,可防止传热不均匀现象的产生 自然循环不需用循环泵,故投资及运行费用均可减少 在炉膛高热负荷区域为使管子得到充分冷却并维持核态沸腾,需要一定的质量流速,而这种流速随着汽包运行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控制循环锅炉是美国燃烧工程公司(CE)的专利,我国哈尔滨锅炉厂和上海锅炉厂也引进此种锅炉的制造技术, 第一、二台600MW级的控制循环锅炉已在安徽平圩电厂投运 控制循环锅炉的主要特点是在锅炉循环回路的下降管和上升管之间加装循环泵以提高循环回路的流动压头,因此汽包及上升管、下降管可采用较小的直径但是加装辅助循环泵,运行时需消耗一定的功率,一般情况下循环泵消耗功率相当于锅炉功率的0.3%-0.4% (2)控制循环锅炉 直流锅炉也是大容量锅炉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采用超临界参数的锅炉,直流锅炉是唯一能采用的锅炉型式 本生型直流锅炉发源于德国,早期本生型锅炉的炉膛蒸发受热面管子是多次上升垂直管屏,用中间混合联箱与不受热的下降管互相串联。
通用压力型锅炉(UP炉)是拔柏葛公司在本生炉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炉型对于UP炉来说一般用于大型超临界压力直流炉,以确保水冷壁管内的质量流速 (3) 直流锅炉 螺旋管圈水冷壁 管圈自炉膛底部沿炉膛四周盘旋上升至炉膛折焰角处,炉膛上部管屏改变为垂直上升管屏,以利于管子穿墙及悬吊结构的布置螺旋管圈除进出口联箱外,中间不设置混合联箱,这种管圈的优点是热偏差小,且因无中间混合联箱,不会产生汽水混合物的不均匀分配的问题,因此可做成全焊接的膜式水冷壁管圈 复合循环锅炉与一般直流炉相比其优点主要是水冷壁质量流速可按再循环停止时的负荷选取,因此可选用较低的质量流速,以减少流动阻力启动流量低时,启动系统的容量可按循环泵的工作起始点考虑,相应地可减少投资和启动热损失,锅炉的最低负荷极限可降到10%左右 由于工质流量变化小,温度变化小,相应地减小了温度应力,有利于在低负荷下运行由于水冷壁的质量流速可由循环泵容量来保证,可避免采用过小直径水冷壁管,可在锅炉出力很低时启动汽轮发电机,因此可不要保护再热器的旁路系统,简化了启动系统2.燃烧方式 CE公司的传统设计方法,即为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的切圆燃烧方式,再热汽温调节采用摆动燃烧器,配置HP、RP碗式中速磨煤机的直吹式制粉系统。
柏葛公司和福斯特·惠勒公司的传统设计方法,即采用旋流燃烧器前墙或前后墙对冲布置方式,制粉系统采用MPS磨煤机或双进双出筒式钢球磨煤机的直吹式系统,再热汽温调节一般采用烟气挡板(1)四角切圆布置的直流燃烧器1)采用高调节比的煤粉喷嘴高调节比喷嘴 高调节比喷嘴的外观 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水平烟道左右两侧存在一定的速度偏差及温度偏差,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加,水平烟道中的速度偏差及烟温偏差有增大的趋势 通过适当控制一、二次风动压比和使部分射流风反切,将一次风或部分二次风、燃尽风射流与主体旋转气流反切,可以削弱炉膛出口气流残余旋转,降低水平烟道左右侧烟气流速偏差另外,在两级过热器、再热器之间安装混合联箱或左右交叉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再热器(因为再热蒸汽压力低、比热小,汽温偏差更大)更有必要 (2)墙式布置旋流燃烧器1)采用分级燃烧的方式、降低NOx的生成率将一部分小于化学当量的空气引入燃烧器,而将其余空气由二次风口引入或从中间引入燃烧器,这样可降低燃烧区域的过量氧量,以减少NOx的生成量 目前国内引进的600MW机组的旋流燃烧器为双调节切向叶片式旋流燃烧器,也称为低NOx的燃烧器,其设计的思想是使燃烧过程按二段燃烧方式进行,达到稳燃和遏制NOx生成量的目的。
双调节燃烧器就是指内、外二次风的可调调节内外二次风的挡板和导向叶片,也就改变了内、外二次风的流量比、旋转强度,改变内外二次风间、二次风与煤粉气流间、以及与已着火煤粉气流问的混合,从而调节着火与火焰形状 NOx及SOx的生成同样因内部燃烧区内的氧气浓度低而受到遏制,也同样因外部燃料过稀区域中温度相对较低而受到遏制因此它与直流燃烧器一样,是通过使生成NOx的两个主要因素——氧浓度及温度不同时具备而达到遏制的目的3.炉膛结构设计 炉膛设计有三个因素首先炉膛容积应足够大,使燃料完全燃烧,并具有足够的受热面使烟气进人对流烟道前得到充分冷却其次需将NOx的生成量限制到可被接受的程度最后应使烟气流量保持均匀,使炉膛出口温度维持稳定,以防锅炉对流受热面产生结渣、堵灰及金属超温等问题 造成炉膛结渣有四个因素:每只燃烧器的热输入量、燃烧器与侧墙及灰斗的距离、炉膛单位截面上的热输入量及燃烧器区域的热负荷 采取下列措施: 1)加大炉膛下部尺寸,以降低燃烧器区域的最大热流量; 2) 维持足够的炉膛受热面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降低; 3) 加大各旋流燃烧器间的间距,加大燃烧器与炉墙及灰斗的间距,以降低炉墙的热流量,减少NOx的生成; 4)采用“灰斗下通空气” 及“空气屏幕”的方法,使在灰斗倾斜槽及封闭炉墙等处易结渣的地方形成一层由燃烧空气形成的防护层,从而产生氧化气氛,防止结渣及堵灰;5) 采用蒸汽吹灰,在蒸汽吹灰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地方用水力吹灰防止积灰,保持受热面清洁;6) 加大管子的横向间距,炉膛出口处的立式管屏最易积灰,其管屏横向节距最小应为91cm。
锅炉后部烟道采用光管,管子横向节距不得小于18cm,管子之间距离为10~13cm.二、本体布置型式及特点大型锅炉常见的本体布置型式有以下几种:1.Π形布置Π形布置的主要优点是:(1)锅炉的排烟口在下部,因此,转动机械和笨重设备,如送风机,引风机及除尘器都可布置在地面上,可以减轻厂房和锅炉构架的负载2)锅炉及厂房的高度较低3)在水平烟道中可以采用支吊方式比较简单的悬吊式受热面4)在尾部垂直下降烟道中,受热面易布置成逆流传热方式,强化对流传热图1-7 锅炉布置型式(a) Π形布置;(b)无水平烟道Π形;(c)双折焰角Π形;(d)箱形布置(e)塔形布置;(f)半塔形布置(5)下降烟道中,气流向下流动,吹灰容易并有自吹灰作用6)尾部受热面检修方便7)锅炉本身以及锅炉和汽轮机之间的连接管道都不太长但这种型式也有缺点,主要有:(1)占地面积大2)由于有水平烟道,使锅炉构架复杂,而且不能充分利用其所有空间来布置受热面3)由于有水平烟道,烟气在炉内流动要经两次转弯,造成烟气在炉内的速度场、温度场和飞灰浓度场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并导致对流受热面局部飞灰磨损严重4)由于锅炉高度低,又要求下降烟道与锅炉高度基本相近,因而在大容量锅炉中,在尾部烟道中要布置足够的尾部受热面便有困难,特别是在燃用低发热值的劣质煤时更显得突出。
2.Γ形布置 Γ形布置实质上是Π形布置的一种改进,只是取消了Π形布置中的水平烟道,其他则大致相同布置紧凑,可以节省钢材,而且占地面积小;但尾部受热内的检修不方便大容量锅炉如果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时,因为不便支吊,而且尾部烟道高度不够,就不宜采用这种布置但如果采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时,则采用这种布置型式比较适宜 如果要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为解决尾部受热内布置不下的困难,也可将尾部烟道对称地分成左右两个,形成T形布置 3.塔形布置 塔形布置方案,下部为炉膛,对流烟道就布置在炉膛上方,锅炉本体形成一个塔形,它的优点如下:(1)占地面积小2)取消了不宜布置受热面的转弯室,烟气流动方向一直向上不变,可以大大减轻对流受热面的局部磨损,因此,对燃用多灰分燃料特别有利3)锅炉本身有自身通风作用,烟气流动阻力也较小4)对流受热面可以全部水平布置,易于疏水但这种方案也有如下缺点:l)锅炉本体高度很高,过热器、省煤器、再热器等对流受热面都布置在很高位置,连接的汽水管道较长2)空气预热器、送风机、引风机及除尘器等笨重设备都布置在锅炉顶部,加重了锅炉构架和厂房的负载,因而使造价增大。
