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高二语文二轮诗歌鉴赏专项培优附答案.doc

61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84244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2.54K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高二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 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C. 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答案:C解析: (1)C(2)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

      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③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解析】【分析】(1)C项,“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错误,“当时物议朱云小”中“朱云小”指的是象征皇帝威望的“赤云”为之变小并无“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之意 (2)本题需要先大出尾联的含义,再分析诗人写作此联的用意尾联“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意思是:我看这个阳城驿的名字不要轻易便改了,留着它,使得凡是到长安做京官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念到阳城大夫的风节,而警惕自己不要贪污腐化呵!诗人直言“阳城驿”不该改名,是对指斥奸佞、犯颜直谏的“阳城”的肯定和赞美,诗人希望朝天者能像阳城一样刚正不阿,保持清贫人格 故答案为:⑴C; ⑵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③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和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尾联诗句内容、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作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賸喜②燃犀处③ , 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释】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由主将虞允文率领“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賸喜:甚喜③燃犀处:指采石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雪洗虏尘静”意思是大雪洗净敌虏扬起的战尘,一切归于平静;以简约的语言点明题目,暗含着对这次胜利的高度评价B. “骇浪与天浮”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读来惊心动魄,可谓气象阔大、声势雄壮C.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两句借古抒怀,又融情于景,以赤壁矶的残照和淝水桥边的衰草抒发了无边的愁绪。

      D. 全词笔墨酣畅,多用典故,气魄博大宏伟,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格调慷慨激昂,体现出作者豪放的词风2)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 答案:B解析: (1)B(2)①“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②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③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④失地尚未完全收复的惆怅愤懑;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分析】(1)B项,“描写出自己所看到的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错误骇浪与天浮”,掀起的惊涛骇浪连天涌浮夸张地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张孝祥用“骇浪”与“天浮”的句子来想象、再现这场战役,确有惊心动魄之感,真的是气象阔大、声势雄壮2) “雪洗虏尘静”表达了作者得知战争胜利消息后的兴奋喜悦风约楚云留”,风儿和云儿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其中一个“楚”字,即侧面交代了自己身滞“楚地”后方的无奈,表达了作者未能亲战的遗憾失落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歌颂主将虞允文的勋业,并暗写自己意欲遥学古建功业的雄心壮志以指挥这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来比拟、赞美虞允文张孝祥以此语来赞扬虞允文,意在颂扬他的“来日方长”和“再建奇功”,言外之意,也不无自负年少有为(其时才三十岁)、更欲大展雄图情怀在内。

      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赞颂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故答案为:⑴B;⑵①“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②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③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④失地尚未完全收复的惆怅愤懑;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陈子昂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别,持赠结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注释】①无竞:王无竞,东莱人,性格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B. 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C. 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发D. 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2)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D解析: (1)D(2)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 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 【解析】【分析】(1)D项,“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理解有误。

      全诗大意为: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从全诗来看,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来的,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 (2)本诗的颈联为“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从手法上来看,“孤松”,指山峰顶上孤独的松树自然界中的松树有不畏严寒的特点,用“孤”来修饰“松”,则赋予了松树傲岸不屈、铁骨铮铮的品格,这里诗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孤松”来象征有高尚节操的人,意思是说王竞就是像“孤松”一样的人,表达了赞美之意;而“众木”则是与“孤松”相对的,象征了失掉本心、趋炎附势之人晚岁”,本意是一年将尽的时候,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是指季节,也是指人的年龄,含有大器晚成的意思,“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意思是“峰顶孤松适宜在年底严寒天气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由注释可知,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从内容上来看,诗人是用这两句诗来鼓励王竞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⑴D; ⑵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 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1)    诗人在该诗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

      解析: (1)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2)(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微雨”,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衬)尽日”,点出“我”久久伫立之身影,深深难遣之孤寂第二种答案)该句意为: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它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意境,同时又突显了全诗幽寂氛围,用衬托(对比或正衬)手法写出“我” 久久伫立之身影,抒发了深深难遣之孤寂 【解析】【分析】(1)分析可知,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 (2)首先理解句意,“尽日无人看微雨”,意思是,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再分析表达效果:“尽日无人看微雨”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

      故答案为:⑴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 ⑵(第一种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地理】工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初中地理】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视自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让家更美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农业 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数学】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回顾与思考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docx 【初中政治】提高防护能力+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政治】友善待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惜师生情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