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兰州太平鼓的传承与发展.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77835433
  • 上传时间:2023-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9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兰州太平鼓的传承与发展导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因灾难人们就要驱魔祛邪,因战争人们要祈求和平,因盛世 人们就要欢腾高歌震天动地的太平鼓就成为人们宣泄情感的一种媒介伴随着时代的步履, 兰州人敲响着太平鼓赶走了昨日的苦涩,步入了清明景和的太平盛世任何一种民间文化形式的形成都蕴含着一定的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太平鼓的形成就 是兰州地区部分艺术元素的集中组合太平鼓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乐器之一兰州市博物馆收 藏着兰州市永登县乐山坪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彩陶鼓,史学界称它为鼓的“鼻祖”它 和今天的太平鼓外形极为相似,被看作是太平鼓的雏形兰州太平鼓鼓身以红色漆之,并且绘有中华民族图腾龙的图案两侧用牛皮制作成鼓面, 用“八卦”围绕太极图饰之这一系列的制作方法充分说明:擂起太平鼓而变“八卦”触阴阳,“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兴地之宜,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 物之情”,表露出天、地、人、鼓合而为一的思想,成为太平鼓起始的“心象”特征太平鼓大约出现在西汉,元狩二年汉武帝开辟西域建立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积聚交汇这时的鼓除用于战争鼓舞士气外,大多用以祭祀、舞蹈、音乐据《玉海》记载:“羯鼓如漆 桶,两头具可击”,这就是早期的太平鼓。

      更有兰州市的民间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令徐达 等将西征,收复了庆阳和临洮后一举将兰州城攻下惟有黄河北王保保城有元军坚守,久攻 不下时逢元宵佳节,徐达设计,命将士装扮成社火队入城,将兵器藏于鼓中混入城中随 着一声炮响,城内外将士里应外合击败元军,收复城池为了庆祝胜利不再兵刃,愿天下太 平,即取此鼓名为太平鼓由于此事发生在春节期间,人们就约定俗成了在春节社火表演中, 太平鼓是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成为人们渴望和平、向往天下太平的情感表达方式兰州太平鼓自具特色,首先它的外形与其他鼓不同,鼓身长80至85厘米、直径37厘 米,以圆柱体为基本造型,体积硕大,不用鼓槌,而是用麻拧成鼓条(或称鼓鞭)擂其鼓面 擂鼓时,鼓发音低沉而浑厚,鼓手的动律是人舞鼓、鼓带人、人鼓合一鼓的上、下、跃、 翻、骑、闪、展、腾、挪等打法丰富,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的相互交融、纵横离合可以说 它的打法独领鼓道的风骚兰州太平鼓具体的打法分为低鼓、中鼓、高鼓三类鼓带较长,鼓置于脚面行进时左脚背顶鼓而行表演时鼓基本上贴于地面,鼓 在左、右、前、后、闪的抡打时右腿跨鼓,左小腿和脚内侧将鼓夹起来进行旋转,也可以两 腿交换做此动作将鼓置身于鼓手膝关节下方,这时鼓完全失去支撑点,鼓手打起来难度最大。

      鼓 手要在一系列的动作中完成击鼓,还要加上双手鼓条和鼓花在头顶缠绕的动作和亮相等表演 技法这对鼓手身体的动律、双手的舞动、相互对鼓的击打配合,要求是极为严谨的鼓身置于鼓手的胯部表演时左手撑鼓,利用鼓的自重和运动时的惯性甩带抡挥,形 成人鼓翻飞的壮观场面常用的打法有“鹞子翻身”“二踢脚加劈叉”“扫膛腿”“燕式跳”“猛虎下 山”等技法高鼓以它昂扬的气势,宏大的场面,高超的技巧成为“黄河激浪”“麦浪滚滚”“铁 壁合围”“三羊开泰”“万马奔腾”等阵法的必取素材另外,太平鼓在表演中非常讲究阵法的布局鼓队由一面金龙大旗做中军,数面小旗为 先导,锣钹等铜器击节响应,数十名至百名鼓手列队相随,鼓队在金龙大旗的指挥下变换阵 法每个阵法都有其固定和明确的阵势以及对低、中、高鼓的穿插应用综上所述,历经沧桑巨变,兰州太平鼓从具体的打法和阵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套程式化的 规范,成为兰州地方民间艺术的瑰宝兰州太平鼓除了有以上鲜明的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艺术创作的想象 和创作空间,通过传承和创新,使太平鼓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性和艺术观赏性太平鼓这一民间艺术,经过甘肃省舞蹈界的艺术工作者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创新,在太 平鼓原有的基础上将低、中、高鼓的三种打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放弃了传统打法中常用的 一个套路使用一种打法的比较单调的格局,使太平鼓的动作更趋多样化。