3)安装及检修均较复杂 在燃用灰分很多的固体燃料时,采用这种布置 为了减轻转动机械及笨重设备施加给锅炉构架的负载,便把空气预热器、送风机、引风机、除尘器及烟囱等都布置在地面,形成半塔形布置. 蒸汽参数和锅炉容量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 随着机组容量随着机组容量,,锅炉各受热面比例的变化锅炉各受热面比例的变化预热份额预热份额蒸发份额蒸发份额过热及再热份额过热及再热份额,,50%以上:以上:必须采用更多辐射式、半辐射式过热器、再热器必须采用更多辐射式、半辐射式过热器、再热器 1 低参数,小容量锅炉(工业锅炉)的受热面主要是蒸发受 热面,除了炉膛水冷壁外,对流烟道还要放置锅炉管束, 而且没有空气预热器 2 中参数锅炉,蒸发吸热比例减少,所以取消锅炉管束,加 装空气预热器 3 高参数锅炉,蒸发吸热比例更小,所以要在炉膛中加装过 热面,如顶棚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 4 超高参数锅炉,则要加装前屏过热器,在水平烟道后部和 尾部烟道上部装再热器 5 亚临界参数锅炉,要再加装墙式再热器 6 超临界参数锅炉只能是直流锅炉。
燃料特性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 l煤的挥发份l煤中的灰份l灰渣的熔融性l水份l煤的含硫量选用时应重视煤质特性,特别是煤的灰分燃用高灰分煤,从减轻受热面磨损方面考虑,采用塔式布置较为合适采用切园燃烧方式锅炉,从减小炉膛出口烟温偏差角度考虑,应选用塔式布置型式采用对冲燃烧方式锅炉,可选用n型布置型式地震风险也是选择锅炉布置型式考虑的因素,地震风险大的地区,应避免采用塔式布置二、国外大型机组锅炉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发展方向 (一) 锅炉的安全和经济指标l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指标 1. 锅炉效率是指锅炉有效利用热Q1与单位时间所消耗燃料的输入热量Qr的百分比 2. 锅炉净效率 锅炉净效率是指扣除了锅炉机组运行时的自用能耗以后的锅炉效率其公式如下:l锅炉运行的安全性指标–锅炉连续运行小时数 锅炉连续运行小时数是指锅炉两次被迫停炉进行检修之间的运行小时数–锅炉的可用率 锅炉的可用率是指在统计期间内,锅炉总运行小时数及总备用小时数之和,与该统计期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即–锅炉事故率 锅炉事故率是指在统计期间内,锅炉总事故停炉小时数,与总运行小时数和总事故停炉小时数之和的百分比,即 (二) 电站锅炉技术发展动向 1.超临界压力机组的设计 1980年由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召开的有关各种蒸汽参数机组经济性的讨论会上,BBC(ABB)公司提出采用3lMPa、566/566℃这一档参数的机组为最经济;CE公司提出31MPa、583/552/566℃这一档参数机组的发电成本为最低廉,并且将进一步发展参数为31MPa、566/579/593t的机组,以期望提高2%的热效率。
日本电源开发公司超临界压力机组参数的发展目标是:1)31MPa、 566/ 566/ 566℃; 2)3lMPa、 641/ 593/593℃;3)34.5MPa、649/593/593℃最终目标是期望比现有的超临界压力机组(24.11MPa、538/538℃)的热效率提高6%~7%德国,对燃煤机组采用29.89MPa、600℃(一级参数),二级再热;34.89MPa、630℃(一级参数),二级再热;34.89MPa、650℃(一级参数),二级再热的1000MW机组制造可行性进行讨论,结论是从锅炉方面来看,采用29.89MPa、600℃的750~1000MW机组,在现有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受到中间负荷、凋峰运行条件的限制,给发展这档机组带来了不利为此,德国的煤价即便高于美国,在 1981年投运的 Berg Kamen电站B的780MW机组仍采用24.4MPa、540/540℃的参数等级 2.发展变压运行机组,提高负荷适应性 美国、日本传统的超临界压力直流炉都是垂直管圈,基本上不适宜变压运行对此各公司都在其传统的产品上做了不少改进工作1)日本三菱公司在美国燃烧工程公司及苏尔寿公司的参与之下,致力于超临界压力垂直管圈变压运行机组的开发工作,锅炉机组设计上采取下列措施:1)采用内螺纹管以防止工质偏离核态沸腾点;2)加装水冷壁节流圈以防上炉膛四角和中心部位管子的吸热偏差;3)在烟道内布置蒸发器以保证水冷壁出口工质即使在25%负荷下也能在湿蒸汽范围内。
(2)美国燃烧工程公司和三菱公司在其辅助循环锅炉的基础上新设计了“CC+”型的低倍率循环锅炉主要措施是采用内螺纹管,使循环倍率降低到2.67由于循环倍率的降低,使辅助循环泵的功率消耗下降,这部分的得益完全可以补偿因采用内螺纹管而引起的成本增加CC+”型低倍率循环锅炉可以适应变压运行的需要3)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以及日本石川岛播磨公司在其传统的多次上升——下降直流锅炉上,加装内置式分离器及变更旁路系统,可使过热器之后作变压运行4)新设计的自然循环锅炉上采用内螺纹管以防止运行中工质偏离核态沸腾点以及增加机组的可靠性,进一步在一级过热器之前装设一旁路系统,以便在启动及低负荷运行时将过多的蒸汽引入到凝汽器去,使过热蒸汽温度与汽机金属温度有良好的匹配,并用饱和蒸汽调节汽温,保证锅炉可以快速启停和变负荷运行3.炉内燃烧方面 由于动力用煤品位的不断下降,锅炉不但要能燃用各种劣质煤,而且要考虑防止因燃用劣质煤带来的不利影响(结渣、积灰、磨损、环境污染等) 另一方面,为满足日益严重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各锅炉制造公司都从燃烧系统的设计上考虑了抑制和减少NOx生成的措施,基本方法是:1)采用多个小容量燃烧器以扩大燃烧区范围,降低炉内温度水平;2)采用低NOx燃烧器;3)采用两级燃烧;4)采用烟气再循环。
大容量机组锅炉的最大经济性在于保持尽可能高的可用率为此,各公司在设计中都在炉膛燃烧热强度和受压部件强度选择方面采取比较保守的方案在水冷壁设计中,为了防止偏离核态沸腾点,提高机组的安全可靠性,即使原来不采用内螺纹管的一些公司,目前也都倾向于采用内螺纹管,以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第二节第二节 600MW控制循环锅炉控制循环锅炉一、北仑电厂一、北仑电厂600MW控制循环锅炉的控制循环锅炉的 总体介绍及设计特点总体介绍及设计特点 北仑电厂第一台600MW机组的锅炉由美国燃烧工程公司(CE)设计制造,其型式为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单汽包锅炉,采用平衡通风、直流式四角切向燃烧系统,设计燃料为山西晋北烟煤 表1-1-2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项 目 单位 42.1%MCR 50%MCR 100%MCR 蒸发量 t/h 846.7 1004 2008 给水温度 ℃ 229.4 237.8 279.7 主蒸汽温度 ℃ 540 540 540 主蒸汽压力 MPa 11.24 16.77 18.2 过热器压降 kPa 34 38 121 再热蒸汽流量 t/h 747.5 878.6 1683.3 再热器进口汽温 ℃ 299.4 285 324.4 再热器进口汽压 MPa 1.65 1.97 3.82 再热器出口汽温 ℃ 540 540 540 再热器出口汽压 MPa 1.57 1.87 3.64 (一)锅炉主要设计参数(一)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1-2。
