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亭意象.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2537474
  • 上传时间:2022-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亭”意象【摘要】“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样式, 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本文通过对“亭”的历史起源与演变,以及“亭”意象审美意蕴分析,阐释“亭”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和意义关键词】亭、 亭意象、 功能及意义 “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与功能的建筑形式,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同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文学作品都是提及“亭”,“亭”与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亭”逐渐变成一种意象,成为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一、亭亭是一种有顶无墙、无门无窗、空间开敞、内外通透、形制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的建筑物现在所发现最早的“亭”字, 是在先秦时期的古陶文自秦以来, 亭就具有很多功能首先是驿馆功能《说文解字》对亭的解释为“民所安定也, 亭有楼, 从高省, 丁声《经籍纂诂》对此进一步解释为“谓停留行旅宿食之馆”,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驿馆,当时的亭建于道路之上, 便于官员停留办理公务以及休息用的 行政功能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秦朝修直道, 设郡县制度, 汉承秦制, 设县、乡、亭、里等各级地方机构, 县境的领土划分为乡, 乡划分为亭, 亭划分为里。

      西汉时全国有亭29635 个, 大约10 里一亭, 亭由负责维护法律法规的亭长管理在汉代, 亭不仅具有实物含义, 也是作为一种行政单位的名称而出现的 汉代以后, 魏晋南北朝时期亭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随着园林建筑的发展, 逐渐出现了供人游览、观赏的亭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以“亭”为歌咏对象的诗歌, 如南朝朱道超《和元帝登百花亭怀荆楚》“亭高登望极, 春心远近同最为著名的还是要数因王羲之的书法而名扬天下的兰亭在这一时期, 亭已经成为文人聚会的场所, 是文学活动发生的背景空间值得一提的是, 此时亭的规模要比今天园林中玲珑小巧的亭子要大得多, 否则就不会出现十几个人可以同时在亭中畅饮的情景亭在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具有驿馆功能, 而且还增加了召集会议、宴请宾客等功能, 亭已经从功能性向观赏性发生了转变到了唐代, 从现存的文学作品可知这一时期的亭不仅具有驿馆、宴游等功能,而且具有私宅景观的功能在唐代文学家的笔下, 亭不仅是用来展开文学创作的场所, 它也是文学家人格魅力的呈现在文人的眼中, 裴虬的《怡亭铭》把文人对亭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势压西塞, 气涵东溟风云自生, 日月所经众木成幄, 群山作屏。

      顾余逃世, 于此忘形! ”一个“于此忘形”便充分表达出文人雅士渴望隐逸闲居的心境, 亭又是表达这种心境的载体宋朝时期的亭是古亭发展的里程碑,有顶无墙亭的出现和亭之意境美追求的开始以及亭类型的丰富理论著作的出现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有亭意象的词在“亭”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与意义也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驿馆行政功能到召集会议、宴请宾客功能,因为其独特的造型与功能最终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 二、亭意象1、千古文章的送别与离愁意象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制而起的是界但民间仍有在交通要道上筑亭的习俗,作为旅途歇息或迎送的场所故长亭送别,两情依依,举手劳劳,折柳以赠,情意绵绵,亭作为千古送别的文学意象,成为人情伤感的所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菩萨蛮》中写道:“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螟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作为依依惜别的象征,在日暮凄黯之景中,长亭更短亭,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诗人心中是怎样深绵的情怀,是何等幽远的境界!诗人还曾写下《洗脚亭》一诗:“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李白还写过一首古体的《劳劳亭歌》:“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索炯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洁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离别最是伤心事,历来文人最关情,可见离别是多么令人伤神的事 北宋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惜别之句;清秋节令悲鸣的寒蝉,衬托着日暮凄切的秋景人将别、日己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在古典戏剧,也有以亭作为送别的意象其中《西厢记》就有《长亭送别》这一折戏戏中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限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媳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晖……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一个“染”字,给一幅辽阔的萧瑟秋景涂上了哀伤,遥望见十里长亭,所有的离愁绪涌上心间,情浓化不开,大自然的景物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2、古亭怀古悼古伤今当古人在畅游时,会有一种感慨天地浩大,将所游之处的景象与自身身世与国家命运两系在一起,因此就有了登高眺望,怀古忆昔, 悼古伤今,而“亭”在这时则具有悼古伤今之感辛弃疾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以辛弃疾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因此在这里的“亭”正有悼古伤今之感3、 幽亭里栖息心灵亭坐落在群山环绕、清泉流筋旁,所以亭与中国山水之美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人与山水的关系是阪依、寄托、浑融,以天为主最后达到“天人合一’夕李白有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在自然中徜徉,在亭中看风景,自身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山水对话、交流、悠然忘我,不知山川之为我,我之为山川在亭的涵虚空间中,领悟山水的秀美,自身的性情也得到陶冶,在桃源山水间游弋,在孤亭秀峰旁眺望寻找“畅神”和“怡身”,超然物外,忘却忧愁,了却短促的人生这就是人的自觉,在有限的空间里释放出来,从亭的小小空间里眺望出来,从纷繁的世事里逃逸出来,移情到自然万物,使心灵的栖息 翼然飘逸之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这样描绘:“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以“翼然”来形容亭的外部特征给人的整体印象,不仅贴切而且传神,因为中国的亭檐角斜出,灵动而丝毫不显呆滞,这种造型上的特征使它在外观上呈现一种翚飞多姿的美感,许多文人把它概括为飘逸之美亭四面迎风,玲珑剔透,空间显得开放通敞,可以周览风景而无碍,相对于宫室馆阁将人封闭起来,亭将人的视野引向宇宙自然,使人在获得了安憩的同时,可以观照外部宏大宽广的世界亭由柱子支撑,虽然小巧,却显得俊雅挺拔,”亭的挺拔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其对墙壁的虚化处理,去除了臃肿的效果,在视觉上显得更为出挑。

      另外,亭不是像楼阁靠自身建筑体的高度来达到雄伟高耸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山势或高台的顶托高出平地,显现出一种挺拔的姿态 中国历代文人有寄情山水的钟情,所以在茂林修竹之间设空亭一所,中国的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钟灵神秀的山水之间,神与物游,仰首长啸,低吟赋诗,流筋曲水,遣怀人生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苏舜钦有《沧浪亭》诗一首:“一迁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景,无暇事机关文人躲在此类“亭”中走进广阔的空间、走进山水、走进自由自在的心灵世界 小结:“亭”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最典型的意象之一,诗词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词的细胞,是构成诗的具体元件一首诗是由几个意象或意象群落组成的但不管一首诗有多少意象,这些意象都只能指向同一的情思或感觉,这是意象的根本宗旨,如果违背了同一性这个规则,或者游离于意象群落之外的物象,只能是物象而不是意象亭”意象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能够使文人更加含蓄、唯美,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情感,使文学作品更具有深刻的内涵,更具有语言美、意境美,使中国的文学更加具有生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6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 树之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5 朱德的扁担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6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 雪孩子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小狗学叫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铁锈还是铁吗(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人类的宝藏(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金丝猴的家(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与例文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4 八角楼上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 雾在哪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