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三棱针刺法等其他针法.docx
9页第八章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鍉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在针刺方法中,除毫针刺法外,在临床上常用的还有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 刺法、鍉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等这些刺法所采用的针具不同,刺法各异,主治有 别,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各种有效的方法分述如下第一节 三棱针刺法三棱针刺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 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中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刺络法或刺血法,又 称放血疗法三棱针刺法有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三种,多用于瘀血证、热证、实证和急 症及疼痛等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锋针发展而来锋针,在古代主要是用于泻血排脓以治疗难治 性病症的工具《灵枢•九针论》说:“锋针……主痈热出血”《灵枢•九针十二原》又说:“锋 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古人对刺血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 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宛陈则除之”《灵枢•官针》更有“络刺” “赞刺”、“豹 文刺”等刺血法现代,刺络放血疗法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临床医家在“宁失其穴,毋失其络”的理 论指导下,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机制研究逐步深入,使三棱针刺法越来 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临床应用。
一、 针具三棱针用不锈钢制成,全长6.5cm,针柄呈圆柱体,针身呈三棱锥体,三棱为刃,针尖 锋利,常用规格有大号和小号两种(图 8-1)三棱针新针具使用前应在细磨石上磨至锐利,称为“开口”三棱针用久会变钝,也应 磨至锐利,以减轻进针时病人的痛苦针具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可采用高温灭菌,或将针具用70%〜75%乙醇浸泡 30min 消毒二、 操作方法(一)持针姿势 一般以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紧靠针体 图8-1 三棱针 的侧面,露出针尖2〜3mm (图8-2)二)操作方法三棱针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三种1、点刺法此法是用三棱针点刺腧穴或血络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 点刺穴位:即点刺腧穴出血或挤出少量液体的方法针刺前在点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点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点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针直刺2〜3mm,快进快 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挤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数滴,或挤出液体少许,右手捏干 棉球将血液或液体及时擦去为了刺出一定量的血液,或液体,点刺穴位的深度不宜太浅 此法多用于指趾末端、面部、耳部的穴位,如井穴、十宣、印堂、攒竹、耳尖、扁桃体、四 缝等穴位。
2) 点刺血络:有浅刺和深刺两种浅刺:即点刺随病显现的浅表小静脉出血的方法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垂直点刺,快 进快出,动作要求稳、准、快一次可出血5〜10ml此法多用于有小静脉随病显现的部位, 如下肢后面、额部、颞部、耳背、足背等部位深刺:即点刺随病显现的较深、较大静脉放出一定量血液的方法先用橡皮管结扎在针 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使相应的静脉进一步显现,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在被刺部 位的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瘀曲的静脉向心斜刺,迅速出针(图 8-3),针刺深度以针尖“中营”为度,让血液自然流出,松开橡皮管,待出血停止后,以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并 以 75%乙醇棉球清理创口周围的血液本法出血量较大,一次治疗可出血几十甚至上百毫升, 多用于肘窝、腘窝部的静脉 图 8-3 点刺血络(深刺)2、散刺法 此法是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局部消毒后,根据病变部 位的大小,可连续垂直点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行向中心点刺(图8-4),促使瘀 热、水肿、脓液得以排除3、挑刺法此法是以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局部消毒后,左手捏起施术 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先横刺进入皮肤,挑破皮肤0.2〜0.3cm,再将针深入皮下,挑断皮下 白色纤维组织,以挑尽为止,并可挤出一定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然后以胶布固定无菌 敷料保护创口。
对于一些畏 图 8-4 散刺法惧疼痛者,可先用 2%利多卡因局麻后再挑刺挑刺的部位可以 选用经穴、也可选用奇穴、更多选用阿是穴,在选用随病而起的阳性反应点时,应注意与机 体固有的痣、毛囊炎、色素斑等相鉴别三、临床应用(一)适应范围三棱针刺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气滞证、血瘀证、 实热证等所表现的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并常用于急症的治疗采 用三棱针刺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对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二)临床应用三棱针刺法在临床有较广泛的应用,举例如下1、 偏头痛 选穴以太阳为主穴若前额痛加攒竹或印堂若后头痛加委中或大椎若 侧头痛加耳尖或率谷若巅顶痛加百会点刺双侧太阳,每穴出血2〜5ml,若出血量小, 可加用拔罐在点刺双侧攒竹或印堂时,每穴挤出血液8〜10滴在点刺委中时,若委中附 近出现瘀曲的小络脉,可按照宁失其穴,勿失其络的原则,直接点刺血络,并可加用拔罐, 以利出血从而提高疗效,不必拘泥于点刺穴位,每处可出血5〜10ml,在点刺大椎时,点刺 后应立即用大号玻璃罐拔吸,以利出血2〜5ml在点刺耳尖或率谷时,每穴应挤出血液10〜 20滴同样,在点刺百会时,也以挤出血液10〜20滴为宜。