项 目 单位 42.1%MCR 50%MCR 100%MCR 再热器压降 kPa 8.0 10 18 炉膛压力 kPa 0.124 0,124 0.124 炉膛至省煤器出口烟气压降 kPa 0.27 0.44 1.16 省煤器出口至 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压降 kPa 0.39 0.67 1.66 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温 ℃ 277.2 297.8 353.9 排烟温度(未校/已校正) ℃ 103.9/110.6 103.3/108.9 130/135 空气预热器进口风温(平均值) ℃ 27.8 27.8 27.2 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温 ℃ 258 272 312 空气预热器出口二次风温 ℃ 260 277 322 省煤器压降 kPa 34.7 41.7 138.9 空气预热器进口二次风压 kPa 1.2 1.22 2.25 省煤器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1.22 1.33 1.20 环境温度 ℃ 25 25 25 燃煤量(按高位热值计算) t/h 118.2 137.2 248.6 锅炉效率(按低位热值计算) % 93.69 93.52 92.8 ( (二二) )锅炉的整体布置锅炉的整体布置 锅炉的布置呈倒“U”形,在标高为36.7m层以上为全露天,有6只原煤仓,标高17m层平台上布置6台美国STOCK公司生产的电子称量式给煤机,2台送风机和2台一次风机沿炉膛中心线对称布置,有2台导叶调节的离心式引风机。
锅水循环是利用安装在下降母管管路中的3台锅水循环泵来进行的 为确保各水循环回路出口含汽率均一 ,在水冷壁的下集箱(水包)内的每根水冷壁管的入口处设置了孔径为6.35~31.75mm的节流孔板 (三)锅炉汽水系统(三)锅炉汽水系统 锅水进水冷壁下联箱后,首先经过孔径为4.76mm的多孔板滤网进行过滤,然后经节流孔板进入水冷壁管在锅炉启动期间,部分锅水也可从水冷壁下联箱进入省煤器再循环管36,以确保省煤器内水流量,以保证其安全 1.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系统布置如图 2.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系统流程 (四)锅炉主要设计特点 (四)锅炉主要设计特点1.锅炉结构上的特点 (1) 炉膛与燃烧器(2) 水冷壁循环系统(3) 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4) 制粉系统 (5) 空气预热器(1)炉膛与燃烧器(1)炉膛与燃烧器 锅炉炉膛尺寸为宽19.558m、深16.432m,炉膛容积15484m³,除了炉膛上部被壁式再热器覆盖部分采用光管水冷壁外,炉膛四周均为Φ51mm内螺纹管组成的膜式水冷壁炉膛设 计压力7813Pa最上层燃烧器标高32.61,至屏底距离为16.7m,锅炉顶棚管标高为 66.16m,运转层标高为13.7m。
该锅炉燃烧器采用CE公司的传统技术,即四角切向摆动燃烧器,其特点是通过气流的旋转和卷吸作用,使煤粉气流产生强烈混合和扩散,保证燃烧良好另外,由于相邻燃烧器火焰相互支持,使煤粉着火和稳定有充分保证燃烧器采用典型的烟煤布置方式,每角有6只煤粉喷口、6只二次风喷口,其中三只布置油枪,最上面2只为燃尽风喷口燃烧器总高为11.665m6只煤粉喷口分别对应6台HP磨煤机、煤粉燃烧器中间布置钝体波形导流板,其作用为稳定着火及提高对煤种的适应性 (2) 水冷壁循环系统水冷壁循环系统 该炉水冷壁基本上采用内螺纹管组成,由锅水循环泵提供辅助循环动力,故水循环有较好的安全性锅炉汽包布置在标高67.055m处,汽包内径为1778mm,上部壁厚198.4mm, 下部壁厚166.7mm,汽包内部装有108个轴向旋流式分离器,汽包内壁装有隔套汽水混合物从汽包上部进入,沿内筒壁进入分离器人口,以保证汽包壁受热均匀汽包下部有6根大直径下降管,引至锅水循环泵进口联箱,由此引出三根管进入三台锅水循环泵 (3) 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 过热器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其流程是:顶棚一包覆一低温过热器一分隔屏一末级过热器。
炉膛上部布置分隔屏过热器,分前后两排,沿炉膛宽度布置分隔屏后为高温过热器,呈屏式布置高温过热器后为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折焰角上方高温再热器后为中温再热器,布置在折焰角后方的水平烟道内,水平式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布置在省煤器的上部,分上下两层布置 尾部烟道包墙和顶棚过热器由尾部烟道侧墙、前墙、后墙及顶棚管组成 再热器系统由壁式辐射再热器和中温再热器及高温再热器三部分组成中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折焰角上部及水平烟道内,属于对流式受热面这两级再热器为串联布置,与烟气成逆流,吸热量较大为减少热偏差,采用中温再热器与高温再热器内外管圈交叉,炉外连接变管径,使其流量均匀、壁温平稳过热蒸汽采用一级喷水调节汽温,减温器布置在低温过热器与分隔屏之间再热器采用部分放在炉膛内吸收辐射热,对改善汽温特性有较好的效果,使得在不同负荷下,均能保持较为稳定的汽温特性 (4) 制粉系统制粉系统 该炉采用典型的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共配置6台HP—983型碗式中速磨,在燃烧设计煤种正常运行时5台磨即可带MCR负荷,一台备用每台磨配一台全钢结构原煤斗,每只煤斗储煤量为532t,可以满足锅炉MCR负荷连续运行10h的要求。
采用6台微机控制的重力式电子称量给煤机、每台出力14~70t 磨煤机出力为60t/h ,采用弹簧加载,以便在研磨表面和煤层之间产生需要的研磨出力石子煤通过磨煤机下部排出口排人石子煤斗,上部装有离心分离器,调节导向叶片角度可以改变煤粉细度 (5) 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 该炉的空气预热器为三分仓容克式预热器,布置在省煤器出口烟道内为防止空气和烟气之间泄漏,设计了径向密封、周向密封及转子密封系统针对预热器不同部位的漏风间隙,采用了相应的密封片和密封板调节堵漏由于机组在不同负荷下空气预热器转子变形不同,因此设计了采用微机控制可以自动调节的可弯曲扇形板,能保证机组在不同工况下,该扇形板可在规定间隙内跟踪转子变形进行调节,从而使空气预热器的间隙在各种不同温度工况下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预热器的漏风最小 该预热器还设计了红外线温度探测仪,当预热器转子受热面温度达到482~C时或者发生积聚油垢燃烧时,该红外线温度探测仪能自动报警 2.锅炉设计的特点 (1)设计煤种设计煤种北仑电厂1号机组锅炉设计燃用晋北烟煤,根据煤的结渣特性指标判别,晋北烟煤的结渣性属中等偏强依据来源DT(℃)ST(℃)硅比G碱酸比B/A铁钙比Fe203/CaO硅铝比Si02/A1203最高结渣等级数值1110119063.750.4695.973.20CE公司易结渣中、低易结渣易结渣Babcock严重严重德国严重易结渣严重日本严重中等中等偏重中国中等偏重严重严重严重严重严重 在炉膛设计上,炉膛呈矮胖形,对某一些主要尺寸的确定过于大胆。
