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课本整理范例.doc
3页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居里夫人独立智慧的高低,坚守理性的美丽即使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其精微和美妙,不可重复体悟生命之美,创造生命之美,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所在篇目 ★ 《沁园春·长沙》重要文学常识文体,词;作者,毛泽东;沁园春,词牌名;代表作, 《七律·长征》 、 《沁园春· 雪》 名句摘录:“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手法特色 借景抒情;远近结合;动静结合;雄奇瑰丽主题 通过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美景和对革命往事的追忆,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本词情景交融,请结合上阕内容加以分析 (情景关系题:关系+景+景之特点+情+ 作用(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 )典型题目本词上阕情景交融远山红透,树林碧绿,满江碧透,游鱼戏水,船只往来,雄鹰搏击,作者描绘了一幅辽阔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借此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切的博大胸襟写作话题 感悟自然(从伟大的自然中得到生命的感悟) ;胸怀开阔(一代伟人开阔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历史责任感) ;理想抱负(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忧国之情) 。
佳句摘抄 1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相宜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出作者的远大志向和忧国之情 )篇目 ★ 《跨越百年的美丽》重要文学常识文体,散文;作者,梁衡;代表作, 《把栏杆拍遍》 手法特色 多种人物描写(正面,侧面) ,叙议结合,引用手法主题 通过对居里夫人事迹的叙述,展示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揭示了美丽的真正内涵是超越了外形之美的精神之美(坚毅睿智,勤奋刻苦,不为名利所累等) 典型题目 文章以“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为题,有什么好处?(题目的含义和好处:1 手法,如“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2和文章思路的关系,如“ 药 ”,是行文展开的线索)3题目本身含义, “南州六月荔枝丹”标明荔枝成熟的地域时间和颜色4题目隐含的引申义, “药”指人血馒头,也指鲁迅要以文章为药,引起疗救者的注意5 考虑文体,如说明文,可能与说明对象有关,如散文,可能与主题有关,如议论文,可能与中心论点有关美丽 ”不仅指居里夫人外貌的漂亮,更指居里夫人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和坚毅睿智,勤奋刻苦,不为名利所累优秀品质,而她的这些品质是永恒的作者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深切表达了他对居里夫人的热情礼赞。
写作话题 执着追求,坚持理想,淡泊名利,美丽与永恒佳句摘抄 1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刀;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以背一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枝他们淡淡地生活,淡淡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的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篇目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重要文学常识文体,散文;作者,周国平;代表作, 《守望的距离》 手法特色 淡而有味,反复手法,夹叙夹议主题 本文通过对一个读者来信的感悟,阐明了自己对生命本质的看法,表达了对“一个陌生得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拖过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观发展了自己的生命”的感激之情作者认为, “散文怎么算好,想来想去,还是归于‘ 平淡’二字”,又认为, “散文最讲究味”,即要“淡而有味”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淡,指文章语言平淡,有味,指文章内容和主题有韵味这是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典型题目文章语言平淡,作者引一封读者来信,如实描述读者读自己的散文的经历,由此引发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毫不造作而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却是深刻独特的,一个生命和生命的相遇是一个奇迹,我们要珍惜和感激;人应该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
语言平淡却意味深长,可谓“淡而有味”写作话题 生命的倾听,平凡生命亦可以精彩,保持生命的本色,感激生命佳句摘抄 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惟独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复,所以,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所以,我要感激这个不知名的女孩,感谢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性灵她使我愈加坚信,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惟愿保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