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俄语在我国的发展和俄语的价值.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319848291
  • 上传时间:2022-06-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俄语在我国的开展和俄语的价值  俄语在我国的开展和俄语的价值  俄语曾是世界第二大语言,结合国6大工作语言之一,被普希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随着苏联解体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俄语地位却一落千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又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局部从某种角度讲,俄语的兴衰与俄罗斯在其国内外的战略利益休戚相关,对于俄语地位的下滑,近年来一直非常关注俄语开展问题的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曾痛心地大声疾呼:俄语正处于危难之中俄专家同时也指出,柳德米拉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对俄语面临的残酷现实的真实描绘俄最高指导人已开场从战略高度审视该问题,并把俄语地位问题列为俄高层需重视和关注的非传统平安问题之一纵观俄语在我国的开展,俄语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低谷然后渐渐回暖的曲折过程  一、俄语在中国的开展历程  中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和几百年的传统最早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的元朝那时就已经有一批俄罗斯人居住在中国境内,据?元史?记载:至顺三年〔1332年〕诸王章吉献翰罗思百七十人,酬以银七十二铤,钞五千锭  俄罗斯人两次较大规模地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对俄语在我国的开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一次是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19世纪俄沙皇决定要在中国建一条联络俄国远东地区和内地的铁路根据1896年6月3日满清大臣李鸿章与沙俄财政大臣福特签订的?中俄密约?,东清铁路〔又称中东铁路,东省铁路〕在哈尔滨修筑这条铁路于1897-1903年筑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随着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哈尔滨从一个渔村逐渐兴起,大批俄罗斯人迁入东北沙俄政府倚仗这条铁路企图独霸中国东北并将其纳入俄国幅员,建立黄俄罗斯因此,沙皇俄国以派遣护路军和输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名义,向哈尔滨大量移民特别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和国内战争时期,大批不满苏维埃政权的沙俄贵族、资产阶级、富农、旧军官和知识分子来到哈尔滨,俄国侨民人数骤增俄国侨民普及哈尔滨社会的各个领域城市的宗教、饮食、服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迅速地俄化,俄侨权力超过中论文联盟国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居民,是中国最大的俄侨聚居中心,有俄侨首都之称到1928年,哈尔滨的俄侨已占哈埠居民总数的65%以上  第二次移入是十月革命期间工农革命的成功使反动的资产阶级失去了一切,他们不甘心失败纷纷外逃,同时将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裹胁到中国,后来逐渐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我国东北地区。

      解放以前哈尔滨不过是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但在这里却居住有俄语人口约十万1930年时,中国东北计有俄侨111584人可见其人数之多,比例之大这也就不难估计俄语在该地区的影响  1.俄语的繁荣时期  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列主义五四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由俄文翻译成汉语,中国大批革命青年赴苏联寻找救国真理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国共产党指导人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一方面苏联先后向中国派遣专家总计超过18000人次另一方面,中国也向苏联派出14500余名留学生当时,两国文化界人士频繁互访据苏联方面统计,在中国解放初期的七八年间,中国派往苏联的文化代表团多达134个,而苏联来华访问的文化团体也多达112个从中可以看出,50年代中苏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以及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文学对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俄苏文学中的优秀作品翻译成汉语,一些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脍炙人口的典故,在中国革命青年读者中间很受欢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大出版社更是将俄苏著名作家的作品列为出版重点,掀起了50年代的俄苏文学作品出版高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都是当年的畅销书其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1949-1952年间,在中国销售累计高达207万册这些文学作品,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追求俄苏文学在当时的中国成了外国文学的代名词  外语教育方面,俄语教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708年,俄罗斯文化馆在北京创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外语学校,该校专门培养从事俄语翻译的中国译员俄罗斯文馆经办达154年之久,直到1860年,才完毕了单一语种的教学,开场增设其他外语  现代俄语教学与马列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密不可分,与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密不可分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内,中国共产党始终大力提倡和支持俄语教学上海外国语学社是1920年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上海大学是1921年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它们的主要外语课程都是俄语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延安时期,俄语教学在革命根据地蓬勃展开,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外国语学校的主要外语语种都是俄语到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也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俄语热,除了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的正规俄语教学以外,群众性的俄语教学普及解放区各城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外语教学更是一边倒向俄语教学,俄语几乎成为当时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唯一语种在解放初期的10年里,俄语热在中国的教育界乃至各行各业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几乎可以说是全国学俄语,全民学俄语当时,毛泽东曾大声疾呼无论共产党内、共产党外、老干部、新干部、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以及工人群众和农民群众,都必须诚心诚意向苏联学习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立我们的国家正是在毛泽东等指导人的大力提倡和号召下,新中国成立伊始,一个学习俄语、学习苏联的群众性运动迅速爆发,并很快开展成席卷神州大地的热潮  2.俄语的低谷期、复苏期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蜜月期的完毕,俄语热也在中国迅速降温,全国各类院校极大地压缩甚至取消了俄语专业的设置直到20世纪80年代,俄语教育在经历曲折后又迎来安康开展的新时期但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综合国力的相对下降,国内学习俄语的人数锐减尤其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同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学习英语和其他语种的学生逐年递增,俄语学习也是表现出相对衰退的迹象这是俄语在我国的低潮期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全面展开,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等也不断开展,俄语学习在中国又悄然升温。