2、 腰肌劳损 选取委中操作时点刺委中穴位或及其附近血络,并加拔火罐,使每侧 出血10〜20ml3、 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选取局部阿是穴操作时采用散刺法连续10〜20针,并加火罐 拔吸,出血10〜20ml4、 咽喉肿痛 选取双侧少商采用点刺穴位法使每穴出血10〜20滴5、 目赤肿痛选取太阳、耳尖点刺双侧太阳,每穴出血2〜5ml,在点刺耳尖时,每 穴应挤出血液10〜20滴6、 中暑 选用曲泽、委中、太阳对于曲泽、委中,操作时采用点刺静脉法,每穴放 血10ml,也可加用拔罐法以助泻热在点刺双侧太阳时,使每穴出血2〜5ml7、 毒蛇咬伤 选取伤口及其周围操作时尽快采用散刺法连续20针以上,并加用闪罐 法将局部毒液和血液一同拔出8、 痤疮 选取阿是穴在颈、胸上部督脉旁开0.5〜3 寸的区间,寻找阳性反应点,采 用挑刺法,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组织,以挑尽为止,且每穴挤出2〜5ml血液每次挑治2〜 3 穴三)注意事项1、 对于放血量较大患者,术前作好解释工作2、 由于创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3、 操作手法要稳、准、快,一针见血4、 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5、 点刺穴位不宜太浅,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针尖以中营为度。
6、 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可立即加用拔罐7、 点刺、散刺法可1次/日或隔日,挑刺、泻血法宜1 次/5〜7日8、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出现血肿,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9、大病体弱、明显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10、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禁用第二节 皮肤针刺法皮肤针刺法是用皮肤针叩刺皮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 叩刺皮肤针刺法是古代“毛刺”、“扬刺”、“半刺”等刺法的发展皮部是全身皮肤按经脉 分部皮肤针刺法就是采用皮肤针叩刺皮部,通过孙脉、络脉和经脉以调整脏腑功能,通行 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同时,也可治疗皮部病证一、针具皮肤针外形似小锤针柄有软柄和硬柄两种类型,软柄一般用牛角制成,富有弹性;硬 柄一般用有机玻璃或硬塑制作头部附有莲蓬状针盘,针盘上均匀地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 所嵌短针的数目,又分别称之为梅花针(5 支短针)、七星针(7 支短针)、罗汉针(18支短 针)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之为小儿针针尖不宜太锐或太钝,应呈松针形 全束针尖应平齐,避免出现歪斜、钩曲、锈蚀和缺损等现象检查针具时,可用干棉球轻触 针尖,若针尖有钩曲或缺损,则棉絮易被带动(图8-5、8-6)。
针具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可卸下所嵌的金属短针,以高温灭菌或用70%〜75% 乙醇浸泡30min消毒因为高温或乙醇均可损坏针具的非金属部分二、操作方法(一) 持针姿势 软柄和硬柄皮肤针的持针姿势不同(图8-7),分述如下1、 软柄皮肤针 将针柄末端置于掌心,拇指居上,食指在下,余指呈握拳状固定针柄 末端2、 硬柄皮肤针 用拇指和中指挟持针柄两侧,食指置于针柄中段的上面,无名指和小 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大小鱼际之间二) 叩刺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即将针尖垂直扣击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如此反复进行叩刺时要运用灵活的腕力直刺、弹刺、速刺不可斜刺、压刺、慢刺、拖刺,避免使用 臂力三)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和叩刺部位的不同,可分别采用弱刺激、中等刺激和强刺激1、 弱刺激 用较轻的腕力叩刺,冲力小,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短,局部皮肤略见潮红, 患者无疼痛感觉适用于年老体弱、小儿、初诊患者,以及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2、 强刺激 用较重的腕力叩刺,冲力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稍长,局部皮肤可见出血, 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适用于年壮体强,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3、 中等刺激 叩刺的腕力介于强、弱刺激之间,冲力中等,局部皮肤潮红,但无出血, 患者稍觉疼痛适用于多数患者,除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其他部位均可选用四)叩刺部位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选择叩刺部位1、 循经叩刺 指沿着与疾病有关的经脉循行路线叩刺主要用于项、背、腰、骶部的 督脉和膀胱经,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的三阴、三阳经可治疗相应脏腑经络病变2、 穴位叩刺 指选取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叩刺主要用于背俞穴、夹脊穴、某些特定穴、 和阳性反应点3、 局部叩刺 指在病变局部叩刺如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关节疾病、局部扭伤、顽癣 等疾病可叩刺病变局部三、临床应用(一)适应范围皮肤针刺法主要用于如下病症头痛、失眠、痴呆、脑瘫、弱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颈椎病、肩周炎、胸胁痛、腰 腿痛、胃脘痛、腹痛、痹证、荨麻疹、斑秃、肌肤麻木、阳萎、痛经等二)临床应用皮肤针刺法在临床的运用较为广泛,举例如下1、共同性斜视 以眼区、头部和脊柱两侧穴为主,取正光(攒竹与鱼腰之间中点,眶上 缘下方)、正光2(丝竹空与鱼腰之间中点,眶上缘下方)、风池、大椎、百会、内关、肝俞、 脾俞、肾俞及胸椎8〜12两侧,用轻、中度刺激手法进行叩刺,重点叩刺正光、正光2、风 池、大椎、内关以增加视力、纠正斜视。
远视、近视取穴相同,如有视力疲劳和头痛者酌加 太阳、攒竹、四白和头颞区穴位2、 斑秃 以脱发区为重点刺激部位,先从脱发区边缘向中心呈环形螺旋状叩刺,然后在 不脱发皮区向脱发区中心作向心性环形叩刺,要求均匀密刺,手法适中,反复进行10〜20 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同时,用轻、中度手法,叩刺后项、腰骶两侧及内关、太渊等 处,每次约1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 次, 10〜20次为 1 疗程3、 高血压病 在症状明显、血压较高时,选取后项、腰骶、乳突部、气管两侧、臀部 及阳性物(以胸椎 5〜9 两侧为多见)及内关、风池、三阴交、足三里等处;在血压稳定、 症状缓解时,选取脊柱两侧(重点为腰骶部)、阳性物及气管两侧、乳突部、小腿内侧等处, 用轻中度刺激手法,每日或隔日1 次4、 中风偏瘫 用皮肤针采用中等刺激量叩刺痉挛劣势侧,以局部肌肉产生收缩为度 此法可对抗优势痉挛从而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三)注意事项1 、施术前应检查针具,对于针尖有钩曲、缺损、参差不齐,针柄有松动的针具,须及 时修理或更换,方可使用2、 操作时运用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