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docx
4页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一、管线走向1. 管线走向的布置及水工保护输油气管道路由的选择,应结合沿线城市、村镇、工矿企业、交 通、电力、水利等建设的现状与规划,以及沿线地区的地形、地貌、 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和日后管道管理 维护的方便,确定线路合理走向输油气管道不得通过城市水源地、 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 要的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油气管道管理单位应派专人定 期对管道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输油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埋地油气管道及地面施工(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GB 50251和 GB 50253规定埋地输油气管道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安全间距应符合GB 50061和GB 50253规定;与高压输电线铁塔避雷接地体安全 距离不应小于20 m.因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对管道采取相应 的防霄保护措施,防雷措施不得影响管道的阴极保护效果和管道的维 护;与高压输电线交叉敷设时,距输电线20 m范围内不应设置阀室及 可能发生油气泄露的装置埋地油气管道与通信电缆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不宜小于 10 m 特殊地带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交叉时,二者净空 间距应不小于0. 5 m。
且后建工程应从先建工程下方穿过埋地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不宜小于 10 m 特殊地带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且应保持两管道间 有足够的维修、抢修间距;交叉时,二者净空间距应不小于0. 5 m, 且后建工程应从先建工程下方穿过输油气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里程桩宜设置在管道的整数里程处,每公里一个.且与阴极保护测试桩合用输油气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 的地段,采取防护措施,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施管道水力保护管道水工保护形式应因地 制宜、合理选用;定期对管道水工保护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 时采取相应措施2. 管路截断阀输油、气管道应设置管路截断阀,天然气管道截断阀附设的放空 管接地应定期检测定期对截断阀进行巡检有条件的管道宜设数据 远传、控制及报警功能天然气管线走向截断阀的取样引压管应装根 部截断阀3. 管道穿越输油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地质、水势、地形 地貌、地震等自然条件,及两岸的村镇、交通等现状,并考虑到管道 的总体走向、日后管道管理维护的方便,选择合理的穿跨越位置考 虑油气管道的安全性,管道通过河流、公路、铁路时宜采用穿越方式输油气管道跨越河流的防洪安全要求,应根据跨越工程的等级、 规模及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等,合理选择设计洪水频率。
位于水库下 游20 km范围内的管道穿越工程防洪安全要求,应根据地形条件、水 库容量等进行防洪设计管道穿越工程上游20 km范围内若需新建水 库,水库建设单位应对管道穿越工程采取相应安全措施输油气管道 穿越河流、公路、铁路的钢管、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原油和 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管道跨越河流的钢管 塔架、构件、缆索应选择耐大气环境腐蚀、耐紫外线、耐气候老化的 材料做好防腐管道管理单位应根据防腐材料老化情况.制定跨越河 流管道的维修计划和措施管道穿越河流时与桥梁、码头应有足够的 间距穿越河流管段的埋深应在冲刷层以下,并留有充足的安全余量 采用挖沟埋设的管道,应根据工程等级与冲刷情况的要求确定其埋深 穿越河流管段防漂管的配重块、石笼在施工时.应对防腐层有可拄的 保护措施每年的汛期前后,输油气管道的管理单位应对穿跨越河流 管段进行安全检查,对不满足防洪要求的穿跨越河流管段应及时进行 加固或敷设备用管段,对穿跨越河流臂段采用石笼保护时,石笼不应 直接压在管道上方,宜排布在距穿越臂段下游10m左右的位置管道穿公路、铁路的位置,应避开公路或铁路站场、有职守道口、 隧道.并应在管道穿公路、铁路的位置设立警示标志。
输油气管道穿 越公路、铁路应尽量垂直交叉.由于限制无法垂直穿越时,最小夹角 不小于 30°,并避开岩石和低洼地带输油气管道穿越河流上游如有水库,管道管理企业应与水利、水 库单位取得联系,了解洪水情况.采取防洪措施水利、水库单位应 当至少提前两日将泄洪方案通知管道管理企业,且应避免大量泄洪冲 毁管道二、输油站1.一般规定输油气站的进口处,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及进站须知对于 进入输油站的外籍人员,应进行安全预防措施和逃生路线等应急知识 的教育和培训石油天然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其生产工艺特点、 火灾危险性等级功能要求,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石油天然气站场内的锅炉房、35kv及以上的变(配)电所、加热 炉、水套炉等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宜布置在站场或油气生产区 边缘石油天然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场所和设施,在人员集中的地方和明火或 火花排放的地方,应布置在一年中频率最低的风向上风侧2) 甲、乙类液体储罐,宜布置在站场地势较低处,当受条件限制 或有特殊工艺要求时,可布置在地势较高处,但是,应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液体外流3) 当站场采用阶梯式竖向设计时,台阶应有防止易燃液体泄漏和 溢出的措施。
4) 天然气凝液,甲、乙类油品储罐组,不应靠近排洪沟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