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4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配套课件 理.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99811473
  • 上传时间:2019-09-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1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4讲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续表),1.设 AA′是长方体的一条棱,这个长方体中与 AA′平行,),C,的棱共有( A.1 条 C.3 条,B.2 条 D.4 条,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D,A.若 a,b 是两条直线,且 a∥b,那么 a 平行于经过 b 的 任何平面 B.若直线 a 和平面α满足 a∥α,那么 a 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 行 C.若直线 a,b 和平面α满足 a∥α,b∥α,那么 a∥b D.若直线 a,b 和平面α满足 a∥b,a∥α,b α,则 b∥α 解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知,选 D.,3.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①若直线 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 l∥α; ②若直线 l 与平面α平行,则 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 平行; 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 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④若直线 l 与平面α平行,则 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 没有公共点.,A.1 个,B.2 个,C.3 个,D.4 个,4.已知直线 l,m,n 及平面α,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D,A.若 l∥m,m∥n,则 l∥n B.若 l⊥α,n∥α,则 l⊥n C.若 l⊥m,m∥n,则 l⊥n D.若 l∥α,n∥α,则 l∥n,考点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 1:(1)(2017 年新课标Ⅰ)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 为 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 AB 与平面 MNQ 不平行的是(,),A,B,C,D,解析:由 B 图知 AB∥MQ,则直线 AB∥平面 MNQ;由 C 图知 AB∥MQ,则直线 AB∥平面 MNQ;由 D 图知 AB∥NQ, 则直线 AB∥平面 MNQ.故选 A.,答案:A,(2)如图 8-4-1,A,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 分别 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 AB∥平面 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 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号).,图 8-4-1,解析:如题图①,∵MN∥AC,NP∥AD,∴平面 MNP∥ 平面 ADBC.∴AB∥平面 MNP.如题图②,假设 AB∥平面 MNP, 设 BD∩MP=Q,则 NQ 为平面 ABD 与平面 MNP 的交线.∴AB ∥NQ.∵N 为 AD 的中点,∴Q 为 BD 的中点.但由 M,P 分别为,如题图③,∵BD 与 AC 平行且相等,∴四边形 ABDC 为平行四 边形.∴AB∥CD.又∵M,P 为棱的中点,∴MP∥CD.∴AB∥MP. 从而可得 AB∥平面 MNP.如题图④,假设 AB∥平面 MNP,并 设直线 AC∩平面 MNP=D,则有 AB∥MD.∵M 为 BC 中点, ∴D 为 AC 中点,显然与题设条件不符,∴得不到 AB∥平面,MNP.,答案:①③,【规律方法】证明直线 a 与平面α平行,关键是在平面α内 找一条直线 b,使 a∥b,如果没有现成的平行线,应依据条件 作出平行线.有中点的常作中位线.,【互动探究】 1. (2017 年山东济南模拟)在如图 8­4­2 所示的三棱柱 ABC-A1B1C1 中,过 A1B1 的平面与平面 ABC 交于 DE,则 DE 与,),AB 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 C.相交,图 8-4-2 B.平行 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1B1. ∵AB⊂平面 ABC,A1B1 平面 ABC, ∴A1B1∥平面 ABC.,∵过 A1B1 的平面与平面 ABC 交于 DE, ∴DE∥A1B1,∴DE∥AB.,答案:B,考点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例2:如图8-4-3,在三棱锥S-ABC 中,平面SAB⊥平面 SBC, AB⊥BC,AS=AB.过点 A 作 AF⊥SB,垂足为 F,点 E,G 分别 是棱 SA,SC 的中点.求证: 图 8-4-3 (1)平面 EFG∥平面 ABC; (2)BC⊥SA.,证明:(1)∵AS=AB,AF⊥SB,∴F 是 SB 的中点. ∵E,F 分别是 SA,SB 的中点,∴EF∥AB. 又∵EF 平面 ABC,AB⊂平面 ABC, ∴EF∥平面 ABC.同理,FG∥平面 ABC. 