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实数的运算 大单元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7页分课时教学设计第4课时《 3.4实数的运算 》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会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进一步认识近似数的概念;通过对实数的运算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计算的能力.学习者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掌握实数运算的法则和顺序.教学目标 1.掌握实数的运算与实数的近似运算; 2.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实数进行运算.教学重点掌握实数运算的法则和顺序.教学难点用计算器将实数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引入教师活动1: 问题1 :有理数中学过哪些运算及运算律? 加、减、乘、除、乘方,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问题2:实数包含哪些数?有理数、无理数.问题3:有理数中的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在实数范围内能否继续使用?学生活动1:阅读、思考、计算、交流.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有理数的运算律及运算法则.环节二:新课讲解教师活动2:实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请同学们总结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1.交换律 :加法: a+b=b+a. 乘法:a×b=b×a.2.结合律: 加法:(a+b)+c=a+(b+c). 乘法:(a×b)×c=a×(b×c).3.分配律:a× (b+c)= a×b+ a×c.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实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 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学生活动2:会进行实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认识到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3: 例1 计算:.针对练习:计算:.我们同样可以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时按题目的要求将用计算器算得的结果取近似值.例2 用计算器计算:(1)(精确到0.001).(2)(精确到0.01).归纳:1.无理数取近似值转化成有理数的运算.2.运算中间取近似值时,需比预定精确度多取1位.3.如能化简,则应先化简,最后按要求取近似值.学生活动3:完成例1及练习.完成例2活动意图说明:会进行实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并按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板书设计课堂练习【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计算:-+-的结果是 ( )A.1 B.-1 C.5 D.-3答案:D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理由.(1)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2)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 (3)写出两个无理数,使它们的和为2. .选做题:【综合拓展类作业】5. 俗话说,登高望远.从理论上说,当人站在距地面h千米高处时,能看到的最远距离约为千米.上海金茂大厦观光厅高340米,人在观光厅里最多能看多远 (结果精确到0.1千米)?解: (千米).答:最多大约能看到65.3千米远.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 -27的立方根与81的平方根的和是( )A.6 B.0 C.6或-12 D.0或6 C选做题:2. 化简: 【综合拓展类作业】3.阅读理解题: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把形如a+bi(a,b为实数)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例如计算:(2﹣i)+(5+3i)=(2+5)+(﹣1+3)i=7+2i;(1+i)×(2﹣i)=1×2﹣i+2×i﹣i2=2+(﹣1+2)i+1=3+i;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填空:i3= ,i4= ;(2)计算:(1+i)×(3﹣4i);(3)计算:i+i2+i3+…+i2017.解:(1)i3=i2•i=﹣i,i4=(i2)2=(﹣1)2=1. (2)(1+i)×(3﹣4i) =3﹣4i+3i﹣4i2 =3﹣i+4 =7﹣i;(3)i+i2+i3+…+i2017 =i﹣1﹣i+1+…+i =i.教学反思1、实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 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2、可以利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3、近似值的取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