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某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总结.docx
7页厦门某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总结姜尊仁【摘 要】厦门某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采用多联机和风机盘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合理地解决了办公区、办公楼公共区和商业不同的舒适度和计费需求,同时采用溶 液除湿新风机实现了办公区域排风的热回收,减少了系统新风负荷.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9(038)003【总页数】4页(P96-9&101)关键词】 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多联机;全热交换器作 者】 姜尊仁作者单位】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 中 文1 工程概况厦门某办公楼建筑总面积102109.43 m2,建筑总高度143.75 m,地上共三十三 层,地下共二层,为一类超高层办公商业组合建筑(图1)图1 建筑概况图地上部分:1 层为办公大堂,商业及配套用房,2 层为商业,3 层至33 层为办公, 其中1至3层设置裙楼, 1层和23层为避难层1至18层为低区,低区电梯机 房设在20 层,19 至33 层为高区,高区电梯机房设在屋顶地下室部分:地下夹层为地下停车库,地下1 层局部为商业、其余为设备用房、 地下停车库,地下2层为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库及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
2 负荷计算2.1 室外计算参数(厦门)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1.3工,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1%,空调室外计算干 球温度33.5°C,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5°C,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29.7工, 室外平 均风速3.1 m/s ,室外大气压994.5 hPa[1]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8.3C,通风室外计算温度12.5 °C,空调室外计算温度6.6°C,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9 %,室外平均风速3.3 m/s,室外大气压1006.5hPa[1]2.2 室内设计计算参数表1 为室内设计计算参数表(冬季不供暖)表1 室内设计计算参数表2.3 空调冷负荷计算汇总表2 为空调冷负荷计算汇总表表2 空调冷负荷计算汇总表3 系统设计3.1 空调系统1 设计3 ~ 33层办公均采用变制冷剂流量中央空调系统(以下简称VRV系统)其中 3~8层室外机均放置在裙房屋面(四层)9、10、12-15层室外机均放置在 11层避难层16-21层室外机均放置在22层避难层23-33层室外机均放置 在屋面层各办公房间均采用天花暗藏风管式室内机上送上回三层新风由空调新风机(组合 式空调机组)处理后送到三层办公区域,新风机置于裙房屋面(四层)新风机房内。
4~33层采用竖向新风系统,由区域性空调新风机处理后送到各房间,选用带热 回收溶液除湿新风机4~15层为第一段,设4台新风机(新风量15000 m3/h、 排风量8000 m3/h )置于11层(避难层)新风机房内16 ~ 27层为第二段,设 4台新风机(新风量15000 m3/h、排风量8000 m3/h )置于22层(避难层) 新风机房内28 ~ 33层为第三段,设2台15000 m3/h的新风机置于屋面新风 机房内3.2 空调系统2设计—层大堂,三层新风及3~33层公共区域空调采用板管蒸发冷却式涡旋冷水机组 选用2套制冷量为168 kW的机组设在屋顶,服务19 ~ 33层选用三套制冷量 为252 kW的机组设在裙房屋面(四层),服务1~18层一层办公大堂采用吊挂机上送上回,新风由空调新风机(组合式空调机组)处理后送 到办公大堂,新风机置于裙房屋面(四层)新风机房内3 ~ 33层电梯厅、卫生 间采用风机盘管上送上回,与办公房间共用新风系统,卫生间设置独立排风系统3.3 空调系统3 设计地下一层~二层所有商业设一个中央空调系统选用二台制冷量为1220 kW(347RT )的螺杆式冷水机组,提供夏季冷水,供回水温度7/12工,冷冻机房设 在地下一层。
二台300 m3/h 的方形横流式冷却塔置于裙房屋面(四层),冷却 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工采用一次泵变流量双管闭式循环系统,水系统立管为 异程布置,水平管均为同程布置冷冻供回水主干管之间设置电动压差旁通阀采 用吊挂式空调器或风机盘管系统的水平回水干管上设置静态平衡阀地下一层~二层所有商铺均采用风机盘管或吊挂机加新风系统方式地下一层新风 由设置在地下一层新风机房内的新风机处理后送至空调商铺,一、二层商铺采用竖 向新风系统,新风机设置在裙房屋面(四层)新风机房内4 系统分析4.1 分系统设计思路该项目主体部分为超高层办公楼,办公部分以分层或分单元出租为主,租户主体为 中小型网络公司和外贸公司,各租户工作时间范围差异性比较大,对空调的需求也 有较大差异若采用传统的中央空调水系统,一般仅在常规上班时间开启中央空调, 常规下班时间为了避免负荷率太低而关闭空调,无法满足部分租户加班时间或差异 化工作时间空调需求为了满足项目的定位需求,更好地满足所有租户差异化时间 的舒适性需求,办公部分采用 VRV 系统,每个租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开 启自己的空调系统,充分满足个体的需求同时VRV系统自带计费功能,可以准 确计量各租户的空调使用量,根据实际使用量缴纳相应使用费。
