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教材内容一.ppt
52页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教材内容(一)1、我在长大 (我曾经是小宝宝、我的出生 、婴儿的特点 、幼儿儿童的学习 )2、动植物的栖息地 (很多地方有动植物 、生活在阴暗小动物 、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动物 、特殊地方的动物 )3、加热 (热会使东西发生变化 、利用热来改变东西 、利用热来制造东西 )4、水会流动 (静水和水流 、倒水和水流 )5、漂浮和下沉 (会漂浮在水面的物体 、空气与漂浮 、船的漂浮与下沉 )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教材内容(二)6、 会动的玩具 (会动的玩具 、玩具的动力 )7、能量 (物体运动需要能量 、燃气与燃气器具 、电与家用电器 、人生活和植物需要能量 )8、磁铁 (电和磁铁的利用 、磁铁的特征)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教材分析(一)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1、内容分析:我在长大(前期知识:你和我、健康的生活;后期知识:人的一生、你的身体、认识我们自己、保持健康、感觉 ) 2、目标分析:(科学方法:观察、比较、调查、记录、整理资料;科学知识:人的生长规律、特征;科学态度:交流、感受)3、教学重点:交流从出生到上学时期中的变化和需求;各阶段在饮食、活动和学习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得到的关怀。
5、教学策略建议:大量的课前准备;争取家长的参与支持;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拼图、制表、多媒体)5、教学策略建议:大量的课前准备;争取家长的参与支持;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拼图、制表、多媒体)4、课时划分建议:5课时(小时侯、胎儿、婴儿、幼儿、儿童)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教材分析(二)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栖息地1、内容分析(前期知识:各种各样的动物、形形色色的植物 、宠物的喂养、植物的生活 后期知识:卵生的动物、植物的种子、绝灭、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多样的动物、绿色开花植物、森林 、植物的生存)2、目标分析:科学态度:描述、交流、环境保护;科学方法: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科学知识:形态、习性,以及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的3、教学重点:寻找、描绘、交流4、课时划分建议:5—6课时(动植物几乎在所有地方生存、身边的动植物(2)、野生的动植物)、生长在特殊地方的动植物)5、教学策略建议:引导观察、收集身边动植物实物或图片;利用多媒体、网络收集动植物图象;鼓励写观察日记或记录;和家长一起饲养动植物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教材分析(三)1、内容分析:前期内容:天气变化、一年四季;后期内容:能量 、温度和温度计 、能量 、能量的来源 、电的产生与利用 第三单元 加热2、目标分析: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比较;科学知识:物体变化对物体性状的影响、加热(冷却)能烹制食品制造器具;科学态度:交流、发现3、教学重点:“热可以引起物体性状的变化”活动、尝试自己制作水果冻(馒头、蜡像)。
课时划分建议:2课时(热可以使东西变化、热可以改变和制造东西)教学策略建议:引导观察自然界里热引起的物体变化、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有关的儿歌收集、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物体描述物体属性、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教材分析(四)第四单元 水会流动1、内容分析:前期内容:生活经验;后期内容:漂浮和下沉、身边的力、能量的来源、平衡压强和浮力、液体固体和气体2、目标分析: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科学知识:水具有流动的特性;科学态度:欣赏、体验、亲近自然3、教学重点:开展如何使静止的水流动起来或设法阻止水流动的方法的讨论,并开展试验4、课时划分建议:3课时(静水、水流、倒水)5、教学策略建议:采用游戏的方式发现水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播放图象声音欣赏水环境、引导发现水流动带来的好处并关注水的利用自然(牛津上海版)第三册教材分析(五)第五单元 漂浮和下沉 1、内容分析:前期内容:水会流动;后期内容:身边的力、能量的来源、平衡压强和浮力、液体固体和气体2、目标分析:科学方法:观察、比较、分类、记录;科学知识:物体在水中会漂浮或下沉;科学态度:感悟、探究3、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记录和分类的方法,发现物体在水中有的会漂浮、有的会下沉;研究物体的沉与浮跟物体的材料、重量和体积的关系。
课时划分建议:4课时(物体在水中有的会浮有的会沉、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空气能帮助物体漂浮、怎样使物体浮起来或沉下去)教学策略建议:开展小组探究式的活动;尽可能多地准备实验材料;启发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预想、分析实验结果;反复地观察、感悟、思考和交流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人都曾是婴儿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儿童知道每个人都曾是婴儿2、让儿童试着从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开始学习了解别人 二、教学要点教学要点知道每个人都曾经是婴儿 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儿童的“全家福”照片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指导儿童观察照片猜一猜:每个人在这个家庭中的身份 2、指导儿童画出家里每个人的特点如:长(短)头发、卷(直)头发、是否戴眼镜等小组活动:(1)、观察:相互交换看“全家福”照片2)、说一说:A、向小组中的同学介绍你的家庭成员B、你跟家中哪个人的脸长得最像? 3、布置课后任务 (1)画出和你住在一起的家人 (2)向妈妈了解你在她肚子里的情况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胎儿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胎儿在出生以前已开始成长以及生长部位、时间和母亲的变化等。
