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及癌因性疲乏受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的影响.docx
6页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及癌因性疲乏受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的影响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并降低其生活质量[1]癌因性疲乏意为因肿瘤疾病或者与其相关的治疗引起的肿瘤病人不适的主观感受,包括虚弱、活动耐力下降及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可长期伴随癌症病人,对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3,4,5],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欠佳,需要寻找一种可以改善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护理模式因此,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选取乳腺癌病人,比较常规护理模式和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模式对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住院60例乳腺癌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住院62例乳腺癌病人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并确诊;②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清楚,智力正常,可用汉语正常交流;③年龄≥18岁;④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填写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合并精神疾病。
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1.2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对其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宣教、给药护理、饮食宣教及心理健康疏导等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2.1运动护理给予病人个体化的运动护理方案,首先对病人进行体力状态评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运动方案首先每次进行30min,每周5次的室内慢步行走,再依据病人能力继续给予可接受的锻炼方式对不能下地活动的病人,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床上锻炼及护理宣教,鼓励其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给予病人翻身、按摩等护理[6,7,8],降低压疮等情况的发生风险除特定运动量外,护理人员引导乳腺癌病人散步、爬楼梯等,提高病人的活动水平鼓励病人积极完成锻炼目标,做好监督和保护工作,并及时根据病人实际状况调整其运动量及时间1.2.2心理护理肿瘤放化疗治疗会发生不良反应,为了让病人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在接受治疗前,及时告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取得病人理解病人得知患癌后,可出现不良情绪,表现为抑郁、烦躁及恐惧等,癌症治疗所伴随的副作用可加重病人的不良心理,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采取群体支持、训练病人应激反应处理能力以及个体咨询等措施可改善病人不良心理,与病人进行适当交流,谈论病人感兴趣的话题,协助病人转移其注意力,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积极解决病人当前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同时鼓励病人自我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4]1.2.3睡眠护理每日按时评估乳腺癌病人的睡眠情况,夜班护士做到“四轻四静”,给予病人安静的睡眠环境,并根据具体情况,协助其制订个体化的作息时间表及睡眠计划等;对于入睡困难病人,鼓励其入睡前饮用热牛奶、播放轻音乐等;鼓励睡眠紊乱者减少其不必要的白天睡眠,限制午睡时间,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嘱病人晚餐适量清淡,避免入睡前饮用浓咖啡、浓茶等,嘱咐病人入睡前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此外,在入睡前可协助家属对病人进行穴位按摩,若乳腺癌病人长期睡眠质量欠佳,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助眠类药物帮助改善睡眠[4]1.3观察指标1.3.1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30)评价病人生活质量,该量表共15项,包含5个功能子量表(角色、情绪、认知、躯体、社会功能);3个症状子量表(疼痛、疲劳、恶心呕吐);1个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6项特异性项目(反映病人症状、经济状况等)。
该量表共30个条目,第29个条目、第30个条目为7等级评分法,其评分依次为1~7分,其余条目均为4等级评分法,其评分依次为1~4分标准分满分为100分总体健康及功能子量表评分越高表明乳腺癌病人的总体健康水平与功能越好;特异性条目及症状子量表评分越高表明其症状及问题越严重[5]1.3.2癌因性疲乏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PFS-R)评价乳腺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该量表共有22个条目,4个维度(躯体、认知、情感及行为),各维度评分范围最低0分,最高为10分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值是总分评分等级分为无疲乏(0分)、轻度疲乏(1~3分)、中度疲乏(4~6分)、重度疲乏(≥7分)[6]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表2两组病人干预前后EORTCQLQ-30评分比较表3两组病人干预前后PFS-R评分比较3、讨论乳腺癌为女性的常见肿瘤之一,治疗方法复杂乳腺癌病人手术后需要进行长期放化疗,常出现脱发、感染及呕吐等反应,也可产生抑郁及恐惧等负面情绪,如不及时治疗,可继发多种并发症,增加乳腺癌的治疗难度,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发病率为78%~90%,系统性护理干预极为重要[7]对病人进行宣教,指导病人进行饮食、锻炼、睡眠调节等是主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其不适症状[8,9,10,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EORTCQLQ-30量表总体健康、功能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症状、特异性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改善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原因可能是