      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在中俄两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往迅速扩大与深化,我国俄语教育也再次迎来了开展的新机遇,各层次的俄语教育都获得了较大开展无论是从师生数量、教学规模,还是教育程度,相比以前都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俄语学习在中国又悄然升温,影响力又逐步上升到语种中的主要地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拥有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方向涉及语言学及修辞学、文学、文化国情学等诸多领域这更加奠定了俄语在中国的地位和价值影响力  二、俄语的价值与前景  俄语在我国的传播和世界的传播,主要取决于它的特定的职能和客观的价值,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怎样对待俄语的价值呢?  1.俄语是获取现今世界先进的科学与技术的可靠手段之一作者柯布逊〔H..Jakbsn〕在?为何要学俄语??书中写道:假设说我们或许想忘掉国际政治的压力,那么我们不可以忘记,俄语是各个历史时期最伟大的文学之一的表达同样,既然目前世界上28%以上的科学产品出自苏联学者之手,俄语就越来越多地表达着极端重要的技术情报奥地利的一位教授施密德〔A.Sсhid〕写道:对我们来讲,俄语是获取技术情报的可靠助手,因为用俄语出版大量文献。

        2.俄语作为结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西方一些国家对俄语越来越重视,他们认为掌握俄语主要是为了搜集科技情报资料,开展政治、外交、意识形态斗争,掌握经济动态、开展贸易活动  3.一个国家的语言是否能在世界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经济实力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可以完全自给的国家,这是其经济开展的坚实基矗普京曾经提出的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战略宗旨是强国富民目前,俄罗斯政府也已逐步实现了他们的战略目的的开展形式和政策措施俄罗斯素有科教兴国和专家治国历史传统,其国家的科研工程储藏位居世界前列  4.俄罗斯是我国的北方近邻,对于我国来讲,这个大国无论从任何意义上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一个国家在选择外语语种时,除首先选择世界性语言作为自己的主要外语以外,还要考虑学习自己最重要邻国的语言  5.我国和俄罗斯的贸易越来越亲密,每年都以25%以上的速度在增加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构造正好互补,我国进口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石油等,俄罗斯进口我国轻工产品俄罗斯的科研力量有目共睹,东北与俄罗斯的工业构造类似,一些科技成果非常适用于东北,而且,由于目前俄罗斯经济刚开场复苏,技术引进本钱相对西方国家较低,更合适中国国情。

      在历史上,中俄两国有着良好的科技合作传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双方科技合作到达鼎盛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场,中俄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展了一些大型的合作工程,如共建田湾核电站,在山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开场建立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6.如今,一些早期与俄罗斯进展科技合作的企业开场尝到甜头,并在不断扩大与俄罗斯科技合作的力度他们带动更多的企业关注俄罗斯,由此带来了新一轮对俄语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根据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球仍有2.88亿人视俄语为母语俄政府为进一步把俄语打造成国际交流语言,普京在2022年亲自发起了世界俄语年活动,时任俄政府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亲自承当俄语年活动组委会主席仅在2022年一年内,俄政府在俄语年框架内就组织了800多项活动,活动涉及独联体各国及欧、亚、非、南北美洲的65个国家梅德韦杰夫当时对该活动意义的评价是:我们会在推广俄语的同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并在与其他国家的互相协作中进步经济和文化实力  自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持续、安康、快速开展中俄两国从2022年、2022年中俄互办国家年,到2022年、2022年中俄互办语言年,再到2022年、2022年中俄互办旅游年,不但进一步深化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推进两国关系做出了宏大奉献,同时也增进两国人民互相理解,唤起了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的新认识。

      当前中国人对俄罗斯的认识可划出两类,一是如今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一种苏联情结,对俄罗斯有一定的认同感,对俄罗斯的新变化更感兴趣,认知上也更客观而另一类是二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对俄罗斯相比照拟冷淡年轻的中国人对俄罗斯的战略重要性认识缺乏,对俄罗斯文化传统、教育程度也重视不够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可以让中国人民更加理解俄罗斯,特别是年轻人对俄罗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俄罗斯的理解以前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过去多表如今国际事务中,双边合作的内容显得比拟空虚更为严重的是,除了最高政治层面之外,双方民间的理解,还停留在前苏联时代彼此留下的印象因此,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还需要不断增加诸如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之类的新内容笔者认为,从国家年、语言年到旅游年这都是继两国国家年之后为推进中俄世代友好、促进战略协作的又一大型国家性活动而2022年中俄语言年的举办证明,确实是在进一步稳固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夯实中俄友谊的民间根底,尤其是将促进俄语和汉语在中国和俄罗斯的推广与传播,为中国的俄语教育事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俄罗斯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友好的国家,再次激发许多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情。

      相反,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后,俄罗斯对中国人好感度进步了20%  随着中俄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交往的不断深化,两国国家核心利益的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