例如采用了较大的宽深比(宽深比=1.19),这个宽深比已是四角燃烧锅炉设计中通常推荐值的上限,很少采用,特别是燃用结渣性较强的煤种除双炉膛锅炉以外,单炉膛锅炉的炉膛宽深比通常小于1.1炉膛高度过低,与同类型的平圩电厂1号、2号炉比较,炉膛高度要低5m,最上层一次风喷口中心线至分隔屏底的距离为16.70m,比平圩电厂低1.935m 燃烧器轴线与炉墙之间的夹角, 两侧墙为45°,前后墙为35°由于锅炉宽深比过大,采用了燃烧器轴线与炉墙之间较小的夹角,特别是与前后墙的夹角,炉内燃烧器轴线相切构成的空气动力场几何切圆直径也只有1.6m,因此该炉膛的特点是高度不足,宽度有余,炉膛容积偏小、炉膛容积热强度偏大,对燃用结渣性较强的煤种来说,这种炉型的设计是有风险的 电 厂 北仑电厂 石洞口二厂 沙角C厂 平圩电厂 炉膛宽度(m) 19.56 18.82 19.81 18.52 炉膛深度(m) 16.432 16.38 16.15 16.432 炉膛高度(m) 57.5 62.2 59.4 62.5表1-1-4 炉膛设计特性数据及与同类型锅炉比较表1-1-4 炉膛设计特性数据及与同类型锅炉比较 炉膛断面积(ma) 319.08 312.0 318.0 305.0 屏下容积(m3) 10790 12220 12150 炉膛容积(m3) 15020 16180 16300 16583 屏下容积热强度(kW/m³) 157.5 122.5 140 炉膛容积热强度(kW/m³) 113 92.5 104 99.09 炉膛断面热强度(MW/m²) 5.32 4.8 5.45 5.38 项 目 单位 北仑电厂晋北烟煤 平圩电厂淮南煤石洞口电厂石圪台煤 美国东部烟煤元素分析 碳 % 58.6 53.86 61.74 氢 % 3.36 3.28 3.35 硫 % 0.63 0.6 0.63 氧 % 7.28 6.34 9.95 氮 % 0.79 0.82 0.69 灰 % 19.77 25.28 7.19 水 % 9.61 9.82 16.45 低位发热量MJ/kg 22.44 22.87 高位发热量MJ/kg 7350 可磨系数 (HGl) 54.81 59 63 55表表1-1-5 北仑电厂北仑电厂1号锅炉煤质特性与同类型锅炉煤质特性的比较号锅炉煤质特性与同类型锅炉煤质特性的比较工业分析 挥发分 % 22.82 23.09 23.56 31.6 固定碳 % 47.8 51.81 52.8 53.1 灰 分 % 19.77 25.28 7.19 10.3 水 分 % 9.61 9.82 16.45 5.0灰成分和灰熔点分析 Fe203 % 23.46 4.9 9.98 16.8 CoO % 3.93 1.9 11.79 5.8 MgO % 1.27 0.7 2.21 2.0 Na20,K20 % 2.33 1.2 · 2.10 3.2 Si02 % 50。
41 57.1 44.99 40.0 A1203 % 15.73 31.4 18.07 24.0 Ti02 %1.0/1.55(校核煤) 1.2 0.83 1.3 P205 % 1.67 0.05 0.1 S03 % 2.05 1.7 0.8 5.3 DT ℃ 1110 >1482 1120 1190 ST ℃ 1190 >1482 1150 1225 FT ℃ 1270 >1482 1180 1340 从表可以看出,平圩电厂燃用的淮南煤属不结渣煤,哈尔滨锅炉厂在炉膛设计上选取了较低的炉膛热强度,炉膛高度较高;石洞口二厂燃用石圪山煤属结渣倾向严重的煤种, CE公司在炉膛和燃烧器的设计上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选用了较低的炉膛热强度、较高的炉膛高度、燃烧器分成三段布置,一、二次风在炉内形成大小切圆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对结渣的控制 (2)燃烧器。
宽范围型燃烧器(WRTYPE),这种燃烧器对煤种的适应性较强,有较好的低负荷稳燃能力燃烧器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一次风和二次风相间布置一次风喷口装有三角形曲边钝体,煤粉在进燃烧器前的一次风管的弯头处利用惯性力分成浓淡两股,又用隔板导引到燃烧器喷口,这种设计一方面使气流一出喷口就形成一高温回流区,另方面又有高的煤粉浓度和较强烈的扰动,从而具有良好的稳燃能力一次风喷口外圈是燃料风(周界风)通道,燃料风与一次风呈45º每组燃烧器共有15只喷口, 除6只一次风喷嘴外,最上两层为燃尽风,其目的是实现两级燃烧,降低氮氧化物(NOx)生成和排放 (3)过热器由顶棚和包覆过热器、 水平及立式低温过热器、 分隔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屏式)等四部分组成 采用了一级喷水减温及摆动燃烧器相结合的调温方式 减温器后的分隔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全部布置在炉膛上部, 直接吸收炉内火焰的辐射热量, 因此过热器特性较好末级过热器的高温段管材大部分采用了耐高温的TP304H和TP347H奥氏体不锈钢.过热器的受热面积总计为14831m²,与同类型的平圩电厂锅炉相比,这部分受热面减少了719m² (4)再热器由壁式再热器、中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等三部分组成。
壁式再热器布置在前墙,约占前墙水冷壁面积的30%中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之间不设联箱、也不交叉,而采用中温再热器与高温再热器内外管圈交叉、炉外连接变管径,使其各管流量分配合理另外在管屏数量上和管屏长度上有差别,中温再热器为76屏、到高温再热器合并为38屏高温再热器布置在炉膛出口、吸收部分炉内火焰的辐射放热与一般锅炉相比较,再热器的特点是设计了辐射式再热器, 对流再热器呈逆流布置,末级再热器也吸收部分炉内辐射热这一特点使再热器的受热面积大为减少末级再热器的高温部分采用了TP304不锈钢(5)锅炉的汽水系统采用强制循环方式配有3台英国泰勒公司生产的无填料鼠笼湿式感应电动机单级离心泵作为循环动力 循环倍率为2.0左右,与同容量的自然循环锅炉相比,其循环倍率约低1.0 汽包采用了上厚下薄的不等壁厚简体,内设汽水混合物导流夹层,这与一般汽包相比,这种汽包结构在锅炉启动和变负荷运行中,汽包上下壁温均匀,这极大地改善了汽包壁的温度分布特性,为快速启动创造了条件与自然循环锅炉相比,这种型式锅炉具有汽包容积较小,水冷壁管径小,循环系统重量轻、循环倍率低,水动力安全可靠,启动和停炉速度快、调峰运行的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6)对承压部件采取了更完善的保护除汽包、主蒸汽管和再热蒸汽热段管道上装有弹簧式安全阀以外,在主蒸汽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泄压阀,该阀可自动或手动开启另外在炉膛出口二侧墙上各装有1支烟温测量探针,在锅炉启动时,由这 2根镍铬 —镍硅热电偶制成的烟温探针来测量烟气温度,以控制启动速度,使炉膛出口烟温限制在538C以下, 以确保再热器的安全当再热器建立连续流量时 ,则炉膛出口烟温探针可以退出在炉膛上部的末级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管屏上装有壁温测点,锅炉运行时可以随时在CRT上调出金属壁温画面、监视壁温数值和分布趋势(7)采用了较先进的辅助设备除空气预热器之外,磨煤机、给煤机、一次风机和送风机等不但容量大而且都具有较优良的性能如HP磨煤机,它是在RP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在磨辊寿命、制粉电耗、出力和煤粉细度调节诸方面性能均优于RP磨,还有检修方便等优点给煤机安装十分方便,原煤的电子称量正确可靠一次风机和送风机均为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和其它型式的风机相比,具有效率高、体积小优点,特别在变工况的运行中尤为突出 (8)风烟系统在布置、 测量等方面有其优点如二次风采用大风箱供风,在进大风箱前设计有联络风道,这使得四角燃烧器二次风喷口速度比较均匀。