2、通过活动,使儿童体会母亲的辛劳和不易 二、教学要点二、教学要点知道胎儿在出生前已开始成长,及其部位、所需时间等并从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出示孕妇的照片观察:这位阿姨有什么特别?你的妈妈有没有这样的时侯呢? 2、告诉儿童: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生长介绍:胎儿每月的生长情况讨论:(1)、宝宝在妈妈身体里时叫什么?(2)、胎儿在母亲身体的哪一部份生长?(3)、胎儿在子宫里会是怎样的姿势?试着做一做4)、(一生上台表演)(5)、当胎儿成长时,母亲会有怎样的变化?(6)、胎儿在母体要长多久?(7)、你在妈妈身体内待了多长时间?观察:胎儿生长的录像 3、教师总结作业:课后向母亲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如:体重,身高、出生后吃什么等等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教学设计(三)第三课时 婴儿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儿童从多渠道收集有关自己胎儿期的信息,并进行交流、比较,从中发现及了解生命之初一些最倘单的常识2、能了解婴儿在饮食,活动等方面最基本的特点二、教学要点二、教学要点了解生命之初一些简单的常识三、教学器材三、教学器材玩具娃娃(每组1个)、婴儿:尿布、奶瓶等。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出生日期,出生时的体重、体长等情况交流讨论的结果 2、介绍:有些过在早出生的婴儿因为比较弱,要安置在保育箱特别护理3、讨论:1、你出生时是否经常哭闹?2、你吃什么?一天要吃多少次?3、一天要睡多少时间?4、什么时侯会爬?5、什么时侯会坐?6、什么时侯长牙?7、你在婴儿期时谁照看你的?在大组中交流 4、每组发一个玩具娃娃,提供一些婴儿用品 游戏:照顾“小宝宝” 5、练习:做练习册第2页 记录出生日期、出生时脚掌、体重、身长数据以及第一次笑、爬、坐、走的月份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教学设计(四)第四课时 幼儿和儿童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能了解幼儿和儿童在饮食活动和学习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特点2、让儿童感受到成人对他们成长的关怀二、教学要点二、教学要点通过交流和比较,了解幼儿在饮食、活动等方面的一些共同特征三、教学器材三、教学器材从婴儿、幼儿、儿童到上学以来的照片(学生自备)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小宝宝在妈妈子宫时叫什么?(2)、出生后又叫什么? 2、小组交流:(1)、你什么时候会走路?(2)、你什么时候会说话?(3)、在这个时期你吃什么?是不是还只喝奶?(4)、幼儿除了吃,睡还会干什么?3、告诉儿童:出生一岁以上的宝宝,我们叫他(她)幼儿。
幼儿开始游戏和学习 4、组织儿童交换相册,认真观看:从婴、幼儿到儿童再到上小学时的变化. 5、彼此介绍:(1)、你是什么时候进幼儿园的?(2)、在那里学会什么?(3)、你是什么时候上小学的?(4)、你的好朋友是谁?(5)、还记得上学的第一天吗?发生过什么事? 指导学生测量:你现在的体重,身高,脚掌长分别是多少??测量并记录 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栖息地》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到处都有动植物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道几乎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生存着动物和植物2、能对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3、初步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4、能对这些动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显著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并有“动植物有适应自己生存环境的特点”的印象二、教学要点二、教学要点1、知道我们的地球上到处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2、能简单地描述动植物以及它们生存环境的特点三、教学器材三、教学器材 关于动物知识的书籍、录像、投影片等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㈠出示:企鹅⒈你认识这种动物吗?⒉它生活在什么地方?⒊南极是怎样的一个地方?⒋这么冷的地方,企鹅怎么能生活在那个地方呢?⒌你还对企鹅了解哪些知识呢?⒍南极有植物生存吗?⒎南极还生活着哪些动植物呢?⒏它们有什么特点吗?⒐简单介绍南极的生物圈。
㈡出示:仙人掌⒈这是什么植物?⒉它生活在什么地方?⒊沙漠有什么特点?⒋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这个地方呢?⒌沙漠中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⒍它们有什么特点吗?⒎简单介绍沙漠的生物圈⒏南极的动植物和沙漠中的动植物可以互换家园吗?为什么?㈢观看录像我们来看关于这些动植物的录像㈣小结:动植物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动植物都有自己合适的住所 (五)、交流⒈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动物吗?⒉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植物吗?⒊你知道的有哪些?它们长得怎么样?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环境里还生存着哪些动植物?⒋小结:世界上有许多小动物 (六)、总结 (附:课前调查表附:课前调查表)动物的名称企鹅骆驼鲸;生活的地点;气侯的特点;周围的植物;周围的动物;食物;身体的特点;运动器官;繁殖方式;你的新发现等等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栖息地》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校园及周围的小动物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关注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的小动物2、能对校园环境中采集到的一些小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并能和同伴交流它们形态的显著特点3、能简单地描述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的显著特点,4、能初步认识到这些小动物自身存在的价值二、教学要点:二、教学要点:1、对探究小动物产生兴趣。
