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刚骷髅岛》“与世隔绝”的别样演化之路.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王哥
  • 文档编号:30211461
  • 上传时间:2018-0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金刚骷髅岛》 “与世隔绝”的别样演化之路从 1933 年的第一部《金刚》开始,以非洲大猩猩为原型的金刚,如今已经成为大银幕上最著名的怪兽形象之一按照这些电影共通的设定,体型巨大的金刚通常与一些不为人知的怪兽,或者被认为已经灭绝的恐龙等史前动物,共同生活在某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但是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吗? 走向“侏儒化”的岛屿生物 无论是在 1933 年的黑白电影里攀上纽约帝国大厦,与双翼战斗机对阵,还是在 2017 年的 3D 彩色电影里矗立孤岛,仅凭双拳便击溃刚刚从越南战场撤下来的美军精锐直升机部队,体型巨大的金刚仿佛都已经成为大自然伟大力量的象征根据这些电影情节的设定,以非洲大猩猩为原型的金刚,栖居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凭借自己的伟力令岛上的土著人类折服乃至膜拜,甚至可能会与霸王龙等大型肉食恐龙,或者其他一些体型巨大的怪兽争斗至于贸然闯入这片“遗失的世界”的现代人,也很快会因为残酷的环境,收起因为倚仗技术而养成的妄自尊大的习气 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世隔绝的岛屿上,有可能像电影里那样,生活着巨大的金刚和体型相当的对手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动物想要生存就必须进食,而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因为自然资源数量的限制,所以岛屿能够供养的动物非常有限。

      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选?竦牧 α 烤突岱⒒幼饔茫?留下那些体型偏小、对资源消耗更少的个体,使它们的基因传承下去经过多个世代后,生活在岛屿上的动物就会发生“侏儒化”现象,演变成比祖先小得多的新物种,以适应独特的生活环境 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岛屿动物侏儒化的实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欧洲的西西里岛矮象和塞浦路斯岛侏儒象在距今 18000~15000 年前,地球的海平面曾经处于非常低的位置,比今天低 130 米甚至更多因此,今天的地中海在当年曾是陆地,来自亚洲的古菱齿象可以徒步抵达这一区域数千年后,海平面逐渐升高,原本连成一片的盆地和山岭,变成了环抱着若干岛屿的汪洋,被困在岛上的古菱齿象就开始了侏儒化的历程化石记录告诉我们,西西里岛矮象的身高仅有 90 厘米,与现代亚洲象刚刚出生的幼崽相当;塞浦路斯岛侏儒象的体重也仅有大约 200千克而作为它们祖先的古菱齿象,则是体重超过 10 吨、比现代非洲象更为魁梧的庞然大物 因此,即使电影中的孤岛真实存在,人类探险队也很难在岛上找到小山一般的水牛孤礁牛魔,更不要说以其为食的巨型爬行动物骷髅蜥蜴了相反,出现在探险者们面前的,更可能是一套由“袖珍版”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孑遗猜想”带来科幻灵感 或许是为了说明孤岛资源有限却仍然有大量巨型动物出没的原因, 《金刚:骷髅岛》引入了“地球空心论”这种“盘外招”的设定,即认为在地球内部还有另一套生态系统金刚栖居的孤岛,只是地下与地表生物圈之间的“出入口”;金刚的死敌骷髅蜥蜴,更是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地下因此,岛上的资源并不是这些巨型动物所享有的全部一种“地球空心论”的模型,认为地球内部还有一个太阳,为地球内部的生物圈提供能量这种认为地球内部“别有洞天”的设定,在早期科幻作品中屡见不鲜1864 年,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就写到地下世界生活着“恐龙” (实际上是蛇颈龙、鱼龙等和恐龙同时代的海洋爬行动物) ,并且设计了它们血腥搏斗的情节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当年的人类对地球结构尚不完全了解,一些学者猜想地球很可能是中空的:在人类生活的这一层地壳之下,还有其他的地壳,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乃至拥有不同的文明,世界各地的一些火山口,就是连接不同层位地壳的“通道” 在凡尔纳之前,英国天文学家艾德蒙多?哈雷和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都给出了各自的“空心地球”模型凡尔纳写作《地心游记》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接受了这些前人的猜想。