一层大堂及办公层电梯厅和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均为人员过渡性区域,舒适性要求 并没有那么高,空调系统只需满足常规工作时间的需求,空调负荷相对比较稳定 单独设置一套空调系统,方便公共区域的管理和公摊费用的计量主机设备选用板 管蒸发冷却式涡旋冷水机组,主机设置在裙房和主楼屋面,节省了机房位置,主机 更靠近服务区,减少了空调水系统的传输能耗,系统更加节能系统末端所有设备 开关时间统一,控制简单,出了一层大堂,其它层公共区域均为内区,负荷也相对 比较稳定,设计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地下一层和一、二层裙楼部分为商业,运营和管理均有别于办公,单独设置一套空 调系统更利于运营管理空调区域集中且相对距离地下室比较近,故而选用两台螺 杆式冷水机组设置在地下一层冷冻机房内,冷却塔设置在裙楼屋面冷冻水系统采 用一次泵变流量双管闭式循环系统,设置变频水泵,根据末端负荷率调整水泵运行 频率,减少部分负荷时空调系统的能耗水系统立管异程布置,水平管均同程布置, 采用吊挂式空调器或风机盘管系统的水平回水干管上设置静态平衡阀,减少系统水 力失调末端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各商户可根据自己需求调节商铺温度, 经新风机组处理的独立新风系统可以满足商铺人员新风量的需求。
4.2 多联机系统设计需注意事项4.2.1 室外机选型与布置该项目标准层每层办公区域计算冷负荷为306.4 kW,市场上大多数品牌单台室外 机制冷量最大只能做到246.4 kW,为了尽量减少室外机台数,每层选用两套制冷 量为151.5 kW的室外机室外机分别布置在裙房屋面,两个避难层和屋面,通过 在核心筒内设置冷媒管井接至各服务楼层设计时需与建筑专业配合冷媒管井和剪 力墙开洞的位置,保证两个管井可以平均覆盖一整层的办公房间室外机的位置需 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裙房屋面和顶层屋面设置的室外机只要保持设备之间合理 的距离通风散热条件基本没有什么问题,设置在避难层的室外机除了需要靠近外墙 设置百叶并保持设备之间的距离,还应该增设导流罩将室外机热量顺利导流至室外 (图2)设计时需与建筑专业配合好室外机设置的位置以及室外机百叶的透风面 积,确保冷媒管可以便利地接入冷媒管井、同时室外机能良好地散除热量图2 多联机室外机导流罩4.2.2 室内机选型与布置变频多联机系统使用灵活,室内机选型时应考虑间歇使用和户间传热的影响,室内 负荷宜取1.1 ~ 1.3的放大系数[2]暖通设计作为建筑主体的辅助功能性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定位。
该项目办公房间 以出租为主,室内后期装修均由租户进场后根据自身风格装修,室内机的设置宜尽 量适应多种装修风格而不会过多影响室内净高,因此选用风管机,设备安装在梁窝 内,尽量均匀布置,便于租户在装修时根据装修风格调整风口的位置办公室空调冷凝水渗漏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为了从设计上防止冷凝水渗漏,除了 冷凝水主管设置合理的坡度外,室内机均配置冷凝水提升泵4.3 带热回收溶液除湿新风机选型与布置 为了提高办公楼室内空气质量,该项目采用带热回收溶液除湿新风机处理新风和排 风,每层分为两个新排风系统,新风机分别设置在 11 层,22 层避难层和屋顶层每层新风量约为5000 m3/h,卫生间排风量约为2000 m3/h,设计时需考虑每层 楼的风量平衡,在办公楼内走道布置两个排风口,每层排风量为3000 m3/h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规范要求计算每层新风量和卫生间排风量,根据风平衡要求计算还需另外设置的排风量,根据设备所负责区域计算设备风量,与建筑配合竖井和核 心筒剪力墙开洞位置新风机房位置要同时考虑新排风接至竖井和室外的管路路由, 尽量避开避难区,新排风口之间也要保持规范要求的距离5 设计总结对于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要根据甲方产品定位需求,经过认真分析和准确 计算后,合理地选择系统或者系统组合。
对于多联机系统,应根据办公楼避难层和屋顶位置对各室外机所负担楼层进行合理划分,配合建筑预留室外机安装空间,注意散热条件室内机的选型要考虑户间传 热量,布置要充分考虑后期租户装修的可能性,进行包容性设计为了提高办公楼空气质量,新风系统不仅要考虑新风风量,还要充分考虑新风质量, 应合理选择新风机处理新风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热回收式新风机组,但是要 注意办公楼每层和整栋楼的风平衡,合理计算新、排风量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12[2] 徐秋生•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探讨[J].暖通空调,2008,38⑴:6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