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阴火与相火的关系辨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76692604
  • 上传时间:2024-01-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8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阴火与相火的关系辨析关键词阴火相火脾胃论学术发掘东垣著《脾胃论》一书,首先推出“阴火”一词,并提出“火与元气 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为元气之贼”的观点在治疗上制定“甘温除 热”、“升阳”与“泻火”之法,首创“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 益胃汤”、“补中益气汤”等临床上用之有效的方剂,作出了历史性的贡 献然而在病机的阐述上尚欠清晰,特别对“阴火”的概念阐述不够明确, 以致后世有“虚火”、“实火”、“浮火”之争我们对《脾胃论》进行 了研究,并参考丹溪、景岳、养葵等各家之说,对此加以分析,以求正于 同道1水中之火,乃人生立命之根以“阴火”名者,自东垣始以后丹溪、景岳、养葵等皆指“阴火” 即“相火”也相火为水中之火,肾中阴阳犹如水火,内寄于肾,故谓肾 为“水火之宅”,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维持人体生命上的动态平衡 相火者,守位禀命,代君行令,动而可见君以名,相以位,君相协调, 阴阳平衡,水火有序,则机体生机勃勃《内经》云“少火生气”,所谓 “少火”者,乃少阴之火也东垣《脾胃论》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旨在 培补后天元气之本顾元气为生身之精气,而实祖于胃故胃气有谷气、 营气、卫气、宗气、阳气之别名,其实皆元气之异称,而此气即《内经》 “少火生气”之气也。

      少火生气”即为真阳生气,乃人生生命之根此 火寄于肝肾,为水中之火,名曰相火相火者,因君火不主令(行),而代 君以行,故曰“相火以位”元气在两肾命门之中,随三焦相火以温分肉 而充皮肤,蒸糟粕而化精微,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质疑录》)相火者生气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相火实为生身立命 之本2离位妄行,乃损伤元气之本相火乃水中之火,水静火动,静而不止,动而不妄,则天能生物,人 能有生天之火虽出于木,而皆本乎地故雷非伏,龙非蛰海非附于地, 则龙雷不能鸣,不能飞,不能波也鸣也,飞也,波也,动而为火者也, 此皆谓之相火周子曰:即发知矣,五性感物而万事出,有知之后,五者 之性为万物所感,不能不动谓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相火易起, 五性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格致 余论》)在天则烧毁房屋,或击碎木石,其势不可当(《医贯》)在人 则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亡,其性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故曰相 火元气之贼(《格致余论》)此火一起,或贼元气,或熬真阴,脏腑功能 失调,气血津液枯竭,诸恙丛生,宁日无望矣,故曰元气之贼3雷非伏、龙非蛰,其源于水涸水寒相火为龙雷之火,寄于肝肾两部,肝肾者皆阴而下者也。

      肝肾阴精充 盈,则雷伏龙潜于其中,自无相火上僭之患阳主动,阴主静,人的生命 常处于阳动状态中,精血阴气最易耗伤,人不能避世而无物欲,物欲所感, 则心为之动,心动则相火也动,心动精自走,相火翕疾而起此阴不涵阳, 水涸而致龙雷飞腾者也这也就是丹溪相火论的主要龙雷之火,缘何五六月而频发,九十月而归藏盖冬时阳气在水之下, 龙雷就其火而居于下夏至一阴生,夏至之后,阴气在下,龙雷不能安其 身而直出于上此阳不护阴,水寒而逼使龙雷上越者也于人体其理一也, 肾为水火之脏,肾间阴寒太甚,则相火不得潜藏,必离位而上越矣这就 是赵献可《相火龙雷论》之宗旨也综上所述,相火上乘之因有水涸水寒两途也4脾胃虚、阴火冲,乃属水寒所致5肾火离位之治疗,壮水益火升提为要肾藏阴阳,阴静阳动,静而不易,动辄为常,故肾阴难成而易亏故 丹溪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之论阴常不足者,补之也,降之也,或 清之也,制大补阴丸等方剂方中熟地补肾之阴精,龟版则为蓄鱼置介、 育阴潜阳之物,知柏等稍事清降养葵更提出大补阴丸中用黄柏、知母者, 反戕脾胃,多致不起有但滋其阴,则火自降,不必降火也,用六味地黄 丸,则更切合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

      我们认为方中加入龟鳖 两物,育阴潜阳,组成龟鳖地黄汤,于临床尤为贴切相火易动,动不“中节”,火起于妄,其性暴悍酷烈,故谓之龙雷 龙雷之火,每当浓阴骤雨之时,火焰炽烈,或烧毁房屋,或击碎木石,其 势诚不可抗惟太阳一照,阴霾自散,火自消灭此得水则炽,得火则灭 也此火为阴寒内盛,龙雷不能蛰伏而上僭之火也养葵用八味丸,其中 六味能壮水之主,附桂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 其元矣深合“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之旨也脾胃虚弱,谷气下流,阴 火上乘者,治法又当别论盖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气者则内不足, 不足者补之凡温之、和之、调之、养之之类,皆补也当以辛甘温剂, 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 曰: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物,损其脾胃(《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 热中论》)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正合其宜方中黄芪、甘草、人参为除烦 热之圣药,当归身和血脉,橘皮能导气又能益元气,白术除胃中热、利腰 脊间血,升麻引胃气上腾,柴胡引清气及少阳之气上升此方确有万世无穷之利,发前人之未发,继仲景、河间而立,意义深远也为甘温除热的 代表方剂,是《脾胃论》全书的主要精神体现6讨论东垣谓“阳气下陷,阴火上乘”,“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火为元气之贼”。

      此“火”乃壮火而非“少火”经云:“少火生气, 壮火食气”少火”乃水中之火,“壮火”乃“上冲”离位之火以其 “上冲”,生气的少火变为食气的壮火焉,毫厘之差,千里之别也肾为水火之脏,水静火动,静而不止,动而不妄,阴平阳秘,生生不 息故动者,火之本性也动而“中节”,则无暴烈之害动而且妄,则 暴悍酷烈,贼害元气我们认为,动之相火,乃机体的应急能力和脏腑的 代偿功能火弗动,则为死灰,何以温养阴寒下流于肾,相火亟宜加力 “动”之,才能承担其生气之功能,这就是应急也,代偿也然又不能动 之以“妄”,妄动则成贼气之壮火矣犹如人遇意外情况,为避免自身伤 害,可以防卫,但又不能防卫过当,过当则会带来不良后果此“度”耳, 也即所谓“中节”者机体功能是完整的,复杂的,是分层面的,而决非 在同一台阶上,故有相火与阴火之分也在治疗上,也应根据不同层面分别治疗在脾胃虚弱的前提下,相火 尚未成阴火之前;或相火已成阴火,而贼气尚轻者;或阴火上乘,贼气较 甚者应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分别制方用药,则针对性强,做到有的 放矢,弹无虚发,东垣可谓范例其创制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 胃泻阴火升阳汤等分步而行,条分缕析,在补益元气的基础上,很好地解 决了 “升阳”与“泻火”的矛盾,实精当可师,可谓典范者也。

      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水谷精华不能运化,水湿也易阻滞,郁久化热, 湿热内壅故在补益的基础上,适量应用苓、连等苦寒燥湿之品,也属必要收稿日期2006-05-2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