在每根一次风管上装有节流孔板,保证了每根一次风管内的风速的均匀性,也为煤粉量的均匀性创造了条件风量的测量装置设计成特性不易改变、不易磨损和堵塞,具有性能稳定、寿命长的特点(9)炉顶小室将汽包、过热器、 再热器和省煤器的大部分炉顶联箱和导汽管道笼罩在内,除末级过热器和再热器集箱需保温外,其它均不再需要保温,且能使这些联箱和管道处于内部介质和外壁环境在较小的温差下工作,这使得锅炉启停或变负荷运行中对这些承压部件的不利影响最小,而且炉顶的保温性能良好(10)锅炉的全部炉墙、烟风道和蒸汽管道及燃油管道等采用了硅酸铝纤维保温外侧护板全部为铝质材料因此其保温性能优良,外观轻盈简 洁,检修维护方便第三节 600MW自然循环锅炉一、北仑电厂600MW自然循环锅炉的总体介绍 北仑电厂2号炉为加拿大Babcock&Wilcox公司设计制造的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汽包、尾部平行分流、倒U形半露天布置锅炉,采用平衡通风,前后墙对冲燃烧技术 锅炉型号为RBC型(radiant boiler caroline) (一)锅炉主要设计参数锅炉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1—6表1-1-6 锅炉设计参数 项 目 单位 负荷 100%MCR70%MCR30%MCR 锅炉蒸发量 t/h20271177591 锅炉设汁压力 MPa20.61 过热蒸汽压力MPa18.1912.488.75 过热蒸汽温度 ℃540540540 项 目 单位再热蒸汽压力(入口/出口) MPa4.18/4.052.55/2.451:.39/1.35再热蒸汽温度(人口/出口)℃328/538 323/538330/538再热蒸汽流量 t/h1704 1047 537.48省煤器进口水温 ℃276 246 212省煤器进口压力 MPa 19.792 13.03 8.906炉膛出口温度 ℃ 1054 918 753排烟温度℃131 113101空预器出口风温(二次/一次)℃298/323281/293258/267空预器人口烟温℃ 359324292 项 目 单位空预器人口风压(二次/一次)kPa2.794/9.144引风机人口烟压kPa一2.794省煤器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2029.875.6总效率 %93.3393.5193.22循环倍率2.98总风量 t/h233614541065燃料消耗量t/h25115886汽包至屏过进口压降 Mpa0.4480.1490.046屏过至二级过进口压降 Mpa0.3190.1110.031二级过进口至二级过出口压降Mpa0.5430.1880.053过热器总压降Mpa1.310.4480.13省煤器压降Mpa0.2920.0980.026冷再管道压降Mpa0.0610.0380.019再热器压降Mpa0.1240.0990.04热再管道压降Mpa0.0950.0590.026 (二)锅炉的整体布置 锅炉采用单炉膛、倒U形布置,炉膛尺寸为19.5mX17.4mX 55.65m,炉膛容积14176m³。
采用Ф63.3X 6.1的肋片管组成膜式水冷壁炉膛设计压力为±87.1X10²Pa,炉膛前后墙各布置3层双调节燃烧器组共6排,36只燃烧器,燃烧方式为对冲燃烧 炉膛上方布置有屏式过热器,沿烟气流程布置了二级过热器、悬吊式再热器(布置在平烟道上)尾部烟道由前墙、隔墙、后墙包覆过热器分隔为再热器烟道和过热器烟道,二个烟道出口均布置有省煤器及烟气挡板再热汽温是通过烟气挡板调节控制的 在炉前在炉前6767..9292mm标高处布置了汽包标高处布置了汽包 锅炉装有锅炉装有3030支短伸缩式吹灰器,用于炉膛吹灰支短伸缩式吹灰器,用于炉膛吹灰4444支长伸缩式吹灰器,用于悬吊对流支长伸缩式吹灰器,用于悬吊对流’ ’过热器和悬吊式过热器和悬吊式再热器吹灰再热器吹灰1616支长伸缩式吹灰器用于水平对流再热器支长伸缩式吹灰器用于水平对流再热器( (分隔烟道的低温再热器分隔烟道的低温再热器) )、一级过热器及省煤器的吹灰一级过热器及省煤器的吹灰2 2支伸缩式吹灰器用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吹灰支伸缩式吹灰器用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吹灰。
炉膛出口装有二支可伸缩式烟温探针,以监视启动炉膛出口装有二支可伸缩式烟温探针,以监视启动初期的炉膛出口烟温锅炉装有炉膛安全监察系统初期的炉膛出口烟温锅炉装有炉膛安全监察系统( (FSSS)FSSS)和协调控制系统和协调控制系统( (CCS)CCS),,以对锅炉整个生产过程以对锅炉整个生产过程实行保护和自动控制实行保护和自动控制 锅炉配有二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两台可调动叶轴流式送风机和一次风机,两台 离心式引风机,两台离心式密封风机,三台离心式扫描冷却风机 制粉系统为直吹式正压系统,六台给煤机和六台磨煤机各自组成独立的系统,一台磨煤机供粉至一排六只燃烧器电气除尘器为四通道五电场静电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7%,烟囱标高为240m除灰除渣系统采用干湿灰分除系统,干灰粗细分排分贮,在干灰无利用时,也可随湿灰系统一同经灰渣泵排人灰场 图1-1-5 北仑电厂2027t/h锅炉总体布置示意图 (三)汽水系统 本锅炉系自然循环锅炉,循环倍率2.98,最大连续蒸发量(MCR)为2027t/h。
锅炉的给水流程及水循环流程为: 给水→省煤器进口电动隔离阀及逆止阀→省煤器进口联箱→省煤器受热面→省煤器出口联箱→两根导管→汽包两端→沿汽包长度的两根多孔管进入汽包内部 汽包→四根下降管→下联箱(共22只,其中前后墙各6只、左右侧墙各5只) →水冷壁→上联箱→导汽管→汽包 过热器的蒸汽流程如图过热器的蒸汽流程如图1—1—61—1—6所示所示过热器主要由以下5部分组成(如图1-1-7和图1-1-8)1)顶棚过热器和水平烟道包覆过热器2)尾部烟道顶棚和包覆过热器3)一级过热器(1段),即水平低温过热器和悬吊低温过热器4)一级过热器(Ⅱ段),即屏式过热器5)二级过热器,即高温过热器或末级过热器l一级过热器(1段),即水平低温过热器和悬吊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的过热器侧烟道内它由三组水平管束和一组悬吊管束组成一级过热器(1段)有二个进口联箱(即后烟道隔墙中间联箱和后烟道后墙中间联箱)和一个出口联箱从出口联箱两端引出两根管子到减温器lA和lB一级过热器(1段)水平管束为逆流布置l一级过热器(Ⅱ段),即为屏式过热器,位于炉膛正上方屏式过热器设计成交叉的马蹄形,这样可减少管子长度差,从而减小各管吸热不均及减小温度不平衡。
二级减温器2A和2B装在一级过热器(Ⅱ段)出口联箱后的导管上l二级过热器即末级过热器(或称高温过热器),布置在折焰角上方烟道中,界于屏式过热器与再热器之间二级过热器由一组进口管束和一组出口管束组成二级过热器为顺流布置(四) 燃烧系统 北仑电厂2号炉采用平衡通风、前后墙对冲燃烧技术,整个炉膛处于负压状态燃烧系统包括制粉系统、风系统、燃烧器设备和烟气系统1. 1. 制粉系统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设备包括给煤机、磨煤机、密封风机、磨煤机润滑油系统及惰化处理的灭火系统等2. 2. 风系统风系统 风系统包括二次风系统、一次风系统、扫描冷却风系统和炉顶密封风系统一、二次风及密封风系统如图1-1-9所示图1-1-9(1)二次风系统 从锅炉吹扫至任何一组制粉系统投运正常从锅炉吹扫至任何一组制粉系统投运正常( (煤粉着火煤粉着火稳定稳定) )且二次风温度达到且二次风温度达到204 204 ℃℃以前,送风机通过调节两以前,送风机通过调节两台送风机动叶开度,控制二次风流量以后送风机控制系台送风机动叶开度,控制二次风流量以后送风机控制系统切换为二次热风压力控制。
二次风挡板控制有三种方式统切换为二次热风压力控制二次风挡板控制有三种方式在锅炉吹扫及点火初期,所有的二次风控制挡板处于吹扫在锅炉吹扫及点火初期,所有的二次风控制挡板处于吹扫————点火控制方式,根据锅炉吹扫点火需要进行控制在点火控制方式,根据锅炉吹扫点火需要进行控制在锅炉点火后且二次热风温度超过锅炉点火后且二次热风温度超过149 149 ℃℃时备用燃烧器的二时备用燃烧器的二次风挡板控制切换为燃烧器冷却控制方式,当二次热风温次风挡板控制切换为燃烧器冷却控制方式,当二次热风温度度>204 >204 ℃℃时,对应于投粉运行的燃烧器二次风控制挡板时,对应于投粉运行的燃烧器二次风控制挡板切换为二次风量控制切换为二次风量控制 二次风是提供煤粉及油燃烧所需的助燃空气,它由送二次风是提供煤粉及油燃烧所需的助燃空气,它由送风机来提供的送风机的风量及二次风控制挡板的控制原风机来提供的送风机的风量及二次风控制挡板的控制原则如下:则如下:(2)一次风系统 一次风主要用于磨煤机中煤粉干燥以及磨煤机、一次风管的煤粉输送,磨煤机一次风量调节挡板根据给煤量控制进入磨煤机的一次风量,磨煤机出口煤粉/空气混合物温度由磨煤机一次冷、热风调节挡板来控制。
