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欢树》教学设计.docx
15页《合欢树》教学设计《合欢树》教学设计ﻫ 《合欢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2.理解合欢树的寓意和内涵ﻫ 教学过程 ﻫ 导入 看题目,猜写作内容:介绍合欢树?写与合欢树有关的人和事? 默读课文,做批注ﻫ 朗读课文 一、把握文章的结构ﻫ 1.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怀人散文这篇散文是以什么依次来写的? 时间依次:“10岁那年”,“20岁”,“30岁时”,“获奖之后”……ﻫ 2.全文都是按时间依次来写的吗?ﻫ 不是第7,8段是插叙 (留意第9段与第6段在内容上的连接第6段:“我摇车离开哪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第9段:“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ﻫ 3.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ﻫ 教参分法: 第一部分(1—6):追忆母亲 其次部分(7—12):思索合欢树ﻫ 老师分法:ﻫ 第一部分(1-3):写母亲生前的事 其次部分(4—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 4.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回忆过去,哪些自然段是写现在? 第4—6,9—12段写现在,其它段是回忆过去 二、体会作者的情感ﻫ 1.你认为文章哪些词句最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说一处。
ﻫ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第4段)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作者的小说发表了,母亲却没能看到他的胜利,缺憾,苦痛;要是母亲看到了,该有多兴奋,该有多好!世界上有一种痛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有一种缺憾是我们胜利了,父母却恒久无法知道了读到这句话,我有三种难过:一为作者;二为自己;三为父亲有一天,我的女儿胜利了,我可能也看不到了吧?想到这儿,潸然泪下前几天,我去弟弟的卫浴店,他艰苦创业,店面升级,投资近80万,我当时想,要是父亲还在,要是他看到了,该有多好啊!ﻫ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7年深深的怀念!ﻫ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这两句话不只是在告知读者这个信息,在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切隽永(隽永,意味深长的意思)的真情ﻫ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宁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模模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劝慰,睁开眼睛,望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第5段) 作者在写作上获得胜利,想和母亲一起共享,可母亲却早早地走了。
独自坐在小公园宁静的树林里,闭着眼,想起母亲生前的艰辛和苦痛,无法释怀;“睁开眼睛,望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多么孤独的苦痛的惦念啊!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的心一阵抖……”(第7段)ﻫ “抖”是因为“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哀思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遗忘了”抖”,触动了心之一角,那里积累了深深的怀念,不敢轻易触碰,那是心里最痛的地方作者内心的难受在一个“抖”字中倾泻而出ﻫ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挺懊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渐渐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哀痛也成享受第10,11段) 想摇车去母亲曾住过的小院看看那棵合欢树,但因过道变窄,无法摇车进到小院,再也看不到合欢树了懊悔,缺憾,自责,苦痛,愧疚,哀痛等,齐涌心头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我认为,这就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ﻫ “哀痛也成享受”,作者因母亲的去世而哀痛,又因独自一人渐渐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到华蜜和温馨,从而产生一种享受在回忆中,仿佛时间从未走远,母亲永在! 2.作者以前(10岁,20岁时)理解母爱吗?ﻫ 没有 10岁,“把她气得够呛”。
ﻫ 20岁,“别奢侈时间啦!”“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母亲为他做的一切,他认为是在“奢侈时间”他只想到自己的苦痛,想“死了倒痛快”,从未想过母亲比他更苦痛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补充《秋天的怀念》)ﻫ 30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胜利,他才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体会到了母爱的深厚与恒久文章读到第4段,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明显发生了改变,变得深厚ﻫ (等体会到了,想好好爱的时候,母亲已不在了!因此,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孝顺不能等;胜利也不能等,早点让父母看到你的进步与胜利) 三、理解合欢树的内涵 1.文中几次提到合欢树?找出相关内容,品读并思索其各自的寓意和内涵 第1次(第7段):“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通过邻居之口引出合欢树ﻫ 第2次(第8段):讲解并描述合欢树的来历母亲兴奋了许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仿佛预示着他的儿子也会像合欢树一样重获健康的希望,重获生活的希望合欢树寄予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那仿佛就是她的孩子ﻫ 第3次(第9段):想起合欢树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合欢树是母亲种的,在作者心中,它仿佛就是母亲的象征;再说,这些年来,作者始终未见过那棵树。
第4次(第10,11段):再也看不见合欢树合欢树对“我”的意义和对那个孩子的意义不尽相同:对“我”来说,合欢树意义非凡,它寄予着母亲对“我”的希望,寄予着“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ﻫ 2.本文题目为“合欢树”,为什么直至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 全文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合欢树寄予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同时,合欢树触动了作者,是本文的写作缘由 3.第一段能否删去? 不能正是因为作者小时候作文写得好,所以以后走上写作道路并获得胜利,与第三段在内容上也有呼应 从第1段中,我们读出了母亲的聪慧,漂亮,能干,率真,华蜜母亲也曾是一个文艺青年,为了“我”,她放弃了她的诗和远方,牺牲了全部 4.本文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或“回忆我的母亲”为题?ﻫ 因为本文的写作重点不在表现母亲的好品质,而在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合欢树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引发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且合欢树意境美丽,意蕴丰富《合欢树》教学设计2ﻫ 《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依次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激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哀思又愧疚的思念。
