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认知语用学笔记解读.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02931903
  • 上传时间:2023-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2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魏在江.《认知语用学概论》评介.外语教学2001,22 (4): 89-90.作者认为,认知语用学的研究领域是符号在交际意图、语境、推理等因素的 干预下所作出的种种解释第七章讨论相关理论(即关联理论)的基本论点相关理论里提出的百科知 识提取,相关的自然性、遗传性及其生存价值,省力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共有 认知环境,语境变项、显义和隐义等概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去探讨语言 形式和内容实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第八章论述认知语境作者指出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 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 也包含社会团体所具有的集体意识,即社会文化团体“办事、思维或信仰的方法”, 集体意识以“社会表征"的方式,存储在个人的知识结构里,是个人的语言行为 社和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黄睿•“体验哲学”作为认知语用学哲学基础的意义.衡水学院学报2005,7(4):52-54.体验哲学的精髓: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特点是以传统的英美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 学派)和先验哲学为哲学基础,接受了其中许多主要观点,认为范畴、特征、关 系等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与人的身体经验、神经系统、主观因素无 关。

      第二代认知科学把经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认为概念、范畴、心智来自 于身体经验,具有体验性;人具有无意识性;思维具有隐喻性意义基于感知,感知基于生理构造,认知结构和感知极致密切相连人类因 自身的生理构造用特殊的方法来感知世间万物,理解其间的各种关系,因此概念 和意义是以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体验而固定下来,思维和 推理也基于体验廖巧云.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的发展.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9 (6): 82-86.关联理论(Sperber &Wilson,1986,2001)不仅试图回答有关交际的哲学问题, 而且还要对听话人的理解过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 一个明示一一推理过程,涉及到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 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关联原则支配下按一定推理规律进行的关联是 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Sperber &Wilson把语境看作是听话者大脑中一系列的假 设,推理是在新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进行的话语的相关是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听话者在处理话语所传递的新信息时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 最大的语境效果,那么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

      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明 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表现出来,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又是一个 推理过程,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或 指说话人的意图推理一一明示的过程:说话人必须首先对听话人的认知资源作出合适的估 计,然后再选用恰当的话语方式(用此方式明示),让听话人从中通过推理,找 到正确的语境并推导出说话人意义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概念,把语境看成一个心理建构体,即存在于听 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为了区别于传统语境,关联理论中的语境称为认知环 境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运用的认知语境只是认知环境中相互显映的部分苗兴伟,1997)百科知识是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根据演绎推理的需要而做出的 选择,听者还可以调用周围的情景信息来扩展自己的认知语境(苗兴伟,1997)Sperber&wilson认为话语理解是一种演绎推理过程,演绎法是语言交际中的 基本形式,语言交际中所使用的推理是非论证性的,也就是说语言推理过程具有 或然性Sperber&Wilson,2001)根据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论推导机制中,语 境是“这一理论体系内诸多变元的终极参照和整个理论构架的基本支撑点”(孟 建钢,2002)话语理解既然是受话者将其语境假设和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用演绎推理来寻找输入语句的命题和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性。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一一认知语用学基础.现代外语,1998,3:92-107.2. 关联理论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它是基于以下的观点(Sperber&Wilson,1986/1995):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 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 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 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 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所具备最佳的关联性为什么交际双方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 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两位作者提供的答案是:第一、 交际双方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 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得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 暗含内容,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一一关联性语境假设就是人之间假设在话语明说(explicature )的基础上,听话人凭 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lopaedic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cal information)作出语境假设。

      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不同,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对话语 的推理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暗含结果最佳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Sperber&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中提出了交际和话 语理解目的有关的一些基本结论:1) 交际改变说话者与听话者相互之间的认知环境互明(m utual manifestness)的认知意义可能不大,但却有重要的社会意义(SPerber&Wilson, 1995:61)2) 交际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思想”,而是为了“扩大相互之间的认知环 境”(Sperber&Wilson,1995:193)3) 互知(mutual knowledge)是理解的结果,而非理解的先决条件(Garman,1990:366).4) 关联的交际原则一般不允许单个的明示刺激(ostensive stimulus)导致 多种理解(Sperber&Wilson,1995:167).5) 关联的交际原则是理解话语的总概括(Sperber&Wilson,1995).3. 关联理论的几个新修正3.1关联原则最大关联性就是I话语理解是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 果(the greatest possible effects for the smallest possible effort);而最佳关联性即是 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quate effect for no unjustifiable effort).3.2关联假设的修改Sperber&Wilson提出了修该以后的最佳关联假设(Sperber&WIlson, 1995:270)。

