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化学溶沸点比较.doc
5页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 ① 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② 低熔点单质 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ⅡB族Zn,Cd,Hg及ⅢA族中Al,Ge,Th;ⅣA族的Sn,Pb;Ⅴ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如熔点: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 ① 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指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或惰性气体原子间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②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 ① 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如 Li
晶体的问题:我们所常用的物质分为金属晶体(所有金属都是,例如铁、铜、镁、锌等)、原子晶体(金刚石、金刚沙等)、离子晶体(氯化钠、氯化铯等)、分子晶体(干冰等)、混合型晶体又叫过渡型晶体(石墨等),还有人造晶体,总之,晶体从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具有几何形状的固体,对光有拆射率,例如红宝石、蓝宝石、硫酸铜晶体、纯金属有光泽所以金属是晶体、雪花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所以雪花是分子晶体,单质碘有金属光泽所以单质碘是分子晶体,有很多的晶体的颗粒很小,肉眼观察不到它的几何形状,但仍是晶体,例如白沙糖,很小很小的颗粒,但它是分子晶体,我们常用的食盐,晶体颗粒很小,但它是离子晶体还要指明的是有些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一但隆温到它成固体时它是晶体了,例如二氧化碳就是这样,它是分子晶体原子晶体:1.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2.在原子晶体这类晶体中,晶格上的质点是原子,而原子间是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这种晶体称为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单质硅,SiO2,碳化硅等均为原子晶体3.规律:原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一般来说,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就越大,晶体的熔沸点也就越高。
例如:金刚石(C-C)>二氧化硅(Si-O)>碳化硅(Si-C)晶体硅(Si-Si))金刚石、硅晶体、SiO2、SiC 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或正、负离子集团按一定比例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晶体称作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一般硬而脆,具有较高的熔沸点,熔融或溶解时可以导电如强碱(NaOH、KOH、Ba(OH)2)、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Na2O2)、大多数盐类(BeCl₂、Pb(Ac)₂等除外)都是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性质:分子晶体是由分子组成,可以是极性分子,也可以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弱,分子晶体具有较低的熔、沸点,硬度小、易挥发,许多物质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例如O2、CO2是气体,乙醇、冰醋酸是液体同类型分子的晶体,其熔、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例如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按F2、Cl2、Br2、I2顺序递增;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按周期系同主族由上而下熔沸点升高;有机物的同系物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熔沸点升高但HF、H2O、NH3、CH3CH2OH等分子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还有氢键的作用力,它们的熔沸点较高在固态和熔融状态时都不导电分子组成的物质,其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例如NH3、HCl极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和苯;而Br2、I2难溶于水,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
根据此性质,可用CCl4、苯等溶剂将Br2和I2从它们的水溶液中萃取、分离出来分类:①所有非金属氢化物②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如:稀有气体、卤素(X2)、氧气、硫(S8)、氮(N2)、白磷(P4)、C60等(金刚石,和单晶硅等是原子晶体)[1]③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P4O6、P4O10等(如SiO2是原子晶体)④几乎所有的酸⑤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苯、乙酸、乙醇、葡萄糖等⑥所有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除汞外)、易挥发的固态物质 熔沸点规律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的元素单质其熔沸点变化规律为:At2>I2 > Br2 > Cl2>F2 ②若分子间有氢键,则分子间作用力比结构相似的同类晶体大,故熔沸点较高例如:HF > HI > HBr > HClH2O> H2Se> H2S NH3> PH3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例如:CO>N2④在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例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中,熔沸点顺序为:邻位化合物>间位化合物>对位化合物金属晶体:根据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
金属晶体都是金属单质,构成金属晶体的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越高,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硬度也是如此例如第3周期金属单质:Al > Mg > Na,再如元素周期表中第ⅠA族元素单质:Li > Na > K > Rb > Cs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因为熔沸点递变在周期表中并不是完全有规律的,所以希望不要一味追求结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一旦理解了判断的原理,元素周期表自然就掌握好了首先,判断元素单质的熔沸点要先判断其单质的晶体类型,晶体类型不同,决定其熔沸点的作用也不同金属的熔沸点由金属键键能大小决定;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离子晶体由离子键键能的大小决定;原子晶体由共价键键能的大小决定所以第一主族的碱金属熔沸点是由金属键键能决定,在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第七主族的卤素,其单质是分子晶体,故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在分子构成相似的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卤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升高用这样的方法去判断同主族元素的熔沸点递变规律就行了,因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同周期的话,不太好说了通常会比较同一类型的元素单质熔沸点,比如说比较Na、Mg、Al的熔沸点,则由金属键键能决定,Al所带电荷最多,原子半径最小,所以金属键最强,故熔沸点是:Na
对于离子晶体来说,影响熔沸点的则是离子键的强度对于原子晶体来说,影响熔沸点的则是原子间共价键的强度对于金属晶体来说,影响熔沸点的则是金属键的强度对于分子晶体来说,原子结构不能直接影响单质的熔沸点,必须要看形成的分子的结构通常有极性的分子,分子量大的分子,分子间作用力会大些,熔沸点会高些如果有氢键,则会大大提高熔沸点对于原子晶体来说,主要看共价键的强度通常短程、小个原子之间共价键很强,相应晶体熔沸点高由于共价键本来就是相对很强的作用力,所以原子晶体的熔沸点一般都相当高对于离子晶体来说,主要看离子键的强度稳定性强的离子,小个的离子,其离子键强度高,相对来说熔沸点就高金属晶体的情况最复杂因为金属类型多,外层电子排布各异,金属键的本质虽然类似,但是具体情况悬殊熔点从汞的低于零度,到钨的3000度以上都有对于碱金属来说,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是金属晶体随着原子量增加,外层电子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小,原子间的金属键越来越松散,因此熔点越来越小卤素则都是双原子的分子晶体,卤素原子序数越大氧化性是越弱,因为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越弱,越不容易得到电子,反而有的会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卤素氧化性是随着序数的增大而降低,即还原性是升高的。
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而与化学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无关,化学性质是最外层电子决定的汞是常温下唯一的呈液态的金属,它具有金属光泽,具导电能力,有很大的密度,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发生颜色反应等很多金属独有的性质,对了,不可以和金属形成化合物,和非金属间是由离子键相连的氢键的问题:NH3,HF,H2O的熔沸点依次升高是因为氢键,NH3中氢键强度小数量少(1),水中氢键强度居中但是可以形成的氢键数量多(2),HF氢键强度大但是数量少主要类型:1、与N、O、F相连的H,与N、O、F之间形成氢键,所以两两组合,常规的有9种出现在NH3分子之间,H2O分子之间,HF分子之间,NH3和H2O分子之间,HF与H2O分子之间,有机物中的低级醇分子之间,醇与H2O之间,低级羧酸分子之间,羧酸与H2O之间,氨基酸分子之间,氨基酸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等等2、可以有分子间氢键,也可以有分子内氢键如HNO3存在分子内氢键,邻硝基苯酚、邻羟基苯甲醛、邻羟基苯甲酸等都存在分子内氢键3、一些特殊的物质也可能形成超出常规范围的氢键,如CHF3与C6H6之间也能存在氢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