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对乳腺癌病人依据不同的状态制定了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运动护理中根据乳腺癌病人不同的体力,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护士等人员指导,并且监督乳腺癌病人完成相应的运动锻炼,同时采用言语方式积极鼓励病人主动完成持续性运动,并做好监护工作,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13,14,15,16];心理护理中癌症病人在得知患病后可出现负面情绪,而癌症的放化疗伴随的副作用进一步加重病人的不良心理,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通过采取群体支持、训练病人应激反应处理能力以及个体咨询等措施可改善病人不良心理,通过观察病人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的原因及诱因,与病人进行适当交流,谈论病人感兴趣的话题,协助病人转移注意力,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积极解决病人当前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同时鼓励病人自我解决能力所及的问题;睡眠护理中结合病人自身生活习惯,制定并实施健康合理的作息规律,通过调整白天睡眠习惯、改善晚餐饮食习惯、保持入睡前健康习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从而提高其睡眠质量[17,18,19,20]。
综上所述,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乳腺癌病人的体力状态、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等,从而达到改善其生活质量的目的[21,22,23,2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PFS-R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癌因性疲乏其原因为对病人进行运动、心理及睡眠等方面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家属和朋友对病人进行引导,并督促其积极运动,一旦出现不适时能够及时改进运动护理方案除特定运动量外,护理人员引导乳腺癌病人散步、爬楼梯等,提高病人的活动水平;由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主动并且认真倾听病人的内心想法,通过音乐、按摩等方式协助其转移注意力,并积极解答病人的疑虑,尽可能缓解其负面情绪;高质量睡眠对于维持乳腺癌病人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按时分析病人睡眠情况,并为病人制定合理、规律并且健康的作息表,确保病人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同时协助病人进行穴位按摩,对于睡眠质量差的病人可给予一定镇静药物等,改善其睡眠质量[25,26]导致癌因性疲乏的原因可能与焦虑、抑郁、疼痛、睡眠紊乱、活动水平及营养不良等因素相关,而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改善病人活动水平,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癌因性疲乏的效果[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病人护理干预中,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病人体力状态、不良心理及睡眠质量,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缓解其癌因性疲乏症状,促进乳腺癌病人的康复参考文献:[1]谢朵朵.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运动依从性的调查研究[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17.[2]曹鑫,张欢,刘玲.正念训练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1):2953-2955.[3]王岩,刘丽华,付玉芳,等.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7):477-480.[4]尹伟琴.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对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3):4-7.[5]何晓玲,徐锦江,顾立学.化疗后不同时间有氧运动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3,34(8):69-71.[6]谭雪敏,周燕,李临英,等.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4-7.[7]周春兰,仝慧茹,李文姬,等.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诱因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3B):707-708.[8]崔静,刘银芳,黄云娜.综合护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1):44-47.[9]陈和月,肖艳玲,杨娇弟,等.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3):322-326.[10]黄敏,刘雨生,朱春花.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3):1566-1568.[11]简二妹,潘海卿,刘爱霞,等.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J].护理与康复,2016,15(2):156-158.[12]曹玉瑶,宋祎,陈凤敏,等.有氧运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天津医药,2016,44(4):401-404.[13]张馨,崔晓薇,吴羡美,等.368例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7):3344-3346.[14]李朝霞,米登海,温志震.癌因性疲乏与炎症因子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318-321.[15]何晓玲,邹凌云,曹瑶,等.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乳腺癌大鼠癌因性疲乏及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9):872-876.[16]秦艳艳.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41-42.[17]胡春华,关惠仪,冉隆梅,等.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1-5.[18]刘丽娜,周丽华,方红霞,等.运动干预对乳腺癌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22):2190-2191.[19]王国妃,王曙红,姜萍岚,等.瑜伽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10):1077-1082.[20]邹凌云,杨柳,何晓玲,等.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的Meta分析[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