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诗歌中“月亮”意象的涵义.docx
9页苏轼诗歌中“月亮”意象的涵义摘要 : 唐宋以来 , 苏轼是继李白之后 , 另一位热爱吟咏月亮的天才诗人本文在搜集梳理以苏轼诗全集》的基础上 , 归纳 概括苏轼诗歌中月亮意象的概况 , 并对诗中主要的月亮意象涵义 作归类, 分析得出其诗歌中 , 月亮意象的深层感情涵叉纵观《苏轼诗全集》 , 有关月亮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 而 “月亮”这一意象在《苏轼诗全集》中的涵义也多种多样 , 本文试 从中管窥一角 , 阐明苏轼诗歌中月亮意象的几个主要涵义 , 并从 这些月亮意象中 , 体会其深层的感情涵义首先 , 先来看看何谓意象一、意象的概念何谓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早在《周易 ? 系辞》中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论断而到了南朝 , 刘勰在《文 心雕龙》中则写道“神以象通 , 情变所孕物以貌求 , 心以理应 说明只有将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客观的物象有机结合 , 才能产生心 物相通的“意象”意象”这一概念 , 经过千百年历代文论家 的不断完善 , 有了一个较为明确定义 : “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 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理想或思想感情而精心营构的融入了主体的 情感、意绪和思想的主客统一的符号化表象。
…” 从 上可知, 意象从根本上说 ,是“主客统一的符号化表象” ,从字面 上可理解为“表意之象”――“象征”是其主要表现特征二、月亮意象的概况首先,从数量上看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苏轼涉及到“月亮” 意象的诗歌约为 300 多首,而现存苏轼诗歌总数约为 2700 首左右 , 故月亮诗歌约占其诗歌总数的九分之一 ,占相当大的比重可见, 若选唐宋以来最爱写月亮的诗人的话 ,唐代当推李白 ,而宋代 ,苏 轼应当仁不让其次,从形态上看 ,随便翻开《苏轼诗全集》, 便见各式各样的 月亮意象,纷至沓来:诸如“明月…皎月…微月” “新月”“山月” “清月”“寒月…‘缺月…孤月…暗月…新月… 江月”“海月”“淮月…森月…秋月…冬月”“霜月…云 月” “雪月”“斜月”“素月”……等 , 多不胜数、不胜枚举 总体而言 , 月亮意象以何种形态出现与苏轼写作时的心境密切相关当苏轼高兴 时, 诗中每每出现的是“明月 清月…皎月”等 清朗明媚的月亮意象 ,如《和子由中秋见月》中的“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 自毫” ,甫一开篇 ,便气度不凡 ,兴致盎然赞颂月亮在中秋夜与家人难得的欢谈团聚饮酒赏月诗人心情自然 无比愉悦。
而当失意时 , 出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 , 苏轼诗中每每出 现的却是“残月”“暗月”“孤月”等意象且看《槐》中的月――“破 巢带空枝 , 疏影挂残月” , 诗人感怀身世 , 连眼前的月亮亦兀自 可怜起来一样的明月 , 不同的心境 , 诗人笔下的月亮意象便迥然不同可见月亮意象的营构 ,与作者的心境是息息相关的 , 所谓情景相 生,物我交融 ,诗人笔下写的是现实中的月 ,更是心中的月三、月亮象征涵义的分类 综观洋洋的《苏轼诗全集》中 , 月 亮意象的象征涵义主要可 分为以下五种 :(一) 月亮象征故乡月亮象征故乡 , 如《游金山寺》 , 这首诗是苏轼在熙宁四年 (1071), 游金山寺时所书 , 在写景之余抒发其思乡情怀我 -- 家江水初发源 , 宦游直送江入海” , 全诗以江水引入 ,由江中明月 不期然勾起苏轼心中的思乡之情是时江月初生魄” , 此夜的 月 , 亦如家乡的月 , 月亮象征故乡 , 只有故乡才能给他温暖与安 慰 此时的苏轼虽年仅 34 岁, 然早已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辗转迁谪 由朝 中重臣贬作地方官 ( 时任杭州通判 ), 彷徨无依之感非外人所 能 体会 , 在江中归途之夜感受更深。
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月 落, 四周陷入一片漆黑 , 即便是在江心闪烁不定的一点星火也令 他惊 恐不安 , “怅然归卧心莫识 , 非鬼非人竟何物” 他于是想到 回 乡归隐, “江山如此不归山 ,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 有 田不归如江水”可见苏轼诗中的月亮意象 , 与李白的“举头 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样 , 寄寓的都是浓浓的思乡情怀二) 月亮象征兄弟亲人 月亮象征兄弟亲人 ,如《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 在普天同庆的中秋之夜 , 苏轼一连写下了三首抒发对弟弟苏辙思念之情的诗 歌殷勤去年月 , 潋滟古城东憔悴去年人 , 卧病破窗中”(其 一);六年逢此月 ,五年照离别” (其 ), 正如附注云“中秋有月 凡 六年矣 , 惟去岁与子由会于此”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然 而苏氏兄弟此时偏偏手足分散 , 不可谓不沉痛同题三首诗同 样 围绕着月亮来写 ,表达的同样是兄弟情、 手足情, 着眼的都是月 夜 对弟弟的思念又见“悠哉四子心 ,共此千里明明月不解老 , 良辰难合并回顾座上人 ,聚散如流萍” (其三 ), 中秋之夜皎洁的明月联系 着 相隔千里的兄弟情 , 明月象征着兄弟与亲人。
