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机房热交换机组技术规范.doc
11页大型通信机房组合式热交换节能系统技术规范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六月目录1 目的 12 范围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 术语和定义 25 组成及系列 36 技术要求 37 设计及安装工艺要求 71 目的为规范大型通信机房组合式热交换节能系统设备选型、设计,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效提升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效果和项目实施效益,特制定本技术规范2 范围本规范提出了大型通信机房组合式热交换节能系统设备的应用、性能设计和工艺技术要求,并就该系统在现网局站机房的实际应用设计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范和参考标准本规范适用于运营商已建、在建和即将建设大型通信机房组合式热交换节能系统本规范未规定的技术要求,参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8175 设备和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T21087-2007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263-98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16-19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D/T 1363.3-2005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YD/T5003-2005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 5059-2005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T1968-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YD/T1969-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4 术语和定义4.1 大型通信机房组合式热交换节能系统利用室外自然冷空气,系统将外部冷空气经过净化后直接引入设备,在设备内部通过隔离的显热交换芯体与机房内部热量进行交换,排出机房内部热量的空气调节系统。
其本身不带任何制冷元件,实现室内风冷降温,减少局站空调能耗可以独立使用或者与其它主要的空调装置共同组成机房空气调节系统设备额定风量≥10000m3/h,通过将换热芯体、内外循环风机、智能控制系统及相关附件组合而成;可安装在楼顶、室外平台、空调间,通过风道向机房送风;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通信母局等场所4.2 空气调节系统为通信机房设备运行提供恒温、恒湿、无尘等基础环境条件的设备和设施的总称,通常可以包括机房专用空调、分体柜式空调、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加湿器等4.3标准测试工况 室内(隔离型热交换节能系统的进风)温度为26℃,室内、外温差为15℃,室内、外相对湿度为45%4.4 额定风量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内设备吸入或排出的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h)4.5额定换热量(制冷量)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通过系统内换热的换热量,单位为(w)4.6消耗功率 在达到额定风量的状态下,机房热交换系统(包含风机及其系统外围控制器件)所消耗的总电功率,单位为瓦(w)4.7系统换热效率在标准测试工况下,系统以标称风量工作,室内侧进、出风口处温差与室内、外进风口处温差之比5 组成及系列5.1 系统主要由换热芯体、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控制器、环境监测传感器、通风管道及其它安装附件组成。
可选配变频控制、加湿装置、集中监控系统5.2 大型机房换热系统是指额定风量量在10000m3/h以上的节能系统6 技术要求6.1 环境条件6.1.1 适用环境条件机房换热系统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室内环境温度为:5℃ ~ 40℃;室外环境温度为:-30℃ ~ 45℃;相对湿度为:≤ 90 %;海拔高度:<2000m,超过2000m,需降额使用或特殊设计6.1.2 风机电源AC:380V±15%;频率:50Hz±2Hz6.2 额定送风量与显冷量基本参数在标准测试工况下,热交换器芯体的换热效率为50%时,额定送风量与显冷量的基本参数可参考表送风量 (m3/h)1000020000300005000080000100000显冷量 (kw)2550741241982476.3 系统可靠性要求系统硬件设备应有高可靠性,整个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20000h,使用寿命不小于10 年6.4 基本要求6.4.1 系统设备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6.4.2系统设备外表面所粘贴的各种标识、铭牌,位置明显、粘贴牢固系统设备内部应整洁干净、无杂物,外表面应无明显刮伤、锈斑和压痕,表面光洁,喷涂层均匀、色调一致,无流痕、气泡和剥落。
