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学习材料.docx
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资料一、 宪法的内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 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 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 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 律制度的基石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 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法制保证二、 宪法的作用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 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 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二) 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 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 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三)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 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 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 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 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 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一) 内容不同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 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 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宪法 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法律、法规在内 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 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 相抵触二) 效力不同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 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作为根本 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任何法律、法 规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当符合宪法的要求 或者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为了维护宪法作 为根本法的权威性,应当宣布有问题的法律、法规违宪三) 创制程序不同宪法创制一般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 从制定宪法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 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也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个人 都无权制定宪法。
人民制定宪法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部新的宪法 的制定必须由一个国家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参与议论、提出立宪 的建议,然后通过特殊的程序予以通过根据宪法授权行使修改 宪法或者解释宪法权力的国家机关或者特定的主体,必须依照宪 法所规定的严格的修改宪法、解释宪法的程序,才能对现行宪法 作出修正或者解释如我国现行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 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 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法规的创制程序相对于宪法的创 制程序而言就比较简单制定法律、法规或者解释法律、法规的, 一般是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专门的立法机关或者是享有立法 职权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享有较大程度的 立法自由裁量权四) 监督、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一 般是由宪法制定者直接来监督实施在具体监督实施宪法的实践 中,宪法往往将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授予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者 是专门的国家权力机关因此,在宪法实施的实践中,为了保障 宪法的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宪法明确授予享有宪法监督 权的国家机关或者是特定的主体才可以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其 他的非授权主体只能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承担保障宪法实 施的意务,而不能代替宪法制定者来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四、 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一般法律的区别按照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制 定宪法和修改宪法,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因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宪法也规定了不同于一般法律的修改 程序一) 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不同宪法规定,有权提议修改 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 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一般法律提出法律议案的主体则要 宽泛的多二) 通过的人数不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己任 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而法律和其他冤 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 大常务委员会组织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三) 公布的机关不同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谁 公布实践中,四部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都是由全国人大公布 的而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五、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由于宪法所规定的 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 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 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一)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 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 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二) 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 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 相抵触〃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 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 会因违宪而无效三)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第五条 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 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 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六、宪法的基本价值宪法的基本价值的保障人权宪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在于保 障公民权力其手段主要是设置与限定国家权力国家机关不得 行使宪法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保障人权是宪法规定的出发点, 这是因为,对于在人权或公民基本权利作出明确规定,这是各国 宪法的一项基本和主要内容宪法关于国家机构及其他问题的规 定,也是以如何更好的保障人权为指导思想的宪政就是以人权为 基本内容和体现保障人权基本精神的宪法的贯彻落实施七、 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我国现行宪法在总结前几部宪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公民 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较大调整,规定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公民权 利义务体系,其特点为:(一)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
由原来的第三章提到第 二章,放在了国家机构之前、总纲之后这种前后位置的变化, 突出了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反映了公民基本权利与国家机构 之间的价值取向,亦即由国家机构管理人民改变为国家权力来自 于人民,为人民服务二) 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有所增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 1954年宪法是14条,1975年宪法只有2条,1978年宪法为 12条而现行1982年宪法则增加到18条而且内容更加充实、 具体、明确三) 强调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还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义务,另外,还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其 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八、 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 根本责任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对于国家的僵硬首要意义的义 务公民的基本义务与基本权利是一致起共同反映并决定着公民 在国家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构成普通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 务的基础和原则九、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 批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类权利是国家保障公民有 直接参与政治的可能,表明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