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从认知角度看英汉习语.docx
2页浅谈从认知角度看英汉习语 浅谈从认知角度看英汉习语 【摘要】英汉习语是语言中的瑰宝,是经过几千年反复使用积累沉淀下来的,是一部人类认知发展过程的活化石根据现代认知隐喻理论,英汉习语体现了隐喻认知过程,即以日常经验为a基础,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映射实现认知英汉习语之间的隐喻映射既有相似性,又有民族差异性 【关键词】认知,习语,隐喻映射 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手段,同时又是人们认知的结果习语是语言中的瑰宝,它来自劳动人民的各种经验因此通过习语来研究人的认知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习语正是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面镜子现代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认知的工具隐喻的工作机制是把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映射到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上,达到认知的结果本文试图用隐喻映射理论分析英汉习语异同 一、认知隐喻理论 隐喻具有修辞价值,隐喻更具有认知价值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中认为强调了隐喻的认知价值理查兹指出,隐喻是语言中无所不在的原则人的思维是隐喻的,人的语言也是隐喻的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人们以日常经验为基础,认知和理解新事物尤其是抽象概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
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充分体现了人的隐喻思维过程 二、习语的定义 在习语的定义问题上,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侧重点从广义角度来说,汉语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而英语中的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俚语、俗语、谚语等,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喻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习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比喻,并能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这种联想是由民族的现实环境和生活经验决定的比喻习语体现了人们用隐喻进行思维,来表达更抽象的事物的认知过程 三、英汉习语都是以日常经验为基础 1.习语来自于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习语反映着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经验因使用汉英两种语言的人民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典故等,英汉人民观察事物的侧面和角度有所不同,英汉习语也就带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 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和捕鱼业的发展使得英语中出现大量与航海捕鱼有关的习语例如:“back and fill”愿为旧时航海术语,指帆船在通过狭窄水道时若遇顶风就得不断调整船帆,使其时而漏风时而吃风张满。
to back and fll”比喻“动摇不定,出尔反尔”再如:“all at sea”比喻“茫然不知所措”;“hang in the wind”比喻“犹豫不决”等古代中国以农牧业为主农谚和歇后语成为了汉语习语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一年之计在于春”、“芝麻开花――节节高”等 2.英语和汉语虽然有千差万别,但却存在着普遍特性英汉习语的共性反映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劳动经验,因而对一些事物和概念具有相似的理解,反映了相似的隐喻认知方式:借助相似的一种事物来认知和表达相似的另一种事物例如:“Give him an inch and he’II takea yard.”和“得寸进尺”是基于人们相似的物理的经验,用长度较短的inch或寸来表示已经得到的,用长度较长的yard或尺来表示想得到的以此来比喻更抽象的贪得无厌再如: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stone.”和“水滴石穿”;“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和“趁热打铁”;“A snow year,a rich year.”和“瑞雪兆丰年”;“Fish in troubled water.”和“浑水摸鱼”等等。
四、英汉习语异同 1.源域相同,目标域相同或相似英汉习语之间有许多是从相同的源域到相同的目标域的隐喻映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劳动经验,因而对一些事物和概念具有相似的理解,英汉习语之间有了许多相似的隐喻表达例如“to bum one"s boats”和“破釜沉舟”有相似的隐喻映射在古代战争史上,有些将军用兵时常以烧毁船只自断退路的办法来激励士气,表示不胜即死的决心古罗马的名将凯撒率军渡过卢比孔河与罗马执政官庞培决战,即下令焚舟,以示决心《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再如“castle.in the air”和“空中阁楼”;“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和“趁热打铁”;“A snow year,a rich year.”和“瑞雪兆丰年”;“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和“浑水摸鱼”;“to sail in the same boat”和“同舟共济”等等 2.源域相同,目标域不同英汉习语之间有许多隐喻映射来自相同的源域,却指向不同的目标域。
这体现了英汉人民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因而有不同的认知例如:英语中“pull one"s leg”是“愚弄某人”、“开某人的玩笑”的意思,并不等同于汉语中的“拖后腿”,即为“成为别人或事物前进的障碍”龙”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喻义,“龙腾虎跃”隐喻奋起行动、有所作;而英语的“dragon”是一种类似鳄鱼或蛇的动物,有翅膀及爪子,“the old dragon”指魔鬼撒旦,“to chase the dragon”指吸食海洛因,它们则含有贬义隐喻 英汉习语是语言中的瑰宝,是经过几千年积累沉淀下来的,是一部人类认知发展过程的活化石英汉习语体现了隐喻认知过程,即以日常经验为基础,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映射实现认知英汉习语之间的隐喻映射既有相似性又有民族差异性英汉习语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恰恰反映了英汶人民尽管相隔遥远,却有着相同的认知发展过程:以日常经验为基础,借助一事物来理解和表达另一事物 参考文献: 【1】陈道明.当代隐喻理论研究若干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7.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