此诗可与苏轼那首 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相比较 , 寄寓的同是对弟弟深深的思 念眷恋 ,天公自著意 ,此会那可轻明年各相望 , 俯仰今古 情”(其三 ), 连结尾所发出的也是与“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 娟” 相似的美好祝愿三) 月亮象征知己月亮象征知己 , 如《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 “杏花飞帘散馀 春 , 明月入户寻幽人” 苏轼屡称自己为“幽人” , 他的幽 深孤独 惟有明月可解 ,明月就如他的知己 , “山城薄酒不堪饮 , 劝 君且吸 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 ,惟忧月落酒杯空” ,有诗有酒U!有月 , 才 是苏轼追求的潇洒人生 , 这点颇与李白相似又如《次 韵毛滂法 曹感雨诗》 , “空庭月与影 ,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欤 ,要此清团 团所欢在一醉 ,常恐樽中干” ,与李白的“举杯邀明 月 , 对影成 三人” ( 《月下独酌》 ) 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 幽独 的苏轼有朗朗明 月相伴,知己畅怀大醉 ,还谈何寂寞呢 以月亮 象征自己的知己好 友, 在苏轼的诗集中比比皆是 , 可见, “知己”是苏轼诗歌中 , 月 亮意象的一个重要象征涵义四) 月亮象征岁月沧桑月亮象征岁月沧桑 , 如元丰年间 , 苏轼写的《次韵李修孺留 别 二首 ( 其二 ) 》 , “此生别袖几回麾 , 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 处青山不堪老 , 当年明月巧相随”时年苏轼因“乌台诗案” , 被贬黄州 , 他虽天生的乐天派 , 但在洒脱之余仍不免惆怅U!青山夕夕 , 人生是如此的无常 , 唯有亘古不变的明月可看透人间的一切何处青山不堪老 , 当年明月巧相随”与刘禹锡的名句“人世几 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一样 , 印证的同样是岁月的沧桑以“月亮” 意象象征岁月沧桑 , 在苏轼诗集中不胜枚举又如《和鲜于子骏 郓州新堂月夜二首 ( 其一 )》, 月亮的象征意义则更为明显 : “岁月不可思 , 驶若船放溜繁华真一梦 , 寂寞两荣朽惟有当时月, 依然照杯酒”, 世事繁华如梦 , 荣辱得失 , 百年之后可能都俱作黄土 矣, 只有天上皎洁的明月 , 还像当年一样见证 着人间的沧桑 冷眼 深情 , 可能这便是苏轼独有的豁达通脱五) 月亮象征高洁情操月亮象征高洁情操 , 如《赠潘谷》潘谷详细的生平 , 恐怕现在已难考究 , 但通过苏轼这首诗歌可以知道 , 潘谷是一位寒士 ,工于书画 , 苏轼誉之为“墨仙” , 并写其“布衫漆黑手如龟 , 未 害冰壶贮秋月” , 高度评价潘谷人穷志坚 , 能始终坚持自己应有 的操守这里苏轼便用“秋月”象征高洁的情操。
又如《次韵和 王 巩》, “孤光照微陋 , 耿如月在盆” ,苏轼在这首诗中 ,同样是以月 喻人 ,写出王巩的正直孤傲 故以月亮象征高洁情操 ,是苏 轼诗歌 中月亮意象的又一重要涵义四、月亮意象的感情涵义纵然在苏轼笔下 , 有如此多各式不同、 摇曳生姿的月亮意象 , 然而,从苏轼对月亮的感情中 , 细细分析可得出其月亮意象最重 要 的感情涵义是――“知己” , 从其诗中可印证如下 :苏轼在留别怀人时 , 对月亮有呼朋引伴般的兴奋愉悦 :“多情明月邀君共 ,无价青山为我赊 ,多情的其实不是明月 ,只是作者 ; 临别赠友时 ,同样以月相伴 : “寒潮不应淮无信 ,客路相随月有 情 ( 《和田仲宣见赠》 ), 明月无情恍有情 ;失意自伤时 , 有月相 怜: “孤村一犬吠 , 残月几人行” 《倦夜》; 感旧怀人 , 悼念亡友时 , 则“相看半作晨星没 , 可怜太白与残月”( 《任师中挽词》 ): 拜 访 故友 , 约客烹茶约客烹茶 , 同样携月赴约 :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 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项望太湖》);夜 赏海棠,明月隐约相随 ,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霏霏月转 廊” ( 《海棠》 ) ; 人生苦短 , 感叹人生沧桑有月相和 :“归山岁 月 苦无多 ,尚有丹砂奈老何。
绣谷只应花自染 , 镜潭长与月相 磨” ( 《和仲伯达》 ) 可见在苏轼的人生轨迹里 , 无论高潮低潮 , 人生起伏跌宕 , 他早己将月亮作为自己的最贴心的知己 , 开心时 ,有月亮与他分享喜悦 ;失意时,有月亮慰解伤悲 ;有美酒时 ,与月 对 饮;有名花时 ,与月共赏无论何时何地 ,月亮是其最窝心的知 己 好友因而 , 月亮意象最深刻的感情涵义是知己――可以时刻 忧 患与共 , 不离不弃的贴心知己总而言之 , 作为有宋一代最杰出的文学大家 , 苏轼为世人留 下了两千多首珍贵的诗作 , 其诗中所涉及的意象大大丰富了我国 古代诗歌的内涵 , 他笔下的月亮意象 , 有着丰富的涵义底蕴 , 扩 大 了传统诗歌月亮意象象征表现的范围 苏轼诗中的月亮意象 能充 分做到传情达意、思与境偕 , 使表意之象与作者情感达到物 我交 融 , 浑然一体近乎完美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