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版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观赏》教材中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详细事务,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详细深化理解文章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ﻫ 3、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母爱,进而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详细事务,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其中第三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ﻫ 一、情境导入(3-5分钟)ﻫ 1、展示“合欢树”图片,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ﻫ 2、引导学生比照歌曲内容,联系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生活细微环节ﻫ 3、引入课题,介绍作者ﻫ 4、利用图片设置悬念:树与母爱(或母子深情)有何关系 要求:1、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2、联想母亲对自己的深爱ﻫ 3、思索:思想情感的间接表达方式ﻫ (1)、引起共鸣,激发学习爱好ﻫ (2)、明确本课学习目的及重难点。
二、合作探究(20-25分钟)思索如下问题: 1、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ﻫ 3、领悟课文借“合欢树”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悟文中通过朴实的语言所传达的母子深情ﻫ 三、沟通反馈ﻫ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ﻫ 2、分组探讨,确定小组发言人,回答问题 3、选择一个母子间对话情景,分角色表演ﻫ 四、拓展深化5-10分钟)ﻫ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ﻫ 2、自由发言ﻫ 要求:1、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2、领悟母爱,基于回报 五、实训提升(5分钟) 布置作业: 小作文训练(200-300字)ﻫ 叙述一件事来表达母爱,当母亲节来临之际,我准备送母亲一件礼物来回报母亲ﻫ 学生写作ﻫ 1、从微小处去发觉母爱ﻫ 2、运用象征手法ﻫ 板书设计 合欢树 史铁生 母爱子爱树:给“我”看病 为“我”借书 推“我”看电影 激励“我”写作 子思母思树:哀痛也成享受 不愿看合欢树,后来又想看 儿子=合欢树=母亲ﻫ 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ﻫ 教学反思ﻫ 建构“共享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共享”就是“对话沟通”。
师生双方相互倾听,共同参加,达到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探讨的时间,给学生充分沟通的机会;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重点内容,老师重锤敲打 感悟品读环节,提倡主体性的阅读氛围,以读带讲,读出特性,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复的读和体验,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溢活力的学习活动 本课教学通过歌曲及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再度体验母爱,许多学生泪眼婆娑,纷纷表示好好学学习,感恩父母收到了极好的教化效果 总之,语言是活的,课文是生动的,学习是愉悦的语文学习充溢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合欢树》教学设计3 《合欢树》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史铁生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韧和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谢与愧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彻悟 本文的教学设计试图抓住史铁生散文的情理哲思兼具的特点,借助王安忆对史铁生作品的相识:史铁生的散文在叙述中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情感经过历炼趋向理性,理性最终孕育着哲学的果实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解读ﻫ [三维目标]ﻫ 学问与实力ﻫ 1.把握文章的思路,读懂母爱。
2.探讨文章中情于理的表现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探究文章的主题 情感看法价值观ﻫ 1.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谢与愧疚,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彻悟 [教学重点、难点]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化理解文章主题,破解“一人一树”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干脆导入ﻫ 二、整体感知 抓住文章赞颂的主题——母爱ﻫ 三、品尝鉴赏 (一)读懂母爱 1、既然是表现母爱,那自然要从母亲写起,请同学一起朗读散文第一自然段,并思索本段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在作者笔下心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文本的第一自然,作者选取了自己和母亲的一个生活片段进行描写在作者笔下,母亲活泼、开朗、要强、爱美,那时候的母亲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是华蜜的 2、“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巨大的打击变更的不仅是我,母亲也发生了改变,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对此你有体会吗? 明确:其次个自然段,“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母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快速的变老了,她头上起先有了白头发在此之外,作者还突出刻画了母亲变老的细微环节,那就是母亲总是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ﻫ 许多时候,我们也会嫌弃自己的母亲啰嗦、唠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