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2021年10月修订).docx
81页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 我与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教学重点: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展现小明的一天”的图片:思考: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过渡: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与社会》,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感受社会生活1.展示图片: 思考:(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1)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阅读教材P3~4“探究与分享”思考: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提示:示例:暑假里,我通过参加夏令营活动,提高了自立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通过参加“保护绿色家园”“社会公益宣传”等活动,学会了如何交往、如何做人,提高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使自身的价值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得到实现教师总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探究二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展示图片:社会关系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多媒体出示教材P5“探究与分享”我是消费者 我是大哥哥思考:(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提示:(1)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坐标中,以不同的人为参照,我们自然就拥有了不同的身份2)示例:向未曾谋面的亲戚介绍自己:表叔(表婶),您好!我是您的侄子小明,是某某的儿子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叔叔(阿姨),您好!我爸是某某,我是他的儿子小明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叔叔(阿姨),您好!我是某某的同班同学,我叫小明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老师,您好!我是八年级(1)班学生小明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阅读教材P6“拓展空间”思考:(1)在社会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2)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3)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示:(1)根据自身实际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2)出生后,由于血缘关系,我们同父母产生了联系;上学后,由于业缘关系,我们与老师、同学产生了联系;由于地缘关系(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我们还会与同乡、邻居以及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产生联系。
3)父母给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长,让我尽享家的温暖和幸福;老师教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同学让我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公交车司机为我出行提供了方便;银行职员认真工作、热情服务,方便了我的生活;等等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见课件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了开放的课堂,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增强对社会化的认识;热爱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能力目标:提高对个人成长的认知能力,主动投身社会,自觉亲近社会知识目标:知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了解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具体要求或做法教学重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做法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提示:都是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教师过渡:图片中的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太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在社会中成长》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展示材料: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一只大狼后发现了两个“狼孩”,取名卡玛拉和阿玛拉阿玛拉不到2岁就死了8岁的卡玛拉生活习性与狼一样,不会讲话,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经过7年的教育,才学会45个词,勉强地学会几句话可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却不幸去世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提示:材料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实践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2.展示图片:,图1 ,图2 ,图3 ,图4思考:(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1)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有利于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展示图片: 思考:(1)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得哪些东西2)谈一谈,我们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提示:(1)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得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等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教师总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探究二 养成亲社会行为1.展示材料: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支月英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思考:(1)分析山村教师支月英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支月英老师的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支月英老师学习?学生讨论回答提示:(1)奉献社会、关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互相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近社会的表现,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2.展示图片:思考:结合图片和自己参与过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提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见课件 本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学会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在教学上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 网络改变世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网络,树立遵守网络规则的责任意识,理性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能力目标:辨析网络信息的真伪,提高媒介素养,善用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与正向价值知识目标:知道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懂得合理利用网络的要求教学重点: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教学难点:网络是把双刃剑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思考:观察图片,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过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今天我们来学习《网络改变世界》,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探究一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1.展示材料:“云端”诊疗 跨越山水“多亏有了远程会诊,老人在家门口就把骨折治好了家住贵州武陵山区腹地的石阡县村民蔡林讲起前段时间父亲的治病经历时说当地医院将病历、影像资料等上传到远程医疗系统,与来自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骨科专家视频会诊,成功进行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应用网络做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2.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