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读书报告.doc
3页读书报告书名:《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作者:本▪戴维一、内容概述《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一书通过描述科学家这一角色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科学工作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来论述科学的发展作者以新的视角来论述问题,并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首先,作者通过探究科学家这一角色的出现和发展,认为早期的科学发展是不连续的甚至是后退的,而传统的观点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平稳上升的过程,并没有出现后退的现象作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科学家这一角色还没有出现有关,早期人们对科学的研究只是出于兴趣,并没有人把自己当成是一名科学家,那时候科学家的角色还没有出现,所以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不连续性的趋势,从科学家角色这一视角来看,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第二,作者在本书中所讲到的科学的发展,实际上是科学知识慢慢积累的过程,而这种科学知识的积累起来的基本原因是科学家角色的出现以及这种角色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所以在探讨科学家这一角色的形成之后,作者紧接着就对科学组织进行了论述,这些科学工作组织是科学家这一角色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媒介与成果第三,作者在第五章到第八章集中讨论了科学中心的转移,作者之所以集中讨论科学中心,正如作者所说:“讨论科学中心的理由是它们在科学活动的增长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作者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这些科学中心对其它地方科学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它地方发生的大多数事情不过是对中心的响应、模仿、反抗或竞争 ”2而且在这些中心里科学的社会结构的发展是建立在前面中心的发展形式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科学中心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由于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们的不断的努力大量的从事科学的人去当时的科学中心学习,比如十九世纪前三十年当时的科学家都会去巴黎进修,以法语为主要的语言,因为当时科学中心是法国,更确切的说是在巴黎在之后的科学中心,类似的情况同样会出现综上所述,当时的科学家这一角色的产生与发展对科学中心的机制的传播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最直接的作用二、研究方法及所得结论作者在对该书观点的论述中主要运用了比较的研究方法当然,作者并不是对两个固有的对象进行简单的比较,而是在研究与探讨的过程中逐渐涉及到所比较的对象及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别尤其是在第五章到第七章对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科学体制化的过程的探讨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这里以第五章为例,说明作者所采用的比较的方法作者在第五章第二节对英国和法国在科学体制化的过程中的社会条件进行了比较,从而进行了论述法国科学院和英国的皇家学会相比,广泛性更差,更僵化,作者也做了论述,“法国科学院以前的组织是所谓的蒙特摩学会,与促成皇家学会产生的团体比较,它更像一个上流社会的沙龙。
”3但是,也正是由于法国的科学体制更僵化,1 参见《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第 29 页.2 同上.政府控制的更严格,王室仅仅给予科学有限的承认,但是科学对于唯科学主义运动来说是进步的象征所以在法国唯科学主义运动才可以继续下去,科学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在第五章第三节作者对英国和法国的科学状况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法国自身体制与科学是相敌对的,并且也为后来说明英国的科学发展要比法国的科学发展更持久更广泛的原因做了一个铺垫 “虽然英国在纯科学方面仅次于法国,但却保持了它的智力和科学的独立性……只有自身的体制与科学相敌对的社会才效仿法国 ”4这就是法国科学中心地位仅仅持续了三十年的一个基本的原因也就是由于政府对科学的严格控制当然,本书中所采用的比较的方法并不只局限于后面几章,而是贯穿于全书的,其中包括国家与国家的比较,如体制化过程中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比较,当然还有前面几章对古希腊和古代其他国家的比较,说明古希腊科学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从第五章到第七章,作者所讨论的科学体制化的发展,是这样一个顺序: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而我们发现,实际上科学中心的转移也是这样一个顺序,那么在这里是一个巧合还是作者的一个隐含的观点?是不是作者认为科学体制化与科学中心的转移有着什么内在联系?下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可以说科学体制化的开端始于英国,十七世纪在英国科学已经成为一般上层人士的兴趣与业余爱好,成为一种时尚到后来英国皇家学会的建立,英国正式开始了体制化那么恰恰是在英国日益体制化的时候,失去了其科学中心的地位为此,作者有一段论述:“在英国,当唯科学主义运动还在努力运动以求实现它的目标时,它赋予科学以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性,但到科学完成体制化时,却由此失去了重要性 ”5由此可见,在英国,体制化的完成影响了科学的发展而当时的法国,科学的体制化受到了阻碍,所以法国的科学进一步发展从而超过了英国在法国科学的体制化过程中,建立了法国科学院,而法国在科学体制化之后出现了和英国相似的状况, “在法国,科学‘体制化’导致了科学热情的想对下降” 6,所以,法国的科学中心的地位仅仅持续了 30年接着,科学体制化进一步发展出现在德国,在德国出现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大学教师,这种专门的进行科学人员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是,德国大学的等级制度过于森严和死板,这损害了一些有才能的人的积极性,所以德国的科学中心的地位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而是转移到体制化更加完善的美国,不可否认美国的科学体制和组织形式是仿照德国进行的,但是美国在德国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美国大学中的教授地位都是平等的,而且在学校内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 “教授因为承担教学工作而得到报酬。
”7这样,在科学体制化的进程中美国克服了德国的很多缺点综上所述,作者的一个隐含的观点是科学体制化的进程和转移影响了科学中心的转移,也就是说科学体制化程度发展的更好的地方,其科学地位也高三、总结本书的作者通过科学家角色的产生和科学体制化的过程这一视角来考察科学的发展,该书的研究方法和所得出的结论值得思考3 参见《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第 157 页.4 第 162 页.5 第 160 页.6 第 194 页7 刘珺珺. 科学社会学[M].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一方面,作者对古代科学的发展进行了考察,并认为古代科学之所以不能发展, “并不是由于它的内在缺点,而是因为那些搞科学的人没有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来看待,也就是说社会上并没有出现科学家这种角色 ”8 既然没有科学家这一社会角色,那么也就不可能有以科学家为主的社会圈子,所以古代的科学活动是在“没有固定的社会角色及特定的社会圈子的情况下进行的” 9 所以作者得出了古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呈现出一种持续的发展状态,而是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状态的这一结论从这一点来看,本戴维的贡献至今仍然是值得研究的,他用不同的视角颠覆了科学处于一直上升发展状态的这一观点。
本戴维的观点可以总结为由于古代社会没有科学家这一专门的职业,也就没有对科学的集中的体制的研究,所以科学自然而然就不会得到发展 作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自己观点的严谨的论述,是值得学习的另一方面,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体制与互动的研究方法,互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释科学家的行为和活动上,而体制的研究方法则主要集中在科学知识的内容上显而易见,本书主要采取的是作者所说的体制的研究方法,对科学知识的内容的研究但实际上,作者在本书中以互动的研究方法为一条暗线在这里可以举例说明在第二章第二节中作者提到了古代发展最快的科学——天文学,并指出天文学领域从开始集中在设置历法等实际问题上向带有巫术性质的占星学上转移实际上,在此体现了作者对科学家行为和活动的解释虽然本书以体制的方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书中显而易见,并常出现“体制”一词但是作者并没有忽视互动的研究方法,而且,实际上在本书中,体制对科学发展的促进和阻碍两方面的作用也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方法作者所采取的研究明线和暗线两条线,对本书进行了更深刻的论述8 参见书第 89 页.9 同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