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项复习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含解析).doc
15页专题03 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知识储备】 1. 实验装置图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位置像的性质、特点与物体在透镜的像距范围倒、正大、小虚、实u> 2f异侧f 2.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接下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 小 ;(4)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上 移动解答】解:(1)为了使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中央的位置,实验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即u=15cm,则f<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3)接下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小;(4)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5)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过光心的光线,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所以成的像将移动到光屏的上方。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放大;(3)靠近;小;(4)照相机;(5)上3.小强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装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1)点燃蜡烛后,应调节烛焰、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同一高度 上,(2)将实验器材按图中甲位置放置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用此规律工作的是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实验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跑”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下 移(选填“上”或“下”);(3)如图甲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B.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C.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4)小金同学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 5 s,光屏上成清晰的像5)图丁是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为大家直播演示“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实验,如图丁是通过水球成 实 (选填“实”或“虚”)像的瞬间。 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如图戊,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 凹透镜 组成的(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解答】解:(1)如图,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要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之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根据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若要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下移动;(3)由甲图可知,在甲图中物距为40.0cm﹣25.0cm=15.0cm,像距为70.0cm﹣40.0cm=30.0cm,换用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后,光屏恰好位于新凸透镜的右侧焦点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故选:D4)由丙图可知,物距u=15cm,像距v=15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2cm/s和1cm/s的速度,同时匀速向左运动,则t秒时,物距u′=15cm+(2cm/s﹣1cm/s)t=15cm+1cm/s×t,像距v′=15cm+1cm/s×t,则可知在移动过程中,要能在不动的光屏上成像,物距必须等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此时u′=v′=2f=20cm,即15cm+t×1cm/s=20cm,解得t=5s;(4)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则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可以看到王亚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由图可知,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水球里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投影仪;下;(3)D;(4)5;(5)实;凹透镜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 cm;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同一高度上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应为丙图中的 3 (选填“1”、“2”、“3”或“4”),若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乙所示的A位置 能 (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蜡烛的实像3)若在凸透镜的中间贴上一片不透明的三角形纸片继续探究,光屏上 D A.不能成像B.能成烛焰不完整的像C.能成纸片的像D.能成烛焰完整但较暗的像【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f=60.0cm﹣50.0cm=10.0cm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15.0cm,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实像,光屏上的像应为丙图中的3;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当撤去光屏,人眼睛在光屏的位置能看到物体的实像;(3)在凸透镜的中间贴上一片不透明的三角形纸片,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他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完整的像,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D。 故答案为:(1)10.0;(2)3;能;(3)D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如图甲所示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明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移到 65.0 cm刻度线时,在光屏上又一次成清晰的像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只用LED光源替换蜡烛并保持位置不变,且从图中LED光源与透镜之间向左看到LED光源的形状如乙图的左图所示,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乙图中的 ① (填序号)4)最后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明换用焦距为7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F光源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生活中,他认为装有水的纯水桶相当于凸透镜,小明又找来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在玻璃杯后白纸上面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丙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选项中的 C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示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0cm,像距为30.0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凸透镜移到65.0cm刻度线时,此时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只用LED光源替换蜡烛并保持位置不变,且从图中LED光源与透镜之间向左看到LED光源的形状如乙图的左图所示,此时v>2f,成倒立缩小实像,因此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是乙图中的①4)因为凸透镜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此时v>2f,根据甲图数据可得等式:f<15.0cm<2f;30.0cm>2f;联解得:7.5cm<f<15.0cm;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7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因为所换凸透镜比原来凸透镜焦距小,所以会成像在光屏后面,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可将F光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A、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放大的,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有可能;B、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放大的,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有可能;C、图中的像是倒立变粗的像,由于玻璃杯上下的形状是相同的,故像在上下方向的大小是不变的,故C不可能;D、图中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缩小的,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有可能。 故选:C故答案为:(1)投影仪;(2)65.0;(3)①;(4)远离;(5)C6.小保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1)挑选透镜时,小保把两块透镜A、B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光斑,他应该选择 B (选填“A”或“B”)透镜来进行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