又∵EF∩FG=F,EF,FG⊂平面 EFG, ∴平面 EFG∥平面 ABC.,(2)∵平面 SAB⊥平面 SBC,且交线为 SB, AF⊂平面 SAB,且 AF⊥SB,∴AF⊥平面 SBC. 又∵BC⊂平面 SBC,∴AF⊥BC.,又∵AB⊥BC,AB∩AF=A,AB⊂平面 SAB,AF⊂平面 SAB, ∴BC⊥平面 SAB.,又∵SA⊂平面 SAB,∴BC⊥SA.,【规律方法】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就是在一个平面内找 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从而将面面平行问题转化为 线面平行问题.,【互动探究】 2.(2016 年浙江杭州模拟)设α,β,γ为平面,a,b 为直线, 给出下列条件: ①a⊂α,b⊂β,a∥β,b∥α; ②α∥γ,β∥γ; ③α⊥γ,β⊥γ; ④a⊥α,b⊥β,a∥b.,其中能推出α∥β的条件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①中条件得到的两个平面α,β,也可能相交,故①,不正确;,②由α∥γ,β∥γ⇒α∥β,故②正确;,③中α⊥γ,β⊥γ,可得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③不正确; ④a⊥α,b⊥β,a∥b,得 a⊥β,则α∥β,故④正确.故选 C.,答案:C,考点 3,线面、面面平行的综合应用,例 3:如图 8-4-4,已知有公共边 AB 的两个正方形 ABCD 和 ABEF 不在同一平面内,P,Q 分别是对角线 AE,BD 上的点, 且 AP=DQ.求证:PQ∥平面 CBE. 图 8-4-4,,,证明:方法一,如图 8-4-5(1),连接 AQ 并延长交 BC 于 G, 连接 EG,,则,AQ QG,=,DQ QB,.,又 PQ 平面 CBE,EG⊂平面 CBE, ∴PQ∥平面 CBE.,(1),(3),(2) 图 8-4-5,方法二,如图 8-4-5(2),分别过 P,Q 作 PK∥AB,QH∥,∵CD=AB,AE=BD,PE=BQ, ∴PK=QH. ∴四边形 PQHK 是平行四边形. ∴PQ∥KH. 又 PQ 平面 CBE,KH⊂平面 CBE,,∴PQ∥平面 CBE.,方法三,如图 8-4-5(3),过点 P 作 PO∥EB,交 AB 于点 O, 连接 OQ,,∴平面 POQ∥平面 CBE. 又∵PQ 平面 CBE,PQ⊂平面 POQ, ∴PQ∥平面 CBE.,【规律方法】证明线面平行,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一条直 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方法一是作三角形得到的;方法二是通过作 平行四边形得到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KH;方法三利用了面面平 行的性质定理.,【互动探究】 3.(2015 年安徽)已知 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若 m,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 m 与 n 平行 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 D.若 m,n 不平行,则 m 与 n 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解析: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β可以相交、平行, 故 A 错误;若 m,n 平行于同一平面,则 m,n 可以平行、相 交、异面,故 B 错误;若α,β不平行,但平面α内会存在平行 于β的直线,如平面α中平行于α,β交线的直线,故 C 错误;其 逆否命题为“若 m 与 n 垂直于同一平面,则 m,n 平行”是真 命题,故 D 项正确.故选 D.,答案:D,难点突破,⊙立体几何中的探究性问题一,例题:在如图 8-4-6 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 ABB1A1 和,ACC1A1 都为矩形.,图 8-4-6,(1)若 AC⊥BC,求证直线 BC⊥平面 ACC1A1;,(2)设 D,E 分别是线段 BC,CC1 的中点,则段 AB 上 是否存在一点 M,使直线 DE∥平面 A1MC?请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四边形 ABB1A1 和 ACC1A1 都是矩形, ∴AA1⊥AB,AA1⊥AC.,∵AB,AC 为平面 AB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AA1⊥平面 ABC.,∵直线 BC⊂平面 ABC,∴AA1⊥BC.,又由已知,AC⊥BC,AA1,AC 为平面 ACC1A1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C⊥平面 ACC1A1.,(2)解:存在.证明如下:如图 8-4-7,取线段 AB 的中点 M, 连接 A1M,MC,A1C,AC1,设 O 为 A1C,AC1的交点. 图 8-4-7 由已知,O 为 AC1 的中点.连接 MD,OE, 则 MD,OE 分别为△ABC,△ACC1 的中位线.,连接 OM,从而四边形 MDEO 为平行四边形,,则 DE∥MO.,∵直线 DE 平面 A1MC,MO⊂平面 A1MC, ∴直线 DE∥平面 A1MC.,即段 AB 上存在一点 M(线段 AB 的中点),使得直线,DE∥平面 A1MC.,【规律方法】解决探究性问题一般先假设求解的结果存在, 从这个结果出发,寻找使这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若找到了 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则存在;若找不到使结论成立的充分 条件(出现矛盾),则不存在.而对于探求点的问题,一般是先探 求点的位置,多为线段的中点或某个三等分点,然后给出符合 要求的证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