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学讲团结促发展大讨论活动方案.doc
5页中学讲团结促开展大讨论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解决好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前,我市“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问题,经市委研究,决定从3月份开始,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开展〞大讨论活动为贯彻落实各级精神,按照市教育工委活动方案要求,我校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发动大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开展〞为主题,以全校党员干部、在校师生为主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重内涵,创办优质教育,使我校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中;抢抓机遇、奋力作为,积极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开展,为实现我市教育事业乃至各项事业的大开展、快开展、科学开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人才支持 二、目标任务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各支部,按照部署和要求,吃透精神实质,狠抓工作落实,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从舆论宣传入手,营造良好气氛;从学习培训入手,提高干部教师素质,按自身承当的工作任务,制定开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融入具体工作。
树正气〞就是树立党为公之气、执政为民之气、求真务实之气具体到我校就是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要踏踏实实坚持优良的工作作风,改善不良风气,一心一意为学生的成长努力付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讲团结〞就是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这要求学校全体人员要齐心协力,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自己的育人育才的职责,将教育教学的具体活动统一到全市整体开展的大局中来;“聚合力〞就是同频、共振、合唱,做到一个声音、一个频率,一个步调全校师生要通力合作,各部门团结一致,各学科协调开展,树立“校荣我荣〞意识,为我市教育事业的整体开展献策献力;“促开展〞就是抓机遇、优环境、惠民生落实到我校就是积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改善教职员工生活质量,拓展学生成才渠道,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学生成才〞的园地带动我市高中教育科学开展通过大讨论活动要让广阔师生、学生家长坦诚的指出目前存在的缺乏和待改善的地方,诚恳的接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踏实的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完善学校各方面工作努力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一〕进一步促进踏实肯干、刻苦严谨的工作作风我校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秉承着一中人优良的工作作风此次活动要进一步强化这一传统,并要着力扭转个别教师、党员干部的懈怠、漂浮的工作作风。
让正气弘扬,不给不良作风开展的空间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处处以事业为重、以加快教育体育开展为重,增进理解,理顺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坚决防止和纠正纪律松弛、作风散漫现象,增强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做到纪律严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 〔二〕努力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的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迁址以后在硬件上有了大幅提升,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次大讨论活动要积极征求多方意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从硬件环境和教育软环境等多方面寻求提升空间,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继续强化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讨论搭建更多、更合理的开展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时机,努力培养更多名师、专家、学者 〔四〕努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激发更多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广泛征集迁址以后教职员工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的困难积极面对,多方筹措,以务实的精神,诚恳的态度去寻求解决方法真正帮助有困难的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让老师生活安心,教的用心,家长放心 〔五〕努力实现“让群众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打造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教育旗舰。
克服个别人存在的满足现状,进取心缺乏的不良倾向,放远目光,提高标准积极拓展学校开展新渠道,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 三、方法步骤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学习发动、营造气氛阶段,然后是讨论献策、查找问题阶段,第三是整改提高、评议总结阶段 〔一〕发动部署、学习教育阶段〔3月10日——3月20日〕主要活动内容为: 1、制定活动方案进行发动部署研究制定本校贯彻十八大暨“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步骤措施,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召开发动大会,全面启动主题教育活动 2、组织一系列学习活动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一系列学习宣讲和教育培训活动 内容总结〔1〕中学讲团结促开展大讨论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解决好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前,我市“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问题,经市委研究,决定从3月份开始,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开展〞大讨论活动〔2〕“讲团结〞就是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3〕“促开展〞就是抓机遇、优环境、惠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