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doc
16页2019-2020年中考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内容考查方向要求溶液及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的判断,乳化现象,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b溶解度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结晶现象 b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的稀释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及所用仪器,误差分析 c 考点梳理 考点1溶液及溶解现象1.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__另一种___ 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组成:溶液由_溶质__和_溶剂__组成①被溶解的物质叫____溶质__②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_溶剂___最常用的溶剂是___水__,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注意:(1)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2)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3)特征 ①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和浓度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时(温度、溶剂量、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2.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1)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表现出放热现象,如NaOH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2)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表现出吸热现象,如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3)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吸放热现象不明显,如NaCl、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考点2乳化现象(高频考点)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在分层,这种现象称为__乳化_肥皂、洗涤剂、洗发水都具有乳化功能 注意:生活中常利用乳化作用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考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高频考点)(1)对于大多数物质:(2)对于氢氧化钙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物质: 注意:一般而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无关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3.溶质的结晶(1)定义: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2)结晶方法①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先制成热饱和溶液,再冷却,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②蒸发溶剂法:例如:晒海盐: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粗盐 考点4 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_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_饱和_状态时所溶解的_质量_。
2)影响因素①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是_温度_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氯化铵等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2.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压强为_101kPa_时,某气体在__1__体积的水中达到_饱和__状态时的气体__体积_ (2)影响因素:①内因是气体的性质②外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越大_ 3.溶解度曲线 (高频考点)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高频考点)(结合云南近三年的命题点分析) Ⅰ Ⅱ(1)表示了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①陡升型(如图Ⅰ中物质甲,代表物质:KNO3),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 法(降温结晶)②缓升型(如图Ⅰ中物质乙,代表物质:NaCl),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 蒸发溶剂 的方法。
③缓降型(如图Ⅰ中物质丙,代表物质:Ca(OH)2]从溶液中分离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或升温结晶2)确定某物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Ⅱ,①10 ℃时,A的溶解度为_5__g,即100 g水中可溶解_5_g A② 20 ℃时,若把5 g A溶于100 g水,则所得溶液为_不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如图Ⅱ:①在10 ℃时,A的溶解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②20 ℃时(曲线交点),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注意: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③30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用100 g 水分别将A、B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质A的质量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质量④将100 g A、B的饱和溶液的温度由30 ℃降到10 ℃,析出晶体的质量较大的是物质__A_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如图Ⅰ) 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4)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图Ⅰ中:①甲、乙、丙三种物质的t1℃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乙>甲>丙。
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t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乙>甲>丙图Ⅱ中:①20 ℃,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注意:2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因为没有明确是饱和溶液②将10℃,将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③10℃时,在95g水中放入适量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④30℃时, 2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为_16.7%4)根据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例如图Ⅰ中:如果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进行分离如果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留少量水,这时少量的甲仍然留在溶液中,趁热过滤)5)根据溶解度曲线,推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情况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处于饱和状态②在溶解度曲线上方,则表示溶液过饱和,要析出晶体③在溶解度曲线下方,则表示不饱和,可采用加溶质、恒温蒸发水或改变温度三种方法来达到饱和如图Ⅱ中,阴影区中的点(不包含线上的点)表示0~20℃,A的饱和溶液,B的不饱和溶液。
考点5 溶液的浓度1、溶质的质量分数(高频考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2、溶液稀释的计算1)溶液加水稀释时只是溶液的___________发生变化,而溶液在稀释前后 ___________ 不变如果在稀释前后已知溶液的体积,需要将体积换算称质量,即:溶液质量=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cm3)×溶液的密度(g·cm-3)(2)计算公式① m(浓)×a% =m(稀)×b%, ② m(浓)+m(水)=m(稀) 【注意】(1)溶液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都在增大,但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存在公式①2)溶液稀释后,溶液的体积、密度通常会改变,但总质量是守恒的,所以存在公式② 考点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见实验解读栏目) 实验解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水2)实验步骤: (如图)(2)实验步骤:(用食盐和水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①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 g×5%=2.5 g需要水的质量:50 g-2.5 g=47.5 g 需要水的体积:47.5 g÷1 g·cm-3=47.5 mL②称量: 用天平称出2.5 g氯化钠,用50 mL量筒量取47.5 mL水。
③溶解:固体和水倒在烧杯中混合,用玻璃棒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④装瓶保存: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2.用浓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稀溶液实验步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 g·cm-3的浓盐酸,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①计算: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x37%·x=50 g×5% x=6.76 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6.75 g=43.25 g浓盐酸的体积为6.76 g÷1.18 g·cm-3≈5.7 mL水的体积为43.25 g÷1 g·cm-3=43.25 mL≈43.3 mL②量取:用合适的量筒量取浓溶液和水③配制:将量取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混合均匀 ④装瓶保存: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3.实验误差分析操作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用含有不溶性杂质的固体药品来配制溶液药品的实际质量偏小偏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瓶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左盘,物体应放在右盘(称量时使用了游码)药品的实际质量偏小偏小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偏大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偏小将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时有少量撒在外面(或纸片上残留少量固体药品)药品的实际质量偏小偏小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偏小烧杯中原来有少量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偏小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不影响不影响例 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下列所示步骤依次操作:①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序号)②B中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③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若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___,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解析】(1)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时,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15%=7.5 g;(2)A中砝码和药品放反了;B仰视读数了; B是量筒,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3)使用天平时,砝码和药品放反了,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答案】(1)7.5 g (2)AB 量筒 加速溶解 (3)2.5 g 偏小 考法探究 考法1.溶液及溶解现象考法突破 (1)对溶液概念的理解是考试中常出现的内容主要考查溶液的组成、性质、特征等易错点:①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二氧化碳、酒精等③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2)考查物质溶解时吸、放热情况常见的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生石灰是与水反应放热例1.(2013·云南昆明)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色 B.溶质只能是固体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