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pdf
5页1 / 5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 14 个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等18 个词语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 兴趣 4. 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 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 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 极生活态度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惧、凄、寞”等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等18 个词语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引发期待 1. 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1)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英国作家笛福给我们的答案是 “能” (2)呈现小说原型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 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 个荒岛上。
塞尔科克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书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 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 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让他没 想到的是,这段传奇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笛 2 / 5 福,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人口的鲁滨逊漂流记 2. 走近作者 (1)鲁滨逊漂流记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 课件出示:笛福( 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 父”他书中的主人公聪明机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情节 逼真,虚构的情景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 检查预习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指名读生词,纠正字音。
流落 凄凉 寂寞 恐惧 宴会 倒霉 淡忘 忧伤 书籍 聊天 缺乏 栅栏 理智 控制 防御 侵袭 倾覆 远眺 (3)齐读词语 2. 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1)快速默读故事梗概,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交流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航海爱好者鲁滨逊遭遇海难,流落荒岛 的故事 (3)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总结归纳学生的初步感受板书:崩溃、害怕、 新奇、自信等) (4)选择印象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5)圈画批注: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用你喜欢的符号标 出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聚焦指导,学会总结 1. 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1)在流落荒岛之后,我们的主人公鲁滨逊做了哪几件事情呢? (2)浏览课文,四人小组学习,合作填表 鲁滨逊做的事 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野人为伴 3 / 5 回到英国 (3)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顺序: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野人为伴回到英国) 2. 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光辉形象 (1)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 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2)课文的后面一部分是精彩片段节选,这一部分是采用什么形式讲述的?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交流,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下节课, 我们将深入了解鲁滨逊的内心,体会他在荒岛上的境遇和心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 品的兴趣 2. 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 极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 回顾课文,概括总结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热爱航海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在荒岛上度过了28 年的独身生活 那么,他上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滨逊的荒岛生活,感受主人公的心情, 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 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自主阅读梗概:同桌互相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的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课件出示: 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研读赏析,对比学习 1. 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对比阅读: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
(2)研读精彩片段:读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为什么这里最精彩? 4 / 5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预设一:课件出示课本第23 页节选部分的“好处”和“坏处” a. 根据列出来的“好处”和“坏处”,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b. 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c. 学生齐读: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 己 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处在不利的环境的 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做斗争的信心 除了鲁滨逊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有什么地方很精彩? 预设二:鲁滨逊的语言,如“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 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逆境 预设三: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理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优秀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 滨逊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2. 对比学习,感悟写法 (1)对比异同:浏览课文节选片段,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用的是第一人称,更直观地描写了鲁滨逊的所见所感 预设二: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2)小组讨论两种表达方式,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精读故事梗概,交流写作方法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 交流感受,升华情感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如果让你选择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3)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 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 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请写出你阅读本 文后的启示,再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2. 发散思维,引起共鸣 (1)再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5 / 5 预设: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 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段却是以鲁滨逊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 写的? (2)结合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 自主读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本课 教学中,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从整 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 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了学 生的思维能力 2. 对比阅读,摸索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 首先,课文以梗概的形式讲述了鲁滨逊因乘船遭遇暴风而流落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战胜了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故事其次,课文节选片段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鲁滨 逊在荒岛上遇到生存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调整心态,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 的生活态度通过两种形式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读 前思考,读中感悟,读后探讨,大胆总结找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 突破难点,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词语“焉知非福”,句子“在困境中,我们可以 来宽慰自己”等来进行品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会鲁滨逊的人物品格,激发学生课外 阅读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