一次风机控制系统通过调节两台一次风机动叶开度,控制一次风母管的压力,满足煤粉输送要求,机组正常运行期间,一次风母管压力在8.0kPa左右另外,两台密封风机的吸人口接在一次冷风母管上(3)扫描冷却风系统 扫描冷却风系统配备两台100%容量的交流扫描冷却风机和一台100%容量的直流扫描冷却风机,向炉膛火焰摄像头(4个)和燃烧器火焰(36个油枪火焰检测和36个煤粉燃烧器的火焰检测)提供冷却吹扫空气,防止这些部件因温度过高而烧坏,保证这些探测部件清洁,使它们能正确地监视炉膛火焰情况3.烟气系统 炉内烟气由炉膛出口经一级过热器Ⅱ段(即屏式过热器)、二级过热器(高温过热器)、悬吊式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后分别进入水平式再热器(分隔烟道内低温再热器)和一级过热器I段(分隔烟道内低温过热器),分隔烟道两侧省煤器,烟气挡板,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人口烟气挡板、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预热器出口的烟气挡板,进入电气除尘器、引风机入口挡板、引风机、引风机出口挡板、烟囱 过热器、再热器烟道调节挡板用于再热汽温调节 在风、烟系统中空气预热器进出口处设有连通风(烟)道,其作用是: ①在机组低负荷运行阶段,允许送风机、一次风机、空气预热器进行不同方式组合,增加机组运行的灵活性。
②连通风(烟)道可以消除由于风机出力不均或两台空气预热器风(烟)侧压损不均匀引起的两侧风(烟)压力不平衡4. 燃烧器布置 该锅炉采用6台MPS—89中速磨煤机,每台磨有6根煤粉出口管(一次风管),输送煤粉到6个煤粉燃烧器,同一台磨对应的6个燃烧器布置在同一水平层上,共用一个二次风箱燃烧器为前后墙布置,前墙三层,后墙三层,每层为·6个煤粉燃烧器,有6个独立的二次风箱,36个煤粉燃烧器,其中包括36支油枪(每一煤粉燃烧器配置一支油枪)煤粉燃烧器采用双调节旋流式燃烧器双调节燃烧器根据二次风气流旋转方向,可分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两种,同一层6个燃烧器中,三个顺时针旋转,三个逆时针旋转二、邹县电厂2020t/h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锅炉 邹县电厂三期工程2020t/h亚临界压力、中间再热、自然循环、燃煤单汽包炉,是由美国福斯特·惠勒能源公司(FW)设计制造的锅炉设计燃用兖州矿区济宁2号烟煤锅炉主要性能保证如下:(1)在燃用设计煤种或校核煤种,在锅炉MCR工况下:①锅炉主蒸汽流量为2020t/h②NOX的排放量不大于258X10-9 g/J(2)在汽轮机额定负荷(600MW)下: ① 锅炉主蒸汽流量为1810t/h ② 锅炉效率为92.55% ③ 商业运行初期,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为8.0%,运行一年后为10% ④省煤器入口至汽机主汽门人口的压降(不计静压头)1.7MPa ⑤高压缸出口至中压联合汽门入口的压降(不计静压头)0.35MPa ⑥厂用电耗(4台磨煤机、2台送风机、2台吸风机、2台一次风机)为9950kW。
(3)锅炉不投油的最低稳定运行负荷为30%MCR(运行中的磨煤机出力大于40%的磨煤机额定出力)(4)(4)负荷从负荷从5050%至%至100100%工况下,主蒸汽、再热蒸汽温度为%工况下,主蒸汽、再热蒸汽温度为538±5538±5º ºC C(5)(5)每台磨煤机在给煤粒度不大于每台磨煤机在给煤粒度不大于3030mmmm的情况下,燃用设计的情况下,燃用设计 煤种,其出力不小于煤种,其出力不小于6868..0 0t t//h h,,煤粉细度为煤粉细度为7171%的煤粉通%的煤粉通过过200200目目U U..S S筛子;燃用校核煤种时,出力为筛子;燃用校核煤种时,出力为6565..5 5t t//h h(一) 锅炉及其系统概述 锅炉为单汽包、单炉膛、一次再热、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煤粉锅炉,平衡通风,炉本体为悬吊式结构 锅炉包括炉膛水冷壁,分隔屏过热器、初级和末级过热器,省煤器及对流传热的再热器 过热蒸汽温度是靠喷水减温来调节的共设两级喷水减温器,一级喷水减温器布置在初级过热器(布置分隔烟道中)出口至分隔屏过热器人口的两条联络管上;二级喷水减温器布置在分隔屏过热器出口至末级过热器人口的两个喷水联箱上。
再热器单级布置、对流传热,与初级过热器并列布置在HRA区域的两个通道内,再热器布置在旁路烟道(后部烟道前侧) 锅炉整体图锅炉整体图 如图1—1—10所示 1-省煤器入口集箱 2-低温过热器入口集箱 3-再热器入口集箱 4-省煤器 5-再热器低温段 6-低温过热器 7-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 8-再热器高温段 9-末级过热器 10-分隔屏 11-汽包锅炉三大系统概述 l1.锅炉汽水系统n n2.锅炉燃烧系统n n3.燃烧器及燃油系统 该锅炉汽包在MCR下,运行压力为19.4MPa,其设计压力 20.4MPa ,省煤器入口联箱与下降管之间设有再循环管1)(1)(2)(2)(3)(3)(4)(4) 汽包上设有安全阀六只,末级过热器出口联箱上设有安全阀汽包上设有安全阀六只,末级过热器出口联箱上设有安全阀 二只,总排汽量略大于锅炉二只,总排汽量略大于锅炉MCRMCR的蒸发量的蒸发量 蒸汽温度调节方式,过热蒸汽采用喷水减温系统,再热汽温蒸汽温度调节方式,过热蒸汽采用喷水减温系统,再热汽温是利用省煤器出口烟气挡板来调整最终再热器的出口温度。
是利用省煤器出口烟气挡板来调整最终再热器的出口温度再热器另设事故喷水减温器再热器另设事故喷水减温器汽机旁路系统,采用高、低压二级串联旁路系统汽机旁路系统,采用高、低压二级串联旁路系统 锅炉疏水排污系统:锅炉疏水系统主要用于收集锅炉水冷壁、锅炉疏水排污系统:锅炉疏水系统主要用于收集锅炉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和其它热力设备的疏水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和其它热力设备的疏水5)(5) 辅助蒸汽系统:辅助蒸汽系统包括一个高压、二个低压辅助辅助蒸汽系统:辅助蒸汽系统包括一个高压、二个低压辅助蒸汽联箱蒸汽联箱6)(6) 1.锅炉汽水系统(1)锅炉一次风系统和制粉系统(2)(2)二次风系统和烟气系统二次风系统和烟气系统2.锅炉燃烧系统(1) (1) 锅炉一次风系统和制粉系统锅炉一次风系统和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为正压直吹式、冷一次风机系统,其特点是:①磨煤机和送粉所需的热风、调温风(压力冷风)②磨煤机和给煤机的密封风③磨煤机(燃烧器)的“辅助风” 一次风系统供给:一次风系统供给:①不单独设置密封风机②磨煤机和给煤机的密封风取自调温风(压力冷风)管③一次风管设有“辅助风”锅炉一次风系统及制粉系统的设备包括:① 双进双出筒式球磨机共6台/炉,每台磨煤机的额定出力为68t/h(设计煤种)② 一次风机共两台/炉,MCR时的设计流量为316800kg/h③ 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两台,转子外径设计14262mm,蓄热元件分两层布置④ 电子称重式给煤机共12台/炉,给煤机人口管直径为610mm,出口落煤管为4476XlOmm,其上设有电动煤闸门,电机功率2.73kW1. 锅炉风烟系统按平衡通风设计。