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成果,从中领悟动物的多样性3、初步意识到动物的生活必须有适宜的环境三、教学器材:三、教学器材:1、多媒体课件2、小动物的采集和观察器具:竹签、一次性手套、放大镜、水彩笔、玻璃水槽、观察表格等3、采集到的小动物实物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⒈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校园小动物的栖息地:⑴落叶下的土壤中;⑵碎陶片下的土壤中;⑶枯树干下2、讨论这三个栖息地的共同特点 :你能说说这三个采集地点是怎样的吗? ⒉小结:动物生活的地方就是它们的栖息地⒊揭题: 二、活动与交流⒈观察采集到的小动物⒉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讨论⒊分组观察小动物并填写表格⒋按小组顺序汇总观察成果、交流并自行归纳 三、总结1思考、讨论:(1)你认为这些小动物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2)介绍:蚯蚓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3) 讨论: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小动物?2将小动物放回它们的栖息地 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栖息地》教学设计(三)第三课时 校园中的植物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关注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的小植物2、能对校园环境中采集到的一些小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能和同伴交流它们形态的显著特点。
3、能简单地描述这些小植物的生存环境的显著特点,4、能初步认识到这些小植物自身存在的价值二、教学要点:二、教学要点:1、对探究植物产生兴趣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成果,从中领悟小植物存在的价值3、初步意识到小植物的生活必须有适宜的环境三、教学器材:三、教学器材: 草本动物的观察器具:放大镜、水彩笔、观察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新授(一)思考:⒈校园里有哪些植物? ⒉你认识哪些小的植物? ⒊我们可以怎样对它们进行研究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二)出示表格:1你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情况呢?(根据学生回答 对表格进行补充) 2表格有哪些项目? 3如何对这些项目进行填写?(对学生填写表格进行指导)(四)小结:校园观察植物的安全教育 二、指导活动⒈指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⒉指导学生选小植物⒊指导学生观察、记录三、交流活动心得⒈指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是新发现⒉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小植物呢?⒊小结:我们该保护这些有用的小植物 四、总结 ——年级——班日期(——月——日)日期(——月——日)小植物的外形高度(厘米)叶片数(片)叶片的外形叶片的长度(厘米) ¤小植物名称你的新发现附观察表格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栖息地》教学设计(四)第四课时 自然界里的小动物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关注生活在洞穴中和树上的小动物。
2、能对洞穴中和树上的一些小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并能和同伴交流它们形态的显著特点3、能简单地描述这些小植物的生存环境的显著特点.4、能初步认识到这些小动物身体能适应自己生存环境的特点.二、教学要点:二、教学要点:1、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成果,从中领悟这些小动物和人的关系2、初步意识到洞穴中和树上的动物的生活都必须有适宜的环境三、教学器材:三、教学器材:放大镜、一次性手套、铲子、相关录像带、啄木鸟的喙等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洞穴动物1播放:洞穴中生活的小动物的录像带2观察思考(1)它们的栖息地一样吗?它们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2)它们吃什么?它们怎样运动?它们怎样进食? (3)它们是群居的还是独居的?它们之间怎样传递信息的?3讨论:(1)生活在地下对它们有什么好处? (2)你还想了解它们的哪些情况呢?我们可以怎样去了解呢?4小结并介绍:我国最大的蚯蚓,体长达70厘米 二、树上动物⒈说说:你见过生活在树上的动物吗?⒉观察标本:松鼠生活在什么地方?如何造窝?它们的食物?它们为什么适合生活在树上?生活在树上对它们有什么好处?⒊观察啄木鸟的喙:啄木鸟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食物。
为什么适合捉虫?把窝做在树洞里对啄木鸟有什么好处?⒋讨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⒌小结 三、总结 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栖息地》教学设计(五)第五课时 动植物的生长状态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能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初步了解它们的形态和显著特点2、简单了解生活在某些特殊地方的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特点3、观察周围没有生活着动物和植物的地方,初步知道这些地方不生长动植物的原因4、初步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能认识到地球上已经有很多动植物灭绝了二、教学要点:二、教学要点:使儿童了解到适宜的环境对植物、动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三、教学器材:三、教学器材:相关录像带、图片资料等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身边动物⒈我们的住宅周围生活着一些什么植物和动物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吗?⒉介绍你收集的生活在住宅周围的小动物的情况鸽子、燕子……⒊小结 二、了解身边动物的栖息地⒈崇明滩涂等图片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这些地方对动植物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它们的食物在那里?⒉这样的栖息地对它们躲避敌害有什么帮助?你的栖息地呢?⒊小结 三、环保教育⒈思考:地球上有没有哪些地方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没有的?为什么是这样呢?这种情况有什么危害吗?⒉交流:我们的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的?⒊讨论:你觉得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⒋介绍:环保知识。
