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第3课《蜡烛》写作特点(人教版八年级上).docx

1页
  • 卖家[上传人]:in****us
  • 文档编号:173418426
  • 上传时间:2021-03-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1.54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3课《蜡烛》写作特点1)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包括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3)对蜡烛的描写  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文章对于烛光的描写,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烛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情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