      首先在动作与动作 之间的转换上,进行大胆地创新,加快了转换节奏,便它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这相应地 加大了动作的难度,但动作上更为流畅这使太平鼓打法的变化趋于丰富,单一沉闷的节奏 得到改变另外以音乐为背景,使音乐的节奏和鼓的节奏融会贯通,也使太平鼓的节奏徐疾 有致最主要的是把舞蹈的动作加入到鼓手的基本表演动作中去,用夸张的手法艺术地表现 人们的思想情感通过以上的艺术创新,太平鼓的艺术观赏性大为提高,成为广场舞蹈艺术 和舞台鼓舞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数百年来,兰州太平鼓已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独具西部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太平鼓 的外形早已不是简单的木桶形状了,鼓身呈圆形,长一米多,直径约50公分,一面鼓大概有 八、九斤重黑色或红色的鼓身上画有狮子滚绣球或二龙戏珠图案,鼓面蒙牛皮,打起来深 沉激越,鼓面上描绘着玄妙的八卦太极图鼓手左手执鞭,右手执槌,着在当地称为"双鞭〃, 表演时鞭槌飞舞,动作刚劲潇洒太平鼓的击鼓动作融进了民间武术成分,幅度大,力量强, 忽而擎鼓至头,忽而抡鼓落地,骑鼓腾跃,前打后击,表演起来十分不易鼓队一般以牙旗 作指挥,锣跋击节,鼓身飞舞,三者起落有序,场面十分壮观更不简单的是,在震天动地 的鼓声中,上百名鼓手忙而不乱,队形不断变化,排出种种阵法,如'一字长蛇阵〃、〃六合阵 〃、〃八卦阵〃等,令人目不暇接。

      在兰州市郊的农村里,每年春节期间都有闹〃社火〃的习俗从阴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六 这段时间的祭祀活动中,太平鼓队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正月初三起社火,太平鼓队就打起 锣鼓,在村里各家各户转一遍,名曰〃扫街〃,目的是为了打扫各家的秽气然后在鼓队的带 领下,村民们到附近的庙宇祭祀地方神(如山神、土地神等),起形式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庙 会此时太平鼓声惊天动地,目的是为了驱邪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条件的村 落,在春节期间每天演两场戏,上午一场,晚上一场戏开演前,一般都要先打一通太平鼓 助兴,戏散场时,同样要敲打太平鼓春节期间村落之间太平鼓还要互相送社火,此时太平 鼓又成了联络村落友谊和感情的桥梁阴历正月十六,社火即将结束,最后一项活动是〃送瘟神〃,每当这个时候,村民们扎好 一个巨大的草人,将其视为瘟神,敲锣打鼓地把瘟神送到村外烧掉,以保来年平安顺利至 此整个:闹社火〃的活动就结束了社火结束后,村民们修理破损的太平鼓,然后将其封存,直至来年重起社火,平时任何 人不许再动太平鼓兰州太平鼓不仅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而且体现了黄土高原上西北人与 自然抗争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冀为了更好地把这些创新应用于实践,2002年兰州的太平鼓队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无锡 影视城举办的“中华鼓王”大赛。

      我们在创编过程中,以彩陶鼓的原型为基础,特意制作了身长3米、直径1.5米的巨型大鼓在表演时,鼓手擂响了雄壮浑厚的,彩陶”大鼓,数百名鼓手 高举着太平鼓,在金龙大旗和数十面小旗的引导下,呐喊着从巨型“彩陶鼓王”后奔涌而出, 队形用变换中的龙蛇阵为图案,随即在“彩陶鼓王”和“中军”的引领下,进入了新创编的8分 钟表演中这鼓声一会儿恣肆张扬,一会儿智深勇沉,便人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有一种惊 天地、泣鬼神的浩大气势,充分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时代风貌兰州太 平鼓队由此赢得了 “中华鼓王”的桂冠新创编“龙腾盛世”“鼓乐太平”“万马奔腾”“黄河激 浪”“开发涌潮”“普天同庆”等等新的阵法,开创性地丰富了太平鼓的动势艺术,使兰州太平鼓 更具艺术魅力太平盛世,应有太平的声响,是祝福、是庆贺,也是期愿太平鼓自然地成为人们表达 情感的一种手段,一种娱乐的需求今天兰州市各县(区)、乡(镇)不分男女都组织有太平 鼓队,很多工矿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甚至离退休老年人也组织了太平鼓队外省的人 们慕名纷至沓来,请兰州的老师去培训他们新组建的太平鼓队这足以说明太平鼓的深厚群 众基础和艺术魅力的扩张力太平鼓已经不仅仅限于春节社火队的表演内容,它已经成为很 多重大文化节会、各种庆典中不可缺少的表演节目。

      我们能够听出民众借太平鼓敲出的心声盛世的颂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