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礼仪重要性.doc
3页大学生礼仪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 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 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 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 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 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 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 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 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 、 “无条件的”依赖因 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 “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
事实 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 表现出 “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 、 “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 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 、 “不平等的”人际交 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 “依附于人” 、 “利用他人” 、 “个人中心” 、 “求全责备” 等倾向, 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 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 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 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 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 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 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
这些都是十分有益 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 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 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 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 的心理保健功能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 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 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 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 ,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 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 ,就会受到人们的排 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 ,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 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
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 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 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 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 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 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 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 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 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 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 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 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 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 念来维持的。
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 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 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 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 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 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 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 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 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 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 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 《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 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 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 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 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 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 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 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 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 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 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 程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