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
5页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 文 2011.1第一部分(共 27 分)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决窍 吊胃口 摈(bìn)弃 流水淙淙(zōnɡ) B.坐镇 流线形 跻(jǐ)身 大发横(hènɡ)财C.贸然 咏叹调 勾(ɡòu)当 前倨(jù)后恭D.凭添 必需品 瞭(liào)望 按捺(nài)不住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 5 万元左右的三口之家,要将一年的生活费用控制在 3万元以内,才有可能 2 万元的子女教育费②教师公寓火灾事件发生之后,上海市静安区消防处对辖区楼宇消防装置进行了反复 ,结果表明商住综合楼的消防安全状况堪忧③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李小鹏从小受父母自立自强思想的 ,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在生命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A.节余 查看 熏陶 B.结余 查看 熏染C.结余 勘查 熏陶 D.节余 勘查 熏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Google 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人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C. 刘 老 师 的 古 代 诗 歌 选 修 课 非 常 吸 引 人 , 他 在 讲 《 春 江 花 月 夜 》 的 时 候 , 那 声 情 并 茂 的 朗 诵将 同 学 们 带 入 了 一 个 宁 静 优 美 的 意 境 D.在第 16 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 78 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A.北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着重对考生现有能力和未来潜质的考核,其中既包含智力因素,更包含非智力因素B.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的精神财富C.南方没有集体供暖企业,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D.搜狐第三届“读本好书”年度评选活动日前正在进行,此活动旨在推广一年来文学、社科和生活这三大类图书中最值得传播的好书。
5.把下面带序号的语句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 ,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实现思想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 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④人不但有思想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A. ③①④②⑤ B. ④②⑤③①C. ③④②⑤① D. ②⑤③①④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 ,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 ① 无功,又仕偃蹇 ② ,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 ,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始,子玄修《武后实录》 ,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 ,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 ,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课功殿,明赏罚 课:考核B.擢太子率更令 擢:提拔C.楚客等恶其言切 切:恳切D.朝有论著辄豫 豫:通“与” ,参与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B.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乃奏记求罢去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子玄请于执政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臣子)随便接受官职不是忠诚, (君王)任意授予官职不是恩惠。
B.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C.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能统一D.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朝廷虽然重用他的才能,但却鄙薄他的为人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第二部分(共 123 分)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线的部分断句 (5 分)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 德 而 尚 贤 虽 在 农 与 工 肆 之 人 有 能 则 举 之 高 予 之 爵 重 予 之 禄 任 之 以事 断 予 之 令 曰 爵 位 不 高 则 民 弗 敬 蓄 禄 不 厚 则 民 不 信 政 令 不 断 则 民 不 畏 。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取材于《墨子·尚贤》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 分)①尔卜尔筮,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氓》 )②诚既勇兮又以武, (屈原《国殇》 )③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④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 细 无 声 , 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⑤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⑥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⑧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7 分)梅花引 荆溪阻雪(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 ”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B.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 C. “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D.词中“旧游” “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4 分)③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赏析其表达效果 (10 分)四、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4 题宴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学者看来,宴饮可不是简单的饮食烹饪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我国考古学发掘证明,在远古时代,先后出现了两种宴饮的方式,第一种是竞争性宴饮,第二种是礼仪性宴饮。
宴饮是早期部落(国家)的资源控制策略,是当时部落(国家)的贵族群体之间谋求更大利益和权力的工具之一,也是部落(国家)对外显示其“软实力”的方式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尉迟寺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宴饮的存在陕西灵宝有一个西坡遗址,出土了距今 5500―6000 年的“宴会大厅” 这是一个 83 平方米的宴会厅,用于部落贵族举行盛宴宴会规模之大,食品之丰富,令人惊叹那么,在 5000 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举行这样的盛宴,目的何在呢?原来,在新石器时代,部落内部还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部落之间的竞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宴饮也就成了部落之间进行竞争的一种“武器” 在食物极其匮乏的远古时期,一场盛宴是该部落实力强大的最好证明,对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软实力” 进入了早期国家时代之后,宴饮的地位更加重要,出现了“礼仪性宴饮” 这时的宴饮高度重视用餐器皿的规格,餐具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变成了青铜器伴随着社会关系出现裂变,宴饮也成为等级分化的标志上层贵族希望通过大型宴会,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威望,获取拥戴,巩固现有的权力;另一方面,也借以彰显自身的高贵和富有,宣示其统治阶层的身份到了距今约 4000 年前,作为“礼仪性宴饮”最高规格的“国宴”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早期国家举办盛大的“国宴” ,能够宣扬国威,宴会越丰富、越奢华,说明这个国家越富足、越发达,从而震慑四方,不战而屈人之兵远古时代,食物是最稀缺的资源,谁控制了食物,谁就拥有了权力早期国家最大的威胁,不是侵略,而是饥饿,国之根本就是食物供给作为软实力的宴饮,与作为硬实力的军队一样,在早期国家的政治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竞争性宴饮”与“礼仪性宴饮”都有规模大、食品丰富的特点,都是“软实力”的体现B.在新石器时代,盛大的宴饮活动是部落贵族们在内进行权力争斗,对外宣扬实力的工具C.在早期国家时代,青铜器成为礼仪性宴饮的餐具,这说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飞跃D.宴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国家政治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4.根据文意,分条概述新石器时代的“竞争性宴饮”和早期国家时代的“礼仪性宴饮”有哪些不同?(5 分)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8 题放松和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