      正如《金刚:骷髅岛》里的人物们讨论的那样, “地球空心论”在现代社会通常被认为是伪科学但这不妨碍科幻作家们承袭凡尔纳的灵感,展示“孑遗动物”存在的一种可能性:那些被人们认为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只是在地表消失,其实它们依然在地下世界中继续生活繁衍 即使没有“地球空心论”的铺垫,世界上存在“孑遗动物”或者说“隐匿动物”的观念,也能带来大量科幻灵感1938 年,海洋学家在非洲东南沿海发现了矛尾鱼(拉蒂迈鱼) ,令全世界为之轰动矛尾鱼是陆地动物祖先总鳍鱼类仅有的孑遗,由于身体结构不适合长距离游泳,所以数量非常稀少,而且已经退缩到饵料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海域它们能成功地存活到今天,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项发现也让人们意识到,一些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动物,很可能还静悄悄地生活在人类不容易到达的地方,比如凭借现有技术手段还难以探测的深海有些人甚至相信,恐龙时代的海洋爬行动物,比如著名的蛇颈龙,很可能也仍然“隐居”在某些与世隔绝的海域;有些恐龙也可能会重新回到海洋,就像某一支陆地哺乳动物演化为鲸类一样美国科幻作家雷?布雷德伯里的小说《浓雾号角》 ,就展示了一头急于求偶的海生恐龙,将一座位置偏僻的灯塔发出的雾角声误当成异性求偶信号的故事。

      “与世隔绝”孕育别样生态 尽管在人类难以到达的深海,很可能隐藏着人类未知的动物,甚至是灭绝动物的孑遗种群,但想要在陆地甚至孤岛上发现体型与人相近或者更大的新物种,希望已经不大2013 年,一些动物学家根据民间传说提供的线索,在南美洲发现了新物种卡波马尼貘(小黑貘) 不过他们随即注意到,这种貘早在 20 世纪初,就有过被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等欧美狩猎者捕获的记录,只是因其长期与低地貘(南美貘)混淆,一直未能得到科学命名而上一个体量相当的新物种,则是 1992 年由英国鸟类学家约翰?马敬能等人在越南和老挝交界地区发现的中南大羚它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种在得到科学命名之前,只为当地人知晓的大型哺乳动物 尽管人类对地球表层几乎所有的陆地进行了深度探索,让交通最为不便的区域也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但在逐渐“补完”世界地图的过程中,人类也惊叹于一些“与世隔绝”的环境孕育出的别样生态系统 比如说,澳大利亚大陆和邻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被誉为有袋类哺乳动物的天堂在人类,特别是掌握着先进火器和狩猎技术的欧洲人侵入以前,这些地区得益于与世隔绝的环境,令生物进化暂时“定格” ,从而保留了大量原始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以及更为原始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和针鼹。

      虽然随着人类、家畜和老鼠等外来物种的侵入,有袋类哺乳动物逐渐衰落,有些物种甚至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但袋鼠的数目仍然颇为可观,完全称得上是澳大利亚的象征 像澳大利亚这样独特的生态系统,也为一些科幻作家提供了灵感:如果地球上的某一片土地,在数亿年时间里始终保持“与世隔绝” ,或者说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就与全世界“分道扬镳” ,进化的车轮是否有可能在独特的环境里转到另一个方向?或者说,一些在其他地方都已经灭绝的动物,是否可能在某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幸存下来,并且继续进化,最终形成一套完全不同于地球上其他区域的生态系统呢? 美国科幻作家沃伦?费伊的长篇小说《碎片之岛》 ,就塑造了一个自寒武纪起便与世隔绝的小岛―韩德斯岛这里独特的环境和有限的资源,使韩德斯岛进化出了一套完全独立的生态系统,大部分动物都极具攻击性比如,与现实生活中的螳螂虾有亲缘关系的韩德斯鼠,便是非常敏捷而且凶暴的掠食者,可以用高度特化的尾巴“弹跳” ,以惊人的速度出击由于很多韩德斯岛的动物都足以撼动地球生物圈,因此在小说结尾,人类不得不用核武器摧毁了这个岛屿小说中构想的这些动物,不禁让人思考环境塑造生命形态的无限可能性 正如《金刚:骷髅岛》里的研究人员所言,地球并非由人类所独享。

      隐居孤岛的怪兽,或许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无所顾忌地颠覆生态平衡无论是肆意猎杀和破坏栖息地导致的物种灭绝,还是有意或无意造成的生物入侵现象,都往往会触发令人始料未及的连锁反应当我们失去对大自然的敬畏,并以“人定胜天”的盲目自信为所欲为时,大自然的报复便会很快到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