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第二教研协作区活动.docx
3页县中小学第二教研协作区(中学)集体备课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县教体局关于教研协作区“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优质均衡”的工作要求,发挥第二教研协作区各学校优势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第二教研协作区内学校之间、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对指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广泛讨论,进行智慧的碰撞,达到资源的共享二、基本要求:1.“四定”:定层面:以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结合教研协作区内各学校优势学科为主办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定频次:教研协作区每学期集体备课两次,承担活动的学校作好计划,活动时间协商确定定内容:每次活动提前确定未来一周的上课内容(4—5个课时)作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定主辅:每个课时确定一名教师为主要备课人,每个主要备课人同时兼任其他课时的辅助备课人2.“五统一”: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练内容3.“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三、组织建设1.第二教研协作区由主办科目单位备课组长主持,其他协作区内备课组长参与,协作区内各单位轮流主办,主办单位教导主任(或教学专干)负责协调该项工作。
2.具体科目承办单位::英语、化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历史:数学:政治中学:语文、地理(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生物(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四、基本流程集体备课采用电子文稿和纸质文稿相结合的形式,具体流程如下:1.确定主辅,完成初备:集体备课应至少提前一周进行,每位成员指定一个(或几个,视情况而定)课时作为主备教师,提前研究课标、教参、教材、教辅,做好教学设计,做好课件(若有必要),准备好相应的份数,或将电子稿提前发给主持人和其他成员同时作为辅备教师,研究好其他课时的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做好交流准备;2.集体讨论,补充完善:主备教师将教学设计分发给辅备教师,以说课形式分析本课时教材,解读自己的备课思路和设计意图;辅备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并记录、批注要求人人发言,提倡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做好集体备课讨论记录3.自主修订,二次备课:每位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和自己对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解,进行二次备课(可作大胆的个性化修改),二次备课的内容应侧重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突出、突破,对知识点的剖析挖掘4.及时反思,总结提升:教师使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上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与教学建议,实现反思资源共享。
县第二教研协作区(中学)二○一八年九月3。