系统的平衡点(或零压力点)发生在炉膛中,因此,所有燃烧空气侧的系统部件设计正压运行,烟气侧所有部件设计负压运行2)(2)二次风系统和烟气系统二次风系统和烟气系统2.2.二次风系统供给燃烧所需的空气,设有二次风系统供给燃烧所需的空气,设有2 2台台5050%容量的动叶可%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为使两台风机出口风压平衡,在出口风门调轴流式送风机,为使两台风机出口风压平衡,在出口风门后设有联络风管在进空气预热器前的二次风道上设有暖风后设有联络风管在进空气预热器前的二次风道上设有暖风器,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投暖风器,以提高进入空气预热器,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投暖风器,以提高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空气温度,从而防止空气预热器冷端积灰和腐蚀器的空气温度,从而防止空气预热器冷端积灰和腐蚀3.3.烟气系统是将炉膛中的烟气抽出,经尾部受热面、空气预热烟气系统是将炉膛中的烟气抽出,经尾部受热面、空气预热器、除尘器和烟囱排向大气器、除尘器和烟囱排向大气烟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烟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① 动叶可调轴流送风机2台/炉,MCR时的设计流量为1003000kg/h,净压头为2141Pa②② 暖风器装于每台送风机出口的风道上,在一个公用的框架中暖风器装于每台送风机出口的风道上,在一个公用的框架中装有两种型式的蒸汽管圈装有两种型式的蒸汽管圈③③ 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共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共2 2台台④④ 双室四电场电除尘器双室四电场电除尘器 ⑤⑤ 动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动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2 2台/炉台/炉3. 燃烧器及燃油系统① 燃烧器为前、后墙对冲布置②② 油系统有两台卸油泵,两台油系统有两台卸油泵,两台10001000mm3 3的储油罐和三台供油泵的储油罐和三台供油泵③③ 锅炉点火系统为二级点火,即电火花点柴油,柴油点燃煤粉锅炉点火系统为二级点火,即电火花点柴油,柴油点燃煤粉④④ 煤粉燃烧器的内、外套以及外套喷口处都装有热电偶煤粉燃烧器的内、外套以及外套喷口处都装有热电偶⑦⑦ 在炉膛侧墙上部装有两只伸缩式热电偶探针在炉膛侧墙上部装有两只伸缩式热电偶探针⑥⑥ ForneyForney公司生产供货的锅炉公司生产供货的锅炉FSSSFSSS系统系统⑧⑧ 炉膛冷灰斗底部两侧水冷壁处各设有大型人孔门炉膛冷灰斗底部两侧水冷壁处各设有大型人孔门⑤⑤ 2 2台台100100%容量的三次风机%容量的三次风机 ( (二二) )邹县电厂邹县电厂20202020t t//h h锅炉设备及系统的主要技术特锅炉设备及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点1.锅炉的预期寿命在30年以上,锅炉和附属设备按变压运行和5%OP(超压)运行设计,以带基本负荷为主并适应调峰调频的要求2. 2. 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容积热负荷≯≯357.7357.7X10X103 3kJkJ//(m(m3 3 ·h)·h),,炉膛最大断面炉膛最大断面热负荷热负荷≯≯1515..9 9X10X106 6kJkJ//(m(m2 2 · h)· h),,炉膛出口最高烟气温炉膛出口最高烟气温度度≯≯11001100℃℃3. 3. 锅炉最大负荷阶跃变化:锅炉最大负荷阶跃变化: 在在5050%%MCRMCR以上时,每分钟可增减以上时,每分钟可增减1010%%MCRMCR负荷。
当滑负荷当滑压运行期间,增减负荷率为压运行期间,增减负荷率为3 3%%MCRMCR//rainrain,,定压运行时,定压运行时,负荷在负荷在3030%一%一6060%%MCRMCR间,瞬间阶跃增减负荷为间,瞬间阶跃增减负荷为1010%%MCRMCR,,负荷变化率为负荷变化率为5 5%%MCRMCR//minmin4. 4. 燃用燃用0 0号柴油,系统和油枪的设计可带号柴油,系统和油枪的设计可带3030%%MCRMCR负荷,负荷,锅炉最低稳燃负荷锅炉最低稳燃负荷( (不投油、投自动不投油、投自动) )为为3030%%MCRMCR5. 5. 锅炉依靠重力疏水完毕的总时间不超过锅炉依靠重力疏水完毕的总时间不超过1 1h h6. 6. 燃烧任一煤种时,燃烧任一煤种时,NONOx x最大排放率不大于最大排放率不大于0 0..258258kgkg// 106kJ106kJ,,设计值为设计值为0 0..215215kgkg//106kj106kj7. 7. 炉膛水冷壁:在高热负荷区的前后和侧水冷壁管采用内螺炉膛水冷壁:在高热负荷区的前后和侧水冷壁管采用内螺纹管焊接膜式壁结构,保证各种负荷下不产生膜态沸腾纹管焊接膜式壁结构,保证各种负荷下不产生膜态沸腾8. 8. 每只燃烧器有操作方便的双二次风调节装置,以保证燃烧每只燃烧器有操作方便的双二次风调节装置,以保证燃烧器间风粉配比均匀,炉膛出口烟温和气流的均匀分布。
油器间风粉配比均匀,炉膛出口烟温和气流的均匀分布油燃烧器采用空气雾化喷嘴,若供气气源故障时,气动控制燃烧器采用空气雾化喷嘴,若供气气源故障时,气动控制器可使油枪回缩器可使油枪回缩9. 9. 由于设计煤种、校核煤种灰分中由于设计煤种、校核煤种灰分中S SiOiO2 2的含量较高,为防止的含量较高,为防止锅炉受热面磨损严重,对流受热面的设计中采用较低烟速锅炉受热面磨损严重,对流受热面的设计中采用较低烟速通过通过11. 11. 锅炉炉膛上部布置五片分隔屏过热器,过热器整体呈辐射锅炉炉膛上部布置五片分隔屏过热器,过热器整体呈辐射—— 对流传热布置对流传热布置10. 10. 为防止下炉膛结渣,炉膛下部设计有周界风系统,布置为防止下炉膛结渣,炉膛下部设计有周界风系统,布置 在在 下部燃烧器下面和灰斗转折处上边,靠近侧水冷壁下部燃烧器下面和灰斗转折处上边,靠近侧水冷壁12. 12. 锅炉设置了膨胀中心,可以进行精确的热位移计算,作为锅炉设置了膨胀中心,可以进行精确的热位移计算,作为膨胀补偿、间隙预留和管系应力分析的依据膨胀补偿、间隙预留和管系应力分析的依据13. 13. 给煤系统中六只钢制圆形煤仓,每只圆形煤仓下分两只给煤系统中六只钢制圆形煤仓,每只圆形煤仓下分两只小煤斗,在到给煤机的落煤管上装有超声波断煤监测装置小煤斗,在到给煤机的落煤管上装有超声波断煤监测装置14. 14. 煤粉/空气管道采用碳钢制作。
采用大弯曲半径的弯头,煤粉/空气管道采用碳钢制作采用大弯曲半径的弯头,并内衬有特别耐磨的陶瓷,并顺气流方向有并内衬有特别耐磨的陶瓷,并顺气流方向有3 3mm以上长的以上长的耐磨段,耐磨段装设有机械接头煤粉管道采用套筒补偿耐磨段,耐磨段装设有机械接头煤粉管道采用套筒补偿器和柔性接头器和柔性接头1616. . 本炉除汽包、过热器出口及再热器进出口均装有弹簧安本炉除汽包、过热器出口及再热器进出口均装有弹簧安全阀外,在过热器出口处还装有一只压力控制阀全阀外,在过热器出口处还装有一只压力控制阀( (PCV)PCV)15. 15. TP—500TP—500型伸缩式炉膛温度探针设有空气冷却管,四个型伸缩式炉膛温度探针设有空气冷却管,四个喷嘴在探针管前端呈喷嘴在探针管前端呈180180°°对称分布,纵向相距对称分布,纵向相距300300mmmm,,带带4545°°后倾角后倾角17. 17. 锅炉构架全部按露天布置的要求设计,其构架采用钢结锅炉构架全部按露天布置的要求设计,其构架采用钢结构,共设有构,共设有1818层平台,平台上铺设格栅,梁之间采用高强层平台,平台上铺设格栅,梁之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度螺栓连接1919. . 锅炉在环境保护方面考虑也较齐全。