系统设备的装饰性、功能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痕、气泡等缺陷,塑料件应耐老化系统设备的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系统设备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所有钣金件、零配件等应有良好的防锈措施6.4.6.2系统设备涉及室外部分的外壳应作相应防锈处理,其它非金属材料应具有防雨、防老化性能 系统设备的能量交换芯体及隔热保温材料应具有无毒、无异味,粘贴应平整、牢固 系统设备应保证检修、更换的便捷性;有检修门的装置检修门应严密、灵活,人员能进入的系统检修通道门要求内外均能开启需要时,应设置凝结水盘,确保在热交换时凝结水排除畅通和凝结水滴入盘内6.4.6.6系统应在能量交换芯体上风侧布置空气过滤器,保证能量交换芯体的正常运行系统硬件设备的总体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和扩充或调整的灵活性其安装固定方式应具有防震和抗震措施,设备在常规的运输、储存和安装后,不产生破损、变形6.5系统安全要求6.6.1 系统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10080-2001 及GB10891-89 的相关规定;6.6.2 系统的电气控制及操作系统应安全可靠,接线牢固,接地要求符合YD 5098-2005相关要求6.6.3 系统应有抗浪涌保护装置对控制板进行保护,并符合YD/T 1429-2005 的相关规定。
6.6.4 系统所采用的所有线缆应符合YD/T 1173 中有关阻燃的要求采用的交流接触器等控制执行部件应通过相关国家认证6.6系统密闭性6.6.1 系统室外侧进/排风口处应具备隔离装置,防止雨水、动物等的入侵;6.6.2 系统室外侧进/排风口处在停止工作时应有保温措施,防止室外空气对室内温度的影响6.7 保护与告警6.7.1 系统告警时,应及时向机房监控系统上传告警信息;6.7.2 系统室外、室内任何温度传感器故障,系统应能发出告警,并停止风机,启动空调来保障室内环境;6.7.3 系统风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系统应能发出告警,并停止风机6.7.4 过滤器堵塞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应能发出告警6.7.5当系统接收到机房的烟雾、火情告警信号时,应能自动停止运行并关闭风阀6.8 运行噪声(声压级)室内外噪声为距设备1m处测量值,室内外<74dB,系统风量较大时,采取消音降噪措施6.9 智能控制部分6.9.1 系统应采用微处理控制器,具备中文操作界面,系统可选择手动、自动运行模式6.9.2 实时监测室内及室外温度当室外温度低于某个设定值时,控制器开启热交换系统风机进行换热,关闭机房空调达到节能效果。
在确保机房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室内外温度,控制风机、空调的切换运行6.9.3 在空调无法正常运行,系统判断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且室外温度满足热交换系统启动条件时,应及时启动风机以控制室内温度6.9.4 应有有效防止热交换系统与空调频繁切换的功能设计热交换系统与机房空调切换间隔时间应不小于35min6.9.5 系统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6.9.6 系统宜应有与空调联动的功能1)系统应与局站原有空调联动,热交换系统优先工作,以保证最大可能的节能;(2)在系统不能满足室内热负荷的情况下,应发出信号启动空调;当系统能够满足室内热负荷的要求时,应发出信号停止空调运行6.9.7 显示与查询功能在显示面板上可进行设定、查询记录等操作,断电后应能保存设定值和记录的信息系统应可查询室内外温湿度,进风装置、排风装置与空调等的历史运行状态,系统风机、空调的累积运行时间以及相关告警信息等控制与检测系统的温湿度检测精度应优于5%,控制可靠,告警准确遥测、遥信及遥控通信接口:可选择使用RS232/RS422/RS485接口,接口通信协议应符合YD/T 1363-2005中B.13分散空调通信协议遥测、遥信、遥控项目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遥测:室内外温度、湿度遥信:系统进、排风风机的运行状态,系统的工作状态,正常/故障状态遥控:系统开关机控制,能对系统的运行控制参数进行远程设置6.10 过滤网要求6.10.1 系统室外侧应根据安装地点实际情况配置过滤器,以防虫、鸟、树叶等杂物进入6.10.2 系统室内侧应配置空调用过滤网6.11 系统换热效率机房换热系统的热交换器芯体的换热效率不低于50%; 6.12 风机要求6.12.1系统应采用高效率、低噪音、性能稳定可靠的风机6.12.2系统的风机正常连续运转时间应大于20000h6.12.3系统的风机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0080-2001的规定,安装的各紧固件应有防松脱措施,中、大型风机固定点应有减震装置风机应具有可靠的接地,电机外壳至接地点电阻≤0.1Ω传动方式可采用皮带或联轴器风机的皮带、轴承、联轴器等传动部分应采用具有质量信誉较好的知名品牌风机及配套设备应采用底座与系统框架固定,并应设橡胶或阻尼弹簧减震器6.13传感器系统外围传感器配置及参数说明见表类 型精 度 要 求室内、室外温度传感器优于3%室内湿度传感器优于5%6.14加湿器6.14.1当系统选配的加湿器应符合YD/T 1821-2008中规定的各类通信局站湿度要求。
6.14.2加湿器应适应各类软硬水质,保证加湿速度效率,便于维护6.14.3加湿器应具有漏水防护及漏水、故障告警功能7 设计及安装工艺要求大型机房换热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是系统重要环节,应由专业人员对机房做勘察设计,根据机房情况设计出最佳的气流组织,以达到系统最高的节能效率7.1设计要求7.1.1在不影响机房专用空调设备安装、建筑美观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安装换热节能设备,实现节能效果的最大化系统的风道不得影响机房内工艺设备的安装和走线架的敷设7.1.2系统的配置应充分考虑防止冬季换热后的空气温度过低,因而造成机房结露的现象7.1.3系统作为通信机房温度调节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