      • (a)明示刺激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加工处理b)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爱(preference)相一致,因而最具关联 性3.3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概念意义对话语表达的明示信息和暗含信息都起一定作用,并通过增加 话语的关联假设提高明示交际行为的关联性;程序意义却对理解明示信息和推理 暗含意义在程序上进行制约或指引,使听话人付出较小的努力去获取更大的语境 效果3.4话语的真假与关联性个人关联(类别)定义:当且仅当个人假设与他所处的某种或多种语境 取得某些正面的认知效果,该假设才具有关联性个人关联(比较)定义:扩充条件1:个人假设具备的关联性可以使:当 认知处于最佳过程时,正面的认知效果往往较大扩充条件2:个人假设具备 的关联性可以使:获得较大正面认知效果所付出的努力往往较小3.5正面认知效果需要主要的是,只要错误信息产生正面认知效果,它仍可能具有关联性4对Grice理论的修正和补充Sperber&WIlson (1986/1995)认为,隐含是一些语境演绎(contextual deductions).有时,可能要加上一些假想的前提,求得话语的关联性,获得合理 的演绎。

      对Grice而言,蕴含和暗含之间是相互排斥的;然而Sperber&WIlson则认为, 蕴含和隐含是可以一致的张亚非.关联理论述评.1. 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1.1推理:语言交际的核心与信息模式相反,关联理论师承Grice,主张建立交际的推理模式,即认 为交际中语言表达者和言者意图之间的分离不是靠符号规则,而是靠认 知过程来弥合的交际得以实现,正是交际者提供了有关自己意图的行 为依据(如话语),以及接收者能根据这种行为推导出交际意图语言交际的特征证明,推理说较之信码说是更为切合实际的语用理 论首先,推理模式的输入信息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表达,而分为两大类, 即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其次,推理是按一定思维规律集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于一体的过程 在长期的语言和思维实践中,这个过程已基本形成抽象的思维定势关 联理论认为,正是这一思维定势使复杂多变的语用现象有可能得到统一 的解释1.2最佳关联原则在语言交际I中,听者建立并处理与话语相关的某些假设,形成一个随时间 变化的认知背景,并从中获得新的信息话语理解牵涉两类信息的结合与运算, 即由话语信号建立的新的假设和在此之前已被处理的假设新旧信息结合的必要 条件是他们应相互关联:新的话语必须以某种方式与听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发生联 系,言者说话时必须遵守关联原则,尽可能使话语与语境相关。

      听者则可以利用 相关原则指导推理,从新旧信息提供的前提得出有关话语意图的结论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可由它经推理获得的语境效果来判断o Wilson&Sperber (1986:27-29)指出,新的信息和现有假设构成语境之间有三种关联方式:(1) 使新信息与语境相结合;(2)用新信息加强现有假设;(3)使新信息与现有假设 互为矛盾或排斥关联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程度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即所 获得的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和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processing effort). 只有在两者间达到合理的平衡时,话语所提供的信息才被认为是具有关联性关 联性的定义如下(Wilson&Sperber,1986:30):(1) 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2) 在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如果话语既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又只需为此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那他 就具有最佳关联性由此一来,任何话语解释都必须符合下面这条关联原则:任 一推理交际行为必须保证其最佳关联性1.3关联原则与话语理解关联性的差异借以表现在其“凸显性”和“确定性”方面如果某一解释获 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从而不再需要额外的处理努力,同时又不存在言者期待听 者调用的其他假设,则这一解释“显凸”和相对“确定”。

      有时,言者的话语可 能要求额外的处理努力(如使用间接表达),但只要他以最佳关联性为交际目标, 就有理由认为他之所以这样做,一定是为了驱使听者去寻求更多的语境效果,以 此来补偿为处理这类话语所付出的代价2. 关联理论对Grice理论的修正和补充关联理论提出了 “互为显映”(mutual manifestness)的概念Sperber&Wilson,1986:36)人们能彼此交流信息,得益于他们所共处的 物质世界和思维规律关联理论与Grice理论的最大区别是它对直义交际的解释关联理论 致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