四、总结 第四单元 《水会流动》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水的游戏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发现静止的水有一个平坦的水面2、通过游戏,进行观察水面出现波纹的情景3、初步知道水的一些性质:会流动,没有形状等等4、用图画或讲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与自己的同伴相互交流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发现静止的水是个平坦的面,水没有形状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脸盆(水槽)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平静的湖面的照片、图片资料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平静的水面、湖面的图片二、静水有一个平坦的水面:1、出示静物图,讨论:观察图片中水的表面有什么特点?(P40~41)2、取一盆水:请一位同学向脸盆吹一口气,摇晃脸盆,扔一块石块 说说:水面发生了什么现象?在什么情况下水面是平的?3、小结:静水有一个平坦的水面三、平静的水面象一面镜子:1、组织学生观察:当自己伸出头,望向脸盆时,从水中你看到了什么?2、猜测在没有发明镜子前,人们可能用什么当镜子?3、小结:平静的水面象一面镜子 四、水是会流动的:1、问题:你能将水直接放在桌子上吗?2、讨论:怎样才能使水不会四面八方流动呢?3、用自己的方法尝试不让水到处流(纸)4、归纳:水和冰不一样,它会流动的,只有将它装入容器中,才能阻止它流动。
五、水是没有形状的:1、向学生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告诉学生里面已经装满了水2、观察:你能说出水是什么形状的吗?3、小结: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水就会形成这个容器的形状 六、总结: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象水一样会流动的东西? 第四单元 《水会流动》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水的静止和流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2、探究怎样将容器中的水倒出来3、开展如何使静止的水流动起来或设法阻止水流动的方法的讨论,并展开实验 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设计、实践,找到使静止的水流动起来或设法阻止水流动的方法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大小相同的杯子一组,带小孔的塑料瓶,不同的容器(杯子、冷水杯、碗等等),塑料袋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交流寻找到的象水那样会流动的物体 二、造水池的游戏:1、观察:教材42、43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水池的边有什么作用?2、出示可乐瓶、塑料袋等研究:如果要使池内的水往外流,该怎么办?如果要放入更多的水,该怎么办?3、出示“河水泛滥图”,讨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4、小结:水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
三、倒水:1、组织学生做倒水的游戏,用不同的容器倒水2、“传水浇花”的游戏,规则:排成一路纵队,人间距离3步前一位同学走向后一位同学,把手中的水倒入他的杯中比一比传递的速度比一比杯中的水的多少3、出示三个底部一样大,上部形状不同的容器,哪个装的水最多?4、观察:三个茶壶有什么不同?5、小结:容器中的水面始终保持一个平面,当水面超过容器的边缘时,水就会倒出来 四、玩塑料瓶的游戏:1、组织学生,在有孔的塑料杯里装水玩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2、怎样阻止瓶中的水外流? 五、总结:怎样使容器中的水倒出来? 第四单元 《水会流动》教学设计(三)第三课时 水的利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水在河里流动的规律2、通过玩小水轮的游戏,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3、通过观察、交流,了解一些水利的利用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发现水在诃里流动的规律二、教学准备:二、教学准备:烧杯、小水轮、水槽,水力利用的投影,瀑布、长江的图片(录象)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交流:你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的情况吗?(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进行补充)2、播放长江录象剪辑3、出示我国的一些名胜游览的图片或照片:黄果树瀑布、河流……讨论:那里的水为什么会流动?4、小结:河水不停地从高处往低处流,水流时会泛起波纹,有时波浪很大。
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落到低处的河里,激起很大的浪花,非常壮丽 二、流动的水有力量:1、出示一只小水轮2、问题:(1)我们运用哪些方法能够使小水轮转动?(2)是什么力量使小水轮转动的?(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演示)3、讨论:怎样使小水轮转动的快一些?怎样使小水轮转动得最快?(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演示)4、小结:流动的水有力量,这股力量能够使小水轮转动只要将水冲在小水轮的边缘,水位高一点,水量大一点,小水轮转动快,三者结合可以使小水轮转动最快三、水力的利用1、出示水力利用的图片,说说水力的应用有什么好处?2、归纳:水力是一种没有污染的能源 四、总结:流动的水有什么作用?谈谈自己对如何利用水力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展开评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