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功》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docx
5页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1节 功一、 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三、教学准备教具、展台、多媒体课件等四、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引入:蚂蚁虽小,力气大,一只蚂蚁可以举起相当于他体重50倍的物体,相当于我们举起一个2.5吨的物体,它累不累?虽然它这么累,但在物理学上来说它并没有做功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了这节课你就知道了.2.探索新知(一)力学中的功 让学生自学课本P62页1-3自然段并参照图11.1得出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换句话说如果某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功.)(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想想议议”图11.1-2举出做功的几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图11.1-3力为什么不做功?(2)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通过看书分析实例情况,让学生完成以下问题(1) 寻找规律:这些做功实例中的共同点是: 都受到了力,在力的方向上都移动了距离 .(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例如:踢足球时,离开脚的足球因为具有惯性会继续向前滚动,但是叫并没有继续施力,说明踢力对冰球做功.)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师生共同观察分析下面三幅图,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 乙 丙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有力无距,劳而无功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有距无力,不劳无功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有力有距,但力垂直距离,劳而无功.(二)功的计算探究:功的大小与力、距离的关系第( 2 )次与第(1)次相比,做功数值上的关系?第(3)次与第(1)次相比,做功数值上的关系?自学课本P63页“功的计算”部分,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知道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理解例题,能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1J的物理意义:作用物体上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1m时,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J.(说明:使用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书写要正确,单位要统一)2.例题:(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分析.)质量为50kg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原木,一匹马拉着雪橇沿着平直的路面匀速前行,将原木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解: 雪橇在平直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马的水平拉 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即 F=F摩=800N 雪橇沿水平拉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s=3000m 所以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是 W=Fs=800N×3000m=2.4×106J. 温馨提示: (1)使用公式求功之前,要明确是哪个力做了功 (2)看物体运动的距离是否是在力的方向上(易错) (3)要注意单位的统一3.效果检测一、判断题 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2.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帮我算一算我爬山,我体重为 N,山高为300m,求我做功多少焦?一台抽水机将50m3的水抽到20m高处的水塔上去,这台抽水机对水做功多少焦?五、课堂小结1.功的定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 W=F·s 功的单位 焦(J) 1J=1N·m六课后作业:1、我爬山,我体重为 N,山高为300m,求我做功多少焦?2、一台抽水机将50m3的水抽到20m高处的水塔上去,这台抽水机对水做功多少焦?、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1.做功的含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功的计算公式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由蚂蚁举重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阅读教材分析11-2和11-3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分析三幅图片得出力学中不做功三种情况,紧跟人踢足球实例,分析两种情况下是否有利做功,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比较得出物体移动的距离与力的方向不垂直时,力对物体做功,巩固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加深对力学中不做功的三种情况的理解,为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做好准备。
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特殊情况—恒力、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通过对教材例题的分析讲解巩固对公式理解运用,进一步提出雪橇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马的拉力做功相等,为学生理解提升货物时,克服货物重力做功与拉力做功相等做好铺垫,为学生顺利完成课后作业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