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江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介绍.doc
7页1黔江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报告近年来,我区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规范化建设为核心,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扬“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的黔江精神,负重前行,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规范发展一、发展现状黔江区从 2002 年以来,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256 个,专业协会 2 个,拥有成员 4.45 万人,带动非成员 4.67 万户其中,2010 年新发展 159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 2009 年底前的 97 个相比,增涨 264%,是 2002 至 2009 年 8 年总数的2.64 倍流转土地 40429 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涵盖全区生猪、蚕桑、中药材、蔬菜、水果、粮食、畜禽、农机服务和病虫害防治服务等领域,成为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生猪、蚕桑、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重任截止2010 年年底,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资产达 5 亿元,统一销售农产品 4.29 亿元,购销农业生产资料 8459 万元,实现可分配盈余 11238 万元专业合作社商品注册申报 138 个,已获得商标名称 84 个,获得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1 个,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 5 个。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十分2迅猛,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二、主要抓法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自 2007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区委、区政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考核内容以及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后,我区高度重 视,研究确定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形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区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区的实际行动,是理顺农村经营体制、合理配置农村资源的主要渠道,是“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的主要载 体为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我区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 万元增收工程领导小组” ,区供 销社专门 成立了合作经济 指导科,专职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区委、区政府经常听取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制订下发了专业合作社考核实施细则及“农户 万元增收工程” 奖补 政策,以此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工作合力2、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武陵都市报、黔江电视台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重庆市的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增进广大群众对农民3专业合作组织的了解。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坚持每年举办1—2 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培训班,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制度的制定,到管理、运作,进行科学系统地培训到目前,已举办三职干部培训班、农林产品经济人培训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专业合作社财务人员培训班、专业合作社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培训班等各种培训班 7 期,培训人员达 1100 余人次,实地指导达 100 余人次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则采取现场培训等形式,对成员进行系统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成员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本领三是加大创先争优力度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严格的考评,评选了“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为发展前景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专业合作社申报了市级和国家级“先进示范社 ”,调动了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创先争优的积极性3、落实优惠政策,打造“洼地”效应为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我区出台了《关于兑现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奖补政策的通知》,致力打造政策洼地一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投的形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二是在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各涉农部门在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化等项目安排时,重点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供销系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策划包装项4目近 10 个,争取到位扶持资金 218 万元三是实行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精神,坚决落实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等各种税费各金融机构保证每年安排一定的贷款额度,在区担保公司担保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同时积极开创联保贷款,建立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多种新型贷款机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需求四是给予专业合作社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4、突出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2010 年,我们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对项目选点、组织保障、政策支持等进行了调研,从全区 259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筛选确定了带动能力较强、运作机制规范的重庆苗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渝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山森林木专业合作社、牧昇生猪专业合作社等 5 个合作社作为先进示范社进行了表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面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硬件设施建设和运行机制规范建设,提高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目前,通过积极引导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努力,商品注册申报 138 个,已获得商标名称 84 个,获得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1 个,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 5 个。
5、推进农商对接,提升产品品牌农商对接有利于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有利于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拓展5销售渠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树立产品品牌为此,动员各专业合作社及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活动,有14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参加了北京、海南、广州、济南、山东、贵州等地全国糖酒食品展览会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会; 37个专业合作社参加了重庆市农商对接、农产品直销会;123 个专业合作社参加了黔江区首届农产品展销会黔江特色农产品已远销日本、广东、深圳、香港等地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促销农林产品利用区供销社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武陵农社网),挖掘和发布 171 个专业合作社 110 个农林产品上网推介促销,实现网上洽谈成交业务128 笔,意向签约 4 亿多元,实现区内大宗产品上网促销和异地销售三、取得的初步成效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创办一个合作组织,撑起一个产业,带起一个市场,创造一个品牌,富裕一方百姓” 的作用, 对推进现代农业 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理顺农村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与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 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统计,2010 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6员平均增收 2780 元以上,带动非成员每户每年增收 1000 元以上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是推广标准化生产,加速打造品牌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准入,对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为培育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农业打下了基础四是稳定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强化行业自律管理、避免不正当竞争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市场秩序、增加企业效益也收到了良好效果四、存在的不足虽然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合作社发展还不够快,数量还不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有些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够规范,表现在制度不完善、出资入股过于随意、民主管理还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尽合理。
三是部分农民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层次不深下一步,我区将积极按照“ 龙头 企 业+专业合作社+基地+ 农户 ”或“行业协会+专业合7作社+农户 ”的模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引导、帮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户尽快实现万元增收特此报告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