例如在燃烧器底部设锅炉在环境保护方面考虑也较齐全例如在燃烧器底部设有空气喷口,炉底燃烧用风,采用尖端可移动的有空气喷口,炉底燃烧用风,采用尖端可移动的CFCF//SFSF低低NONO,,旋流燃烧器,作为减少旋流燃烧器,作为减少NONO生成的主要措施利用浓生成的主要措施利用浓缩池对锅炉酸洗废液进行处理烟囱人口处设有烟气自动监缩池对锅炉酸洗废液进行处理烟囱人口处设有烟气自动监测装置测装置1818. . 采用极为先进的设备控制技术,采用极为先进的设备控制技术,ForneyForney国际工业公司生国际工业公司生产的燃烧器控制系统和炉膛安全系统适用于各种运行方式产的燃烧器控制系统和炉膛安全系统适用于各种运行方式和各种负荷的要求和各种负荷的要求第四节 600MW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 石洞口第二电厂的2X 600MW机组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是由CE—SULZER合作设计的,锅炉的受压部件和启动系统由SULZER设计,炉膛燃烧系统、烟风系统及其设备由CE设计提供一、锅炉主要性能数据二、锅炉总体简介三、锅炉整体布局四、锅炉燃烧系统五、锅炉设备的主要特点一、锅炉主要性能数据一、锅炉主要性能数据1.燃料特性和灰特性2 2.锅炉主要性能数据.锅炉主要性能数据3 3.锅炉性能保证值.锅炉性能保证值1.燃料特性和灰特性(1) 煤元素及工业分析(表1—1—7) 名 称 单位石屹台2—4T 晋北代表煤 名 称单位石屹台2—4T 晋北代表煤收到基碳 Car%61.7458.56收到基灰分 Aar %7.1919.77收到基氢 Har %3.353.36收到基挥发分 Var %23.5632.82收到基氧 Oar %9.957.28收到基固定碳 Car %52.8047.80收到基氮 Nar %0.690.79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ar,net %2290122441收到基硫 Sar %0.630.63收到基高位发热量Qar,gr %2407423404收到基水分 Mar %16.459.61%表1-1-7(2) 灰的特性(表1—1—8)表1—1—8 名 称 单位石屹台2—4T 晋北代表煤名 称单位石屹台2—4T 晋北代表煤灰的变形温度DT℃11201110 Fe2O3 %9.9823.46灰的软化温度ST℃11501190 NaO %1.082.33灰的熔化温度FT℃11801270 K2O %1.02灰的成分分析 CaO%11.79-37.133.93SiO2 %44.9950.41 MgO%2.211.27Al2O3%18.0715.73 SO3 %9.822.05(1) 主要结构数据2 2.锅炉主要性能数据.锅炉主要性能数据(2) (2) 锅炉主要参数锅炉主要参数( (MCRMCR、、设计煤种设计煤种) )(3) (3) 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炉膛宽度× 深度 18816mm× 16576mm 水平烟道深度 6108 mm 后烟井深度 10528mm 顶棚管标高 70300mm 水冷壁下集箱标高 7875mm 炉膛截面积 311.89m2 炉膛容积 12113.78m3 受热面结构尺寸(1) (1) 主要结构数据主要结构数据(2) (2) 锅炉主要参数锅炉主要参数( (MCRMCR、、设计煤设计煤种种) ) 最大连续蒸发量(MCR) 1900t/h 过热器出口压力 25.4MPa 过热器出口温度 541℃ 省煤器进/出口水温 286/315℃ 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 130℃ 炉膛出口烟温 1235℃ 再热器进出口压力 4.77/4.57MPa 再热蒸汽温度 569℃ 再热蒸汽流量 1613t/h(3) (3) 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锅炉计算效率(设计煤种) 92.5% 省煤器出口过剩空气 20% 空气预热器出口二次风温 321℃ 炉膛至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压降 2.03kPa 锅炉本体汽水通道压降 水冷壁 1.84MPa 省煤器 0.23MPa 过热器总压降 1.52MPa 再热器总压降 0.2MPa 省煤器入口给水压力 29.5MPa3 3.锅炉性能保证值.锅炉性能保证值(1)最大连续蒸发量1900t/h(2)锅炉效率92.1% 设计煤种,环境温度20℃,湿度80%,MCR,不投油,不吹灰,五磨运行,用ASME、PTC4.1测量方法主要条件:设计煤种石屹台2-4T煤,校核煤种为晋北代表性煤(3)不投油最低稳定负荷 30%MCR(570t/h)主要条件:设计煤种,二磨运行(4)再热器进出口压降0.21MPa(MCR工况)(5)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性能试验为8%,一年后<10% MCR(6)电气除尘器效率>99%(MCR工况,设计煤种)二、锅炉总体简介二、锅炉总体简介 2.锅炉的汽水流程以内置式汽水分离器为界设计成双流程,从冷灰斗进口一直到折焰角前的中间混合集箱为螺旋管圈,再连接至炉膛上部垂直上升的水冷壁,后引入汽水分离器,从汽水分离器出来的蒸汽引至后部流程的炉顶及后包覆系统,再进入前屏、后屏过热器及高温过热器。
1. 超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直流锅炉,单炉膛,平衡通风,露天布置,锅炉后部为П形双流程布置 3.水冷壁为膜式水冷壁炉膛上布置有前屏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水平烟道依次布置有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尾部烟道布置有低温再热器和省煤器,其下方布置两台容克式空气预热器 4.锅炉的启动系统采用扩容器式启动系统,内置式汽水分离器布置于锅炉的前方,其进出口分别与水冷壁和炉顶过热器相连,疏水扩容器布置在锅炉右侧 5.锅炉的调温方式,过热蒸汽采用两级喷水减温器,再热蒸汽采用摆动燃烧器角度调温,并备有紧急喷水减温器(再热器人口) 6.燃烧系统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在中间二次风喷口中配有重油枪和相应的轻油点火器 7. 两台轴流式送风机和两台离心式一次风机布置在预热器的下方,分别接至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和一次风的人口8.锅炉的出灰渣采用排渣水封斗式出渣装置三、锅炉整体布置三、锅炉整体布置1900t/h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系中间再热、单炉体负压 锅炉,П形布置,锅炉整体布置如图1—1—11所示 1900t/h超临界压力锅炉汽水流程图: 图1—1—12 1.2. 图1—1—111—一次风机2—送风机3—空气预热器4—省煤器5—低温再热器6—高温过热器7—高温再热器8—后屏过热器9—前屏过热器10—汽水分离器11—炉膛12—燃烧器13—磨煤机图1—1—1210—垂直水冷壁8 —螺旋形水冷壁39—后屏过热器18—汽水分离器21—炉顶管22、24、26—包覆水冷壁29 —延伸管35—前屏过热器2 —省煤器 43—末级过热器46—低温再热器50—高温再热器四、锅炉燃烧系统四、锅炉燃烧系统1.燃烧系统流程原煤斗→给煤机→磨煤机→气粉混合物→一次风煤粉空气→一次风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空气→送风机→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二次风燃烧产生烟气→前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高温再热器→高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电气除尘器→引风机→烟道→烟囱(一次风侧)(二次风侧)↖ ↗ ↑ 2.燃烧系统特点(1) 采用HP中速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2)分叉式煤粉燃烧器(3)回转式空气预热器(4)静电除尘器图1-1-13(2)(2)良好的负荷适应性良好的负荷适应性五、锅炉设备的主要特点五、锅炉设备的主要特点1.螺旋管水冷壁(1)(1)水冷壁管间吸热偏差小水冷壁管间吸热偏差小2.锅炉启动旁路系统(1)(1)锅炉启动旁路系统锅炉启动旁路系统(2)(2)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3.水冷壁刚性梁特点(2)(2)螺旋水冷壁荷重的传递螺旋水冷壁荷重的传递(1)(1)膨胀中心的考虑膨胀中心的考虑(3)(3)蜂窝状截面刚性梁新结构蜂窝状截面刚性梁新结构 4.锅炉水动力特性及热偏差 